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小人书”形式新颖,具有独创性,对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以“新小人书”为载体,可从磁性场域、课程体系、活动范式、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建构目标体系;通过人生启蒙课、核心融入课、榜样寻访课、信仰公开课四种课型,探索实践路径;实施多元评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新小人书;目标体系;“四课”并联
小人书,一般指连环画。“新小人书”是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泰山小学学生的原创作品,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创作主题,既有手绘的纸质书,也有儿童微电影等电子影像书。学校依托“新小人书”四种课型的建构与实施,通过收集、创编、传阅、展示、践行等系列活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新小人书”的价值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层次。聚焦个人层面,应该是小学生基本道德规范的具体体现。“新小人书”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第一,破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成人化、单一化的问题。《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提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目前,许多学校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于这十二个关键词,学生虽能完整背诵,但未能真正内化。通过“新小人书”这一载体,教师可以较好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课堂、延展到活动、融入生活,在潜移默化的渗透和浸润中,进一步发挥“新小人书”的思想引领功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第二,弥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表层化、割裂化的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然而,在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有些学校开展的活动只展示了传统文化的外在形态,而忽略了其精神实质;有些学校开展的活动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紧密,使学生难以融入其中。选择图文并茂的“新小人书”,可以让学生重温经典,立足时代创编故事,以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满足学生阅读中价值引领性、内容意义性的需求。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爱读小人书,因为它的内容丰富有趣、通俗易懂。但是,也有一些小人书充斥着迷信、伪科学、暴力等不健康内容。“新小人书”内容符合学生认知,体现了学生的思考,可以增强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盈学生心田,并慢慢内化为自觉行动。
二、“新小人书”的目标建构
以“新小人书”为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从磁性场域、课程体系、活动范式、评价体系四个方面进行目标体系的整体建构。
第一,营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磁性场域。学校充分发挥物型空间的育人价值,让每一处教育空间都承载起学校的教育理想。学校建设“新小人书”楼梯阁、共享廊、典藏馆、弘扬区等,形成德育磁性场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浸润学生心灵。
第二,构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程体系。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学校系统地构建校本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体系,将小人书和课程有机融合,国家课程坚持学科主导、校本课程坚持主题深化、实践课程坚持价值延伸,让学生在课程的助力下养成文明礼仪风范,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范式。依托“四课”并联的课程实施样态,学校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的活动范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入脑入心,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
第四,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小人书”的评价体系。学校不断完善“新小人书”评价体系,发挥思想引领功能,使学生认同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新小人书”的育人价值更加丰富和持久。
三、“新小人书”的实践路径
在推进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学校不断探索“新小人书”课程实践路径,初步形成“人生启蒙课”“核心融入课”“榜样寻访课”“信仰公开课”四种课型。
(一)人生启蒙课
学校按照年段目标长程设计六年的启蒙课,体现学生的成长节律:一年级入队启蒙、二年级“悦读”启蒙、三年级成长启蒙、四年级劳动启蒙、五年级公益启蒙、六年级梦想启蒙。活动过程中,学生将活动过程以及收获以小人书的形式记录下来,促进了心灵成长和生命绽放。
以一年级入队启蒙为例。一年级新生在心智、认知、习惯、能力上都很难深刻理解红领巾的含义、少先队组织的光荣与责任。鉴于此,学校开展一年级、五年级“以队带童,一起成长”的活动,五年级的老队员通过中队长倡议、小队长讲解、队员一对一指导等形式向一年级新生讲解少先队知识,并制作《队前十知道》小人书,帮助新生快速了解相关知识。“队前教育”小人书,这种新颖的载体拉近了一年级新生与少先队的关系,为新生入队做了很好的过渡、衔接工作。
(二)核心融入课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各类教材上均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内容。例如,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宪法是根本法》等,含有简短的小绘本,形式与小人书比较接近。教师依托教材中的小绘本,引导学生创作“新小人书”,既生动有趣,又寓教于乐。语文教材中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诺曼底号”遇难记》等文章,本身就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课堂中,教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以故事内容为情境,以情感生发为突破,以小人书为载体,以行动落实为宗旨,通过“确定主题、内容设计、组织交流、多样创编、成果展示”等板块,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
(三)榜样寻访课
常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构“上网学习—班级交流—制订方案—实地寻访—创编小人书—践行活动”的寻访流程,让学生在寻访、体验、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确定寻访“江苏省十佳文明职工”朱新财后,学生开始上网学习、了解人物事迹,然后小组合作制订寻访方案,实地寻访后再将所见、所闻、所感创编成小人书,通过小人书向更多的人宣讲榜样的力量,并用图书义卖、公益毅行等实际行动践行榜样敬业奉献、志愿服务、关爱他人的精神。
(四)信仰公开课
学校精心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信仰公开课,如专题演讲、泰小讲坛等,邀请先锋人物进校园,并让学生用小人书的形式表达对先锋人物的敬佩之情,让先锋人物的精神能时时激励学生。如学校邀请“常州最美退役军人”徐卫星做国旗下讲话,他用亲身经历告诉大家: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谨记自己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先锋人物的现场演讲,深深震撼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弥漫在庄严的仪式中。学生再创作小人书,表明自己向徐卫星学习的态度。
四、“新小人书”的评价方式
学校构建多元化、序列化、多层级的“新小人书”评价体系。评价主体多元,学生、同伴、教师、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内容丰富,既有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知,也有学生参与小人书活动的过程,更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情况;评价方式多样,将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综合性评价等方式相结合,激励学生立身悟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过程性评价
一、二年级设立故事卡。学校根据低年段学生特点设置小人书推荐书目,罗列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人书,推荐给学生阅读,鼓励学生发现自己身边的榜样。学生通过读、听、讲等多种形式积累故事,再将自己印象深刻的故事绘制成“新小人书”。学校精心设计“爱敬诚善”故事卡,采用贴笑脸的方式激励学生多阅读、多分享、多创作。
三、四年级设立修炼册。针对中年段学生特点,学校设计修炼册,让学生以每周打卡的形式,图文并茂地记录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过程,采取个人自评、同伴互评、小组评价等形式,在修炼册上留下立身悟道的成长痕迹。
五、六年级设立弘扬证。学校组织高年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开展志愿活动,将小人书的故事分享给身边的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给更多的人。根据学生志愿活动中的表现,学校在学生的“爱敬诚善”弘扬证上给予相应的点赞。
(二)表现性评价
学校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小人书故事巡讲、展演汇报、专题展览,举办“新小人书”专展,通过多种渠道对精品“新小人书”进行展示。对于质量较高的“新小人书”,将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出版,让更多的读者读到学生创作的“新小人书”,扩大学校“新小人书”品牌的影响力。
(三)综合性评价
在综合性评价推进中,学校制订各年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能人、小标兵、代言人的评选细则,定期评选出各年段优秀学生。这样的评价方式直指学生的品格养成,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道德发展是一个由他律逐步向自律、由客观责任感逐步向主观责任感转化的过程。经过实践,学校形成了浓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氛围,促进了学生的品格提升。
参考文献:
[1]李艳丰.在文化自信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
[2]邹益,刘四青,李春花.“新小人书”图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泰山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实践[J].少先队活动,2021(10).
(邹益,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泰山小学,邮编:213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