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凯英
摘 要:生命观念作为学生重要的价值观念之一,需要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生命教育的有效渗透,使学生在理解教学知识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文章将对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进行探究,希望能有助于初中生物教学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生命教育;生物教学;实践活动
近些年来,初中校园暴力问题频繁发生,显示出部分初中生对他人生命的漠视,为初中的生命教育工作敲响了警钟,所以教师需要在进行初中的教学工作过程中,注重对生命教育的有效渗透。生物教学与生命教育有著密切的联系,由于在当前的初中教学工作过程中未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学科,所以就需要初中教师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生命教育在生物教学中进行有效渗透,保证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
一、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需要遵守的原则
(一)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根本原则
初中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过程中,首先就需要做到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进行工作开展,做到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充分把握,使学生的个性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不断发展,要保证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紧密连接,使教学工作更具生活性,这样才能够充分引发学生的注意力,保证学生全身心投入生物学习中,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保证学生能够拥有足够的思考空间,使学生能够在思考过程中逐渐建立生命意识,这需要教师转变传统以教师为权威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的精神世界能够得到不断发展,有效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
(二)要做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完美融合
人类作为自然环境中的一员,但是人类还具有自身独特的社会性质,所以教师在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工作过程中,就需要在不断加强对人类自然属性的研究工作,使学生在懂得生命的真谛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加强对人类社会属性的研究,通过人文教育使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人类社会属性中真、善、美的重要意义。在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过程中,教师要避免对纯粹理论进行讲解,应该采用合理的培养手段,通过不断引导使学生对生命的教学知识进行探究,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养成对生命的正确认知。
(三)要注重学生认知与体验的相互统一
教师在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过程中,生命教育作为情感教育的一种,同时体验作为情感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内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认知和课堂体验的融合成为生命教育渗透的关键因素之一,就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学生认知与课堂体验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保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验到生命存在的美好,有效增加课堂体验对学生能够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有着重要作用,保证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渗透。
二、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措施
(一)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实现对生命教育的有效渗透
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实现对生命教育的有效渗透,就需要保证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只有教学过程充满乐趣,学生才能够以端正的态度以及积极的探究精神进行知识学习。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不断融合对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有着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在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过程中就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借用,实现通过图片以及视频进行知识的展示,充分引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关注,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能够对渗透的生命教育内容进行积极探究。
比如,教师在进行《人类起源和发展》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引入人类的起源动画故事,通过故事为学生演示人类源于非洲智人,在非洲智人的不断游牧迁徙过程中将其他人种打败,并且在残酷的社会环境下,逐渐演变出了语言和文字,通过多媒体视频对人类进化过程中与野兽搏斗以及与自然搏斗的这些内容进行传输,有效增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以及降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人类进化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困难,使学生做到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二)充分发挥课堂作用,实现对生命教育的有效渗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主题贯穿了整个的初中生物教学过程,这一主题不但体现了人和生物之间的和谐关系,同时也体现了人与环境之间的重要关系,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过程中,就需要充分发挥课堂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能够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使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逐渐产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保证生命教育的有效渗透。
比如,在进行《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这一节课程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入蜜蜂与狼群种群关系的案例,蜜蜂和狼群具有严格的种群制度,在进行捕食以及采蜜过程中通过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作用,保障了采蜜和捕食的成功率。通过这种案例引入,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能够懂得团结协作、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同时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引入动物共生的例子,其中就包括小鸟帮助鳄鱼清理牙齿等案例,使学生能够通过了解动物之间的紧密关系,真正懂得在生活中要懂得尊重他人、善待生命、与他人和谐共处。
(三)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实现对生命教育的有效渗透
在生物教学工作过程中,很多的生物教学知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就需要教师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加强对生命的探究,这对学生加强对生命的理解以及渗透生命教育都有着重要作用,使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生命的伟大,从而实现生命教育的有效渗透。
比如,在进行《观察校园的植物》这一课程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校园游览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有效增加学生对教学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观察校园中的沙蒿,这种植物虽然植株矮小,但是根系却非常发达,沙蒿的根系能够长到地面高度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这也是沙蒿能够适应沙漠环境的根本所在,通过对沙蒿的观察,学生可以充分体会到生命的顽强与可贵。
(四)利用课后拓展,进行生命教育的有效渗透
课后拓展对生命教育渗透有着重要作用,教师通过这种课后拓展活动可以有效增加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使学生在课后活动过程中能够充分体会到生命的力量,从而实现对生命教育的有效渗透。
比如,在进行《种子的萌发》这一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开展与种子萌发条件相关的课后拓展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发放相同的种子,鼓励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知识进行种子萌发活动,并且在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对种子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记录,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能够充分体会到生命的奇特,通过学生对植物的精心照料,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生命的理解。这种课外活动的有效展开,能够使学生逐渐产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保证生命教育的有效渗透,使学生养成正确的生命观念。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进行生命教育渗透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就需要教师做到对生命教育和生物教学的特征进行全面认识,保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以及课后拓展的重要作用,实现对生命教育的有效渗透,使学生能够养成正确的生命观念,使学生能够懂得尊重生命、关爱生命,促进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
(责任编辑:邹宇铭)
参考文献:
[1]程权枝.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生命观教育的策略探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8):25-26.
[2]贾晓东. 基于生命教育理念的初中生物课程渗透策略[J]. 现代职业教育,2021(37):46-47.
[3]马艳梅. 浅谈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融合与渗透[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5):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