最好的成长是实现“自我管理”

2022-04-29 02:13:00顾敏
教育视界(智慧管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自我管理

摘 要:对教师来说,惯性思维模式容易限制个人的发展,使自身成长进入瓶颈期,周而复始,努力却没有进步。为改变这种陷入低效重复的焦虑疲倦感,教师可以从管理思维的视角看专业成长现状,积极更新认知、自我校正,努力实现自我管理,改变“穷忙式”困局,从“高原”走向“高峰”。

关键词:自我管理;正视自我;突破自我;超越自我

《管理思维:破解管理难题,引爆团队执行力》是一本破解“仓鼠之轮”的工具书,正如本书荐读语所说:“我们中有太多的人大部分时间都像困在轮子里的仓鼠一样,片刻不停,没有方向。但在这本书中,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路线图,即如何通过明确定位来专注于我们的目标,从而脱离仓鼠轮和迷雾。”

书中提到了“仓鼠之轮”,即小仓鼠在风轮车上原地踏步,日复一日,处于没有改变或提高的状态。这与教师进入瓶颈期的状态极为相似:满足于现有的水平,忙碌在日常安排的工作中,陷入惯性重复的困境。教师就如困在局中的仓鼠,持续着没有提升的被动式努力,焦虑感与疲倦感悄然而至。本书启示我们,改变困境的方式是从内在打破僵局,积极更新自我认知,摆脱惯性的思维模式。教师可以通过“正视自我定目标、更换轨道寻突破、重启方向共协作”等方式,实现自我管理,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

一、正视自我,制定目标

布兰在书中写道:“一个管理者80%的成功都是来自精神上的成功。当精神没有在最佳状态时,工作状态肯定也不是最好的。”“个人的进取心渗透和塑造了领导能力,并在群体体验中表现出来。”

2017年,我进入学校教科室工作,耕耘在教科研的天地里,因而有了更广阔的视野,撰写的主题性研究论文获得导师和学位评审的肯定,连续在征文比赛中获奖。两年的聚力赋能,促使我进入了个人科研成长的高峰期。2018年底,怀孕分散了我工作外较多闲暇的精力,但是我的思考之笔并没有停下。2019年,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在寻找一种平衡态,但是,写作的脚步跟不上思考的脚步,思考的脚步跟不上生活的脚步。2020年,我更是步履不停,脚步匆匆。目标方向和行动力量之间的距离一旦逐渐拉开,就产生了焦虑,工作的状态也会受到影响。读过《管理思维》后,我回头审视困局,寻找平衡态,这也许就意味着离开舒适圈,不断超越现在的自己。

之后,在年底的述职演讲中,我曾这样总结:“变”应是我的年度汉字,但我也认识到自己的焦虑在于琐事应对和专业发展的难以两全,自我批评这一年更多的精力在于学习管理处事,而忽略了个人的专业发展。但是,新的一年,在工作之余,我的专业性时间成本并不会多起来。所以,当下重要的是,我要有一个正确的心理定位,要有影响行动的思维变革。布兰在书中提到了两个小策略,对教师找到行动的方向很有意义。

第一,任务分解——从小事做起。布兰提到,当前大家的头号问题就是每天都在处理各种紧急状况,忘记了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做一些小事。每天从小事做起,不断地去做,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体验多个小目标的成功,从而产生更高的紧迫感和专注力。这样的小目标,非常适用于教师所面对的单元分解式的一课一备、写作读后感前的书摘随记、课题研究中的琐记杂感等短快、轻松的小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积蓄读、写、教的力量。在如今的短视频时代,高品质的阅读和思考好像离我们越来越远,但我始终保持深入阅读和深度思考,做简单的摘抄和默念,书写简短的随想心得。这是一种需要坚持并养成习惯的成长性输出。

第二,片刻专注——创造空白期。书中一组盖洛普调查数据显示,人们每隔几分钟查看手机的频率很高,而且随媒介时代的智能更迭,这一现象会更为严重,这种行为也会让人们更被动地处理信息,缺乏专注的时刻。我做班主任时总要阅读于洁老师的博文。印象极深的是,于老师备课、做班主任、处理工作室事务时,虽然头绪很多,但总会给自己留下思考和记录的时间。布兰在书中也郑重地提到,我们在开始一天工作和结束一天工作之前,可以留出15分钟的空白期,盘点领导力、团队和工作,看看哪些行为是有效的,哪些是没有意义的:今天我最满意的成就是什么?是什么帮助我取得了成功?我能够做什么来利用这一成功,取得更大的成就和满意度?我今天哪一方面做得不够?具体哪一方面导致我今天不够成功?哪些模式需要格外注意?明天我能够在哪些方面改进?

简而言之,坚定有效的行动力,源于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也源于科学可行的目标策略。忙碌时需要减法思维,把时间有效地运用起来;也需要加法思维,叠加、累积针对不同目标的分解式小任务。

二、突破自我,多元成长

布兰在书中不止一次谈及:“要成为优秀的管理者,个人变革很重要。”“作为管理者必须追求个人和专业的卓越。为这些愿景付诸努力会促进员工与管理者的关系,还会在组织中建立追求卓越的文化。管理者要成为改变、成长、创新和变革的榜样。”这让我想到了“第二曲线”理论。

为了向前发展,有时候彻底的改变是必要的。这意味着要开辟一条与当前完全不同的新道路,它通常要求对熟悉的问题拥有全新的视角。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看,“第二曲线”可以理解为:在职业生涯获得成功或陷入困境的时候,教师个体为了寻求突破,为实现一种新的职业发展目标而实施的一种面向未来的个人发展策略。

以我自身为例。2018年前,我属于中产甚至阶段小高产的教师,愿写论文随笔、案例设计、读书笔记。起初,在入校工作的三年学习期内,我保证每月完成8篇教育博文,多数以教育叙事和教学反思为主,思考并不深入,但贵在坚持;后来,写作内容逐渐转向聚焦主题、融合理论的课堂思考,保证每月至少完成4篇教育博文,文章内涵有了一定提升。作为青年教师,学校常会安排我参与论坛、进行课题展示,有了读者和听众后,我对写作也有了更高的热情,主动关注学科征文通知,做班本微型课题,完成在读研究生学修答辩——我进入了相对快速的专业发展期。然后,我个人成长却开始放缓,陆续出现学期阶段式断点。从学校整体范畴看,很多青年教师和我一样,都会经历这样的成长周期:探索期,完成从毕业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变;适应期,开始有教学实践的经验和理论转化,承担公开课展示,撰写研究论文,甚至成为学科骨干教师;而一个阶段后,成长的曲线处在停滞的平原态,专业发展进入了瓶颈期。

这样的瓶颈期,短时期内并不容易突破,但是按照“第二曲线”的理论,其实又开辟了一条新的曲线,提升了一个新的自我。比如,做教研组长后,我不得不正视自身的短板,不断地去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如提高现场观课评价的学习力,锻炼随机点评、脱稿成文的思维力,培养规划、组织、统筹的协调力。这些都属于“额外”的任务,却是美好的成长驱动。给自己另一片成长的天空,也成就了更多转身的可能。这几年,从教科室、大队部到校长办公室,变是挑战、变求学习,变是动力、变求发展。在我看来,专业成长和工作变革这两条曲线虽然不同,但是从相交的那天起,便开阔了教育的视野,拓展了教书育人的空间。跳出教学看教育,跳进管理看教书,每一种交织都会促使教师个体有新的觉醒与成长。

三、超越自我,共同发展

也许,此刻很多青年教师正描绘着和我一样的多元成长曲线。在当前的教育文化背景之下,学校教书不是单纯的教学育人。以当前火热的学校新媒介为例,公众号平台的日常推送也衍生出了学校的新部门——传媒社。作为传媒社2.0版本的管理者,我的角色也是成长态的。一方面,对自己的要求总要比对他人更高一些,需要求知更新,学习新的编辑工具,具备一定的操作水平和技术性的支持力。一个团队的共行,总是比之前几个人的孤军作战可以走得更远、更有力量。另一方面,新入职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加盟,让这个年轻态的组织,更需要核心力、纪律性。如何管理团队、统筹协作的能力,我是在边学边做中超越自我、慢慢提升的。

“总编、主编、小编,我们组建传媒社,分支架构,每一位都是主力和核心。一个重磅报道的赶工出炉,需要雅丽老师课余接力排版;初审教学报道组小编排版,孟孟老师耐心指导审核把关;元旦精彩庆祝事纷杂,圆圆老师担纲新年第一编,精彩呈现;每月党日报道,我写完稿子后由霍霍老师高效快编。团队小编们也各司其职。从陌生到渐渐熟悉,再到排出精彩,带来惊喜,新媒介带来了新触发。学习成就精彩。”我在述职时曾动情地讲述过这一段话。其实,传媒社看不见的背后还有沟通、日常点赞、报道跟进、调度安排等,很多参与其中的年轻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着变化:孟孟老师、圆圆老师让更多人信服、赏识她们的学习力、行动力,他们也在对接的过程中逐渐提升了沟通力;霍霍老师作为其中进校最久的年轻党员教师,得到了一个展示、成长的平台;雅丽老师因是新手妈妈,承担的任务相对较少,但是共情理解让她乐意参与并感谢这个团队。新教师花了很多时间学习、历练,这些都是为未来更好地成长做准备。他们各具差异的性格和能力,也赋予了我沟通力、评价力生长的空间。读过《管理思维》,以“管理思维”的视角观照行为,管理者识人、信任、放手、赞美,是一种共情的智慧。做好传媒编辑,也许是教育工作之余担负的一种新压力,但是“进步优于完美,完美主义会导致拖延,而专注于进步可以加速成长”。每一次在一个细节上推敲一个进步点,就是一种成长的收获。团队协作比孤军作战更给力,每一位教师都是工作推进和活动开展中的特殊能量场。

限制教师发展的恰恰是惯性的思维模式,改变“穷忙式”的“仓鼠之轮”,亟待重新思考并努力。教师要勇于从孤立的内部系统中走出,制定适切的目标,尝试自我突破,并努力从外部获得增量。以一名教师暨年轻中层干部的视角读《管理思维》,是一种伴随认知打开、自我校正的阅读体验。每个人都要转变思维,把准方向之轮,实现自我管理。而这样的努力,才是实现个人成长的有效路径。

(顾敏,江苏省常熟市绿地实验小学,邮编:215523)

猜你喜欢
自我管理
农村初中寄宿生管理中学生自我管理策略初探
班级管理与健康人格的养成
90后中职生自我管理的对策分析初探
青春岁月(2016年22期)2016-12-23 10:07:43
高职院校注册招生大学生自我管理现状调研及成因分析
东方教育(2016年3期)2016-12-14 22:07:24
关于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探究
东方教育(2016年4期)2016-12-14 21:57:24
试论学生自我管理的实施及价值
祖国(2016年20期)2016-12-12 21:25:44
教师因素对课堂管理的影响
中文信息(2016年10期)2016-12-12 12:09:33
试论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
新形式下研究生会在研究生自我管理模式中导向作用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激励机制下销售人员业务能力提高的理论分析
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 13: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