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融入赏识教育的探究

2022-04-29 19:16张志英
课堂内外·初中教研 2022年4期
关键词:道德修养赏识教育道德与法治

张志英

摘  要:在初中教学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成长。要想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师能逐步渗透赏识教育,给予学生适当地肯定和鼓励,逐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其能全身心参与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中。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赏识教育;道德修养

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的培养,在课堂中逐步渗透赏识教育,使学生全身心参与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中。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全面分析和了解学生,运用恰当的教学语言,设置多样化的奖励,还需要带领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最终实现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

一、赏识教育的相关概述

(一)赏识教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第一,未能重视赏识教育。从当前的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未能真正认识开展赏识教育的重要性,仍旧过于重视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无法借助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无法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教师缺少较强的教学主动性和积极性,因而无法保证发挥原有的作用和价值,无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最终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二,赏识语言过于死板和程序化。部分教师在开展赏识教育时,往往会采用较为单一、大众的语言进行赏识,不够重视语言的针对性。这样的方法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但因经常使用单一性、程序化的语言,使得学生逐渐出现厌倦感和疲劳感。简单、宽泛、缺少个性化、针对性的赏识语言,无法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更无法保证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二)赏识教育的渗透原则

第一,针对性原则。要想将赏识教育的作用和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就需要教师能够针对学生情况的不同做出不同的评价,给予学生更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鼓励,逐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在具体应用赏识教育时,不仅需要认真分析和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有目的性、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还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具体的事件进行具体的分析,运用赏识教育评价学生的行为。

第二,整体性原则。赏识教育具有整体性,需要教师能面向所有的学生,以期能够提高所有学生的思想境界,实现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在具体开展赏识教育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社会属性,保证学生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性,促使学生能够逐渐形成较为全面、完善的素质结构;教师还需要保证学生身心的统一发展,有效协调学生的各项素养,从整体的角度逐步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和素养,从根本上保证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赏识教育的策略

赏识教育并非是简单的夸奖,而是融合了不同教育流派的不同理念,需要教师能够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既要重视心理环境的营造,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内在潜能,利用学生积累的经验、学习情况等进行适当指导。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多个环节渗透赏识教育,从教学语言、德育环境、教学方式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思考。

(一)准确把握和了解学生

看待学生的方式决定了教师采用怎样的教育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学生观也因此发生一定的改变,需要教师能将学生看作是独特、发展中、具有独立意识的人,而这也是赏识教育中教师应当秉承的学生观。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发展和成长的黄金时期,发展速度较快,也出现非常多的矛盾。承认学生所具有的独特性就是承认学生差异的根本所在,也是明确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前提。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赏识教育的渗透,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增加教学的生活化。尤其是在教学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个人成长存在紧密关联的内容时,教师还应当准确把握学生的真实做法和想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展开具有针对性的赏识教育,逐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在教学《和朋友在一起》时,教师就可在上课时讲述一些自己与朋友之前发生的故事,也可让学生去讲述自己与朋友之间的故事,使学生能在此过程中感受到维护友谊的用心、建立友谊的愉悦、失去友谊的痛苦等。教师还可为学生讲述网络交友的相关案例,满足学生网络交友的渴望与好奇心,使其能准确把握网络交友的利与弊。在此过程中,教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辩证分析和看待问题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基于自己所积累的经验进行思考和分析,逐步增强学生的交友意识。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赏识教育,给予学生适当的肯定,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交友方式。

(二)运用积极、准确、激励的教学语言

在道德与法治、赏识教育中,语言是至关重要的载体。在渗透赏识教育时,教师应避免使用枯燥、乏味的说教语言,避免采用必须、应该等命令性语言,否则将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教师必须要利用合理准确、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运用更加准确、积极的语言;教师还应当保持较强的明暗性,快速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并在恰当的时机利用积极、准确的语言进行夸奖。

例如,在教学《感受生命的意义》时,教师需要激励所有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观点。每个班级内既有性格较为外向的学生,也有较为内向的学生。针对这些不善于沟通的学生来说,教师更需要运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观点,还要让其他学生认识到内向的学生同样拥有非常多的优点,值得其他学生学习和借鉴。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带有启发性的语言,借助层层提问的方式给予学生正确引导,关注和寻找学生回答中是否出现前后矛盾的地方。除了运用有声语言给予学生合理赏识外,教师还应当充分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

(三)设置多样化的奖励

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要逐步渗透赏识教育,给予学生充足的赞赏和肯定,使其能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满足感和成就感。要想将激励的作用和价值充分发挥出来,那么就需要教师能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选择一些适合学生、满足学生喜好的奖励,这样才能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例如,在正式教学前,教师可借助匿名投票、互动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写下自己想要的奖励,教师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挑选,从中选择合适的奖励。之后,教师可将这些奖励写在小纸张上,为课堂教学中的抽奖活动做好充足的准备。

(四)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在实行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还需经常带领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使其能主动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不足和优点,在第一时间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而这也能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奠定良好基础。例如,在教学《创新改变生活》时,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结束前总结和归纳该节课的知识点,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进行总结。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列举出自己的不足和优点,提出改正不足之处的方法。针对学生的表现,教师需要进行适当的表扬、赞赏,逐步渗透赏识教育,将赏识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认识到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和方面了解学生,给予学生具有针对性的表扬;运用恰当的教学语言,在教学前带领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喜好设置多样化的奖励,最大程度发挥赏识教育的作用和价值。

(责任编辑:秦  雷)

参考文献:

[1]桂在余.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融入赏识教育的课堂实践[J]. 中学教学参考,2019(18):51-52.

[2]陆伟.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赏识教育的渗透[J]. 求知导刊,2019(11):19.

[3]刘俊丽.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融入赏识教育[J]. 神州(上旬刊),2019(22):142.

猜你喜欢
道德修养赏识教育道德与法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与教学改革探索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岭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应用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给“赏识教育”踩刹车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加强医院政工干部道德修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