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蓉蓉
【摘要】针对幼儿的认知性特点,教师以游戏化的方式,鼓励幼儿大胆发言、积极交流,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创设积极可感的教学环境,让幼儿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促进幼儿认知素养不断提升。
【关键词】课程游戏;表达能力;区域游戏;猜谜活动;知识技能
一、积极搭建游戏平台,唤醒幼儿表达的内在动力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成功的一半。”从课程游戏化的背景来看,对于幼儿阶段语言教学游戏化,首先应该将教学的着力点设置在激发幼儿的表达上,鼓励幼儿积极且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在思考实践的过程中掌握更为丰富的语言表达技巧。根据幼儿生命个体的差异性,教师就可以依照幼儿内在的喜好内容来创设可感的情境,让所有参与其中的幼儿都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积极参与到实践过程中,唤醒幼儿的内在动力和语言表达素养。
从具体操作的层面来看,教师可以设定以下几个与孩子进行语言交流互动的层次。层次一:师生的语言互动。教师不妨与孩子一起活动、一起玩耍。这个阶段的幼儿天生就具有鲜明的模仿性,乐于模仿教师所展现出来的表达习惯。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充分关注自身的言行特征,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且易于被儿童所接受,从而在与幼儿积极对话和沟通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语言的独特魅力和特点;层次二:生生的语言互动。教师积极鼓励幼儿之间相互交流,通过自主性的语言沟通。为了让交流的情境更具有浸润性和支撑性作用,教师可以创设并贯穿鲜活的游戏表演情境,给予幼儿明确且鲜活的角色,教师可以在整个过程中关注幼儿给予这个角色所赋予的语言特点,继而了解每个孩子的语言表达习惯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对孩子的语言表达进行指导,提升每个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高效搭建实践游戏,激活幼儿语言的知识技能
唤醒动力、激发兴趣是对幼儿展开语言训练最原始化的状态,还需要提升幼儿语言表达的内在技能和方法。这就意味着教师需要借助于游戏化的实践性模式,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认知过程中,深化幼儿对于游戏的深刻认知。教师必须要深刻地认识到幼儿本身就是活动的主体,所有游戏的设置、资源的开发,都需要从幼儿的本质角度入手,让幼儿能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掌握更为丰富的表达技巧和实践性知识。因此,教师可以设置和开展一些积极探索类的游戏特征,并相继介绍这些游戏的实践性规则,从而让幼儿在积极闯关的方式中,丰富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和思维的发展。
比如在开设的“下雨了”的游戏情境中,如果仅仅依照幼儿现有的语言能力和思维纯自由发展,其最终的语言能力难以得到应有的发展。为此,教师可以紧扣这一实质性的情境,积极开展具有探索性质的活动,更好地推动幼儿言语能力地生长。
首先,借助于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为幼儿展现下雨之前的自然景象,并让孩子结合生活经验,尝试运用语言进行介绍,比如太阳公公是什么样子的,乌云是什么样子的;随后,出示一些小动物的图片,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围绕着小动物和植物,讲述并创编一个小故事,比如小花小草可能就不喜欢下雨,可以编创一个与此相关的故事;小刺猬找不到家了,在森林被大雨淋着了,我们赶紧来编创一个故事,帮助小刺猬吧……在这样的状态下,孩子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他们表达着自己的观点,想象着自己的故事,在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掌握了语言表达的内在技能;最后,教师可以将上述环节中所有的图片都集中性呈现出来,要求一部分能力相对较强的孩子完整地说说自己的故事,也可以架构自己所听到的,转述给其他小朋友听。
纵观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并没有直接将所谓的知识和技巧灌输给幼儿—事实上,如果硬是这样的灌输,无法让幼儿真正地接受与理解,而是以具体的情境和游戏的方式,将幼儿的思维完全浸润其中,有效地推动了幼儿言语素养不断地发展。
三、巧妙借助猜谜活动,促进幼儿表达的能力发展
爱玩游戏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而喜欢猜测谜语,更是推动幼儿言语能力生长的重要一环。因此,教师需要积极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让猜测谜语的方式与课程游戏化的实践性背景联系起来。对于幼儿来说,学会猜测字谜,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拓展幼儿的思维,对训练和开发幼儿的智力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要能够真正把握字谜猜测过程中的思维本质活动,让幼儿在猜测过程中,与教师形成巧妙地自然互动。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不同,选择一些难度适中的谜语,便于幼儿在猜测的过程中运转思维,提升幼儿内在的表达兴趣,让所有的幼儿都能够在深入实践过程中进行沟通和交流,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素养。
为了契合幼儿阶段孩子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规律,在组织幼儿猜测谜语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卡片、实物或者图片的形式进行一些辅助性的指导。首先,出示一些与孩子喜欢的水果相关的字谜,比如围绕着香蕉,教师出示谜面:身体弯弯像小船,在孩子猜测的时候,教师要尽可能淡化猜测的结果是否正确,更为重要的是让孩子在表达时,说出自己这样思考的理由。教师要清楚地认识,猜测并不是我们的真正目的,让孩子在猜测的过程中,进行语言思维和表达的训练,才是设置这一游戏的初衷,教师要鼓励幼儿表达,丰富他们语言历练的平台和通道;其次,出示三组卡片,让幼儿尝试以一一对应、深度连线的方式参与游戏,这样的方式更加契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也更容易让幼儿产生积极有效地互动,最终促进幼儿认知素养和表达能力的双重发展;最后,当所有的孩子都形成了自己猜测的结果并说出自己的理由之后,教师还可以将谜面修改成为鲜活的儿歌,并借助于对答的形式来增强幼儿之间的互动,引导幼儿根据自己不同的理解来编创儿歌,让幼儿在猜测的过程中感受到猜测的愉悦体验。
四、广泛开展区域游戏,推动幼儿表达的言语素养
幼儿课程游戏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教师还需要充分借助幼儿活动的区域特征,基于区域层面创设和开展积极的教学活动,在游戏化的真实可感背景之下,更好地历练了幼儿口头的表达能力。具体来说,教师需要把握幼儿区域的特征和功能,开展富有创设性的游戏性活动,并根据这一区域的具体特征,引导幼儿分别在阅读区域、绘画区域和音乐区域、手工区域参与相应的游戏活动,并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让幼儿表达自己、抒发自己,继而提升口头表达素养。
比如教师组织幼儿开展游戏性活动“团队手工大比拼”时,先用最生动、最易于幼儿理解的语言,讲述了游戏的要求和规则,让每个孩子都能真正理解游戏的实践性要求,然后向孩子发放相应的玩具,借助于发放的各种玩具,让每个孩子都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并让所有的幼儿积极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首先需要对教师介绍的游戏规则认真聆听,这本身就是一种多维化的实践体验,更是一种形式独特的对话方式;同时,在孩子介绍自己的作品时,教师也需要认真倾听孩子的发言,并对孩子的表达和介绍进行及时而公正的评价,让幼儿在表达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使得他们对于自己的学习和表达不仅储备了自信,更为重要的是认识了自己的问题,最后在及时修正的过程中提升幼儿内在的认知能力。相同的道理,教师在阅读区域中开展阅读类的游戏互动,还可以组织幼儿一边阅读一边讲述故事,并将自己收集到的图片以剪裁的方式收集保存起来,将具有一定联系或者共性的图片有机组合。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不能让幼儿的认知思维始终停留在阅读的维度上,更为重要的是引领幼儿从阅读走向表达,这些拼组而成的内容,就成为了每个孩子积极讲述故事的重要资源,是每个孩子历练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依托和基础,同时也有效地保障了幼儿语言表达的连贯性。
课程游戏化是遵循幼儿认知能力的重要依托,对于幼儿整体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找到游戏情境和小班化教学的结合点,更好地推动课程资源的优化和发展,促进幼儿语言表达素养不断地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旭.课程统整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J].教学与管理,2019(34).
[2]许馨悦.课程游戏化背景下,苏式文化在园本课程中的融合[J].山西教育(幼教), 2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