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君
摘 要:人文精神培养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而且有益于传统文化的传承。针对现阶段高中语文人文精神培养教师个人素质不足、对人文精神的重视程度不足的现状,本文提出了如下的教学方案:更新教学理念,深入挖掘教材;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多样的探索实践活动。
关键词:高中语文;人文精神;先秦诸子散文
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高中是非常重要的阶段,也是转折阶段。一方面,高中的知识难度已经有了一定的专业性;另一方面高中的学习成果决定了学生能够选择怎样的大学,并进而决定了学生之后的人生发展。在高中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够只关注理论知识的教学,还应该关注道德素养的培养。相比较于前者,后者反而更为重要。作为与道德素养联系最紧密的一门课程,高中语文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力量。本文将以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课程中出现的先秦诸子散文为例简要论述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现状分析
(一)教师的人文精神素养有待提升
在高中的教学中,教师的素质决定了学生能接受到怎样的教育。 但是在当下的教学中,部分高中教师依旧将成绩当作唯一的考核目标,将学科知识当作教学的主要目标,而对能提升成绩之外的一切东西都选择性地忽略了,其中就包括人文素养的培养。另一方面,部分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还有待提升,虽然这部分教师意识到了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但他们在教学中无法充分挖掘教材并进行有效的知识拓展,从而使教学效果无法达到教学目标的预期。此种问题在古文教学中的具体表现为教师的教学模式死板、浅显。比如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重点在于对文章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文章的翻译,对于孟子的思想并没有进行拓展教学,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二)教师教学中对人文精神重视程度不足
相比起其他的教学内容,人文精神的培养是抽象的,也是难以看到教学成果的,因此许多教师就将人文精神的培养当作了教学中无足轻重的目标,转而从修辞、字词、背诵等方面进行着重教学,以期能够取得明显的教学成果。在这种大前提下,即便语文学科和人文精神联系非常紧密,在一些涉及人文精神的题目和教学中,如文章思想感情的分析等,教师也往往会总结出一套固定的答题模板,从而对学生的发散思维做出限制,影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汲取人文精神。
二、人文精神对高中生成长的意义
第一,人文精神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是人和人之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关怀的具体体现,是人类社会团结和谐的前提基础。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长期生活在家庭和学校的象牙塔当中,尽管拥有了非常丰富和广泛的知识,但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体现在专业的知识和技术上,更多地体现在人格修养上,只有能够与人和谐相处,关爱其他人,高中生才能够真正在社会上立足。高中语文中引用的许多课文都是文学大家、思想大家们对人生、对人与人关系的思考,通过对这些文章中所蕴含人文精神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第二,近年来,我国人民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而在学习传统文化方面,高中生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学习课文中的所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学生对传统文化也能形成进一步的认知和了解,增强高中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热情。
三、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一)更新教学理念,深入挖掘教材
前文提到过,教师的个人素质是对学生进行培养的关键,而教师的教学理念又在其个人素质中起关键作用。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需要从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开始。首先,教师需要充分意识到人文精神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将人文精神的培养当作教学的重点内容。其次,教师需要关注人文精神的特殊性,利用自身的举止表现对学生做出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教师需要意识到精神教育的长期性,不贪图眼前小利,从学生的一生发展为出发点,积极渗透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熏陶。
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教学为例。本篇文章符合孟子一贯的论证思路,以一个具体事例为基础提出自己的论点,接着根据得出的论点对君王进行教育。所以在本节课文的人文精神教学中,教师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对文本本身进行分析,首先对小孩掉进井中的故事进行分析,介绍“四端”,并且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判断孟子提出的“四端”之说是否符合当下的生活经验和现实,将课文中的人文精神和现实生活中的人文精神有机结合起来。第二,分析孟子以此要求君王的用意,结合孟子的生活背景,进而体会孟子“仁”的思想。第三,对此篇课文进行拓展,向学生介绍除了“仁”之外的孟子的其他思想。如“浩然之气”的品格培养与“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让学生对孟子的这些思想进行思考和讨论,进而思考孟子的思想在今天有何可借鉴之处,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孟子的人文精神。
(二)创新教学方法
1. 情景教学法。先秦诸子散文有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由于春秋战国时代礼乐崩坏、天下大乱,心怀百姓的诸子百家们以自己的学说为立足点,从各个方面提出了极具人文关怀的观点和议论,以期改变现状,改革社会。但是由于历史的变迁,对今天的学生来说,理解诸子散文存在着较大的困难。而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能大大降低教学的难度。
2. 对比教学法。人文精神的体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诸子每家都是在用自己的言行实践自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不同的人对人文精神的理解是不同的。为了使学生对人文精神形成更加深刻的认知,也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教师可以将诸子百家对相同人文精神的不同解释列在一起进行对比教学。例如在部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中有《<论语>十二章》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两篇文章,一篇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另一篇体现了孟子的思想。在圣人和亚圣的思想中都有“仁”,但是二人对“仁”的解释却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可以搜寻相关的资料让学生进行阅读和讨论,并且就孔子的“仁”和孟子的“仁”之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展开辩论。最终让学生从“仁”的不同解释中体会到人文精神并没有固定的解释,只要是对人的关怀都属于人文精神这句话的意义。
(三)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
第一,人文精神的培养应该被教师当作教学的重点。而人文精神的抽象性是非常强的,教师应当在课堂中开展多样的活动以将先秦诸子散文中体现的抽象的人文精神具象化。
第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成立先秦诸子研究会、成立古诗文朗诵社团等,通过这些社团活动让学生对先秦诸子百家、对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术前沿的动态,随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介绍给学生,以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
高中语文的教学任务不仅仅包含文化知识和方法技巧的教学,还包含对学生道德素质与人文精神的教育。其中先秦诸子留下的散文著作中集中体现了那个时期的人文精神,儒家、道家、墨家……不同的学者都以自身的大慈悲或者大自在精神对人的关系做出了思考和探索,他们的思考就是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将人文精神的抽象性和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利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黄佳明. 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J]. 考试周刊,2016(83):20.
[2]王学碧. 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10(023):104.
(责任编辑:莫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