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成俊
摘要:从新课纲所提出的要求来看,在初中物理当中,应当从塑造学生逻辑思维的角度来入手,而不是机械地进行知识灌输。由于物理本身是一门建立在逻辑思维视角的科学,因此事实证明,只有当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建构和提升,才能够在后面的学习过程当中做到如鱼得水。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当中,教学需要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来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学生思维能力;培养途径
引言
初中物理课程,是初中教学体系当中一门难度较大的课程。主要在于物理的思考量、分析量较大,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困难,再加上运算量较大。所以一些学生感到物理课程体系不易掌握。为了有效地减少教学上的阻力,提升教学的效率,教师应当改变教学观念,根据物理的学科特点,从塑造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入手,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物理思维工具,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教师应如何有效地把握物理逻辑思维培养途径,本文对此进行如下分析:
一、初中物理逻辑思维的要点
逻辑思维是指人们在认识过程中,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试验等思维形式,将客观现实反映出的理性认识过程,同时又称之为理论思维。逻辑思维是通过认识的思维及其结构,以及思维的作用及规律的分析产生和发展的,因此,人们只有先把握物体本质,才能进一步认识客观世界。在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仅能够为学生今后更高层次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初中物理知识。因此,为提高学生初中物理学习水平,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予以培养、强化来说,尤为必要。
二、初中生在物理逻辑思维当中一些常见的障碍
虽然小学的科学课当中已经学习了一些物理方面的知识,但在小学阶段仅仅是学习一些物理现象。而到了初中阶段却开始要在一定程度上分析物理学科的本质。根据前一章进行的论述,初中物理学习活动中,逻辑思维应用尤为重要[1]。很多学生在进行物理学习时都往往会出现一个阻碍:看起来好像已经掌握了教材内容,可真的做起题目来又发现很迷糊而不知怎样才能入手。而这类状况主要还是因逻辑思维不足而导致的,造成他们头脑当中更多只是对教材要点的堆砌,却缺乏开展分析、判断的能力。
三、初中物理逻辑思维的主要培养途径
(一)从物理概念及规律教学中培养
初中物理的教学是一个层层递进的环节,学生从未知到一步步实现已知,从感知物理现象到把握物理本质,这是抽象思维的功劳[2]。物理概念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学生有物理概念,更是要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物理概念。学生学习和理解物理概念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思维的过程,学生掌握和运用物理概念的过程,是学生运用和发展思维的过程,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物理概念。
(二)根据习题来建构学生的逻辑思维
初中物理习题及解答过程既是学生运用物理概念及规律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物理概念及规律的重要途径,学生在解答物理习题的过程中,通常是运用自己已掌握的物理知识对物理问题进行判断、计算,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在独立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同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从物理实验及探究活动中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大量的实验探究活动,学生需要掌握的物理实验探究逻辑关系有三种:科学归纳推理、类比推理以及科学假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上述逻辑关系,这样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初中物理逻辑思维的具体建构方案
(一)适当增加实践活动
不同于有些学科(如数学)完全依赖于演算和推理,物理是一门集动脑跟动手为一体,需要将理论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的学科。事实上物理学体系当中的很多要点都是来自于实践的。教材当中绝大多数概念都较为刻板,学生要想很好地理解,的确是具有相当的难度的。而如果教师能充分把握物理的学科特點,适当地给他们增加一些实践活动的环节的话,有利于将抽象的理论以形象的方式体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所以,在教学教材当中的各种概念、定理和公式等要点时,教师最好是多引导他们进行一些实验操作等实践活动,让他们从亲身的实践当中去自主地发现物理规律、认知物理规律,从而提升他们对物理学科的理解力。
对物理实践活动的强化和优化方案在于:在一开始进行实验准备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对工具和材料的预备、调试等。然后由学生自主开展实验操作,对所得的数据等进行详细记录,然后再着手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与验证。如以“欧姆定律”方面的实验教学为例,教师可指导学生开展欧姆定律实验:首先给学生分组,然后指导学生测量U、I、R不同回路。这样通过实验,一些学生可出现疑问:若电流、电压及电阻均为变量,则实验所得数据则具备较强偶然性,即实验所得结果可能仅为偶然符文公式,无法起到参照作用。此时,教师不要一开始就给学生解答,而是要让他们反复进行实验和观察、分析,重点根据每组实验操作当中产生的某个变量,来不断进行实验,并确保实验数据与结果的精确性。最后由学生一步步地导出“谜底”来。这类实验操作既非常严谨,能训练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又具有相当的思考空间和思维挥发空间,对建构学生逻辑思维来说是很有帮助的。
(二)创设物理问题情境
既通过创设具有针对性的物理问题情境,帮助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发散。因很多物理题目其实并不止一种解法,那么教师也要在教学当中尽可能多筛选这类题目,并鼓励学生通过这些题目来建构出多元化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再从不同的思路与方法当中寻找出共同性的物理规律。从而实现对物理思路的拓宽和对单一化物理思维的改善,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逻辑思维。比如在教学《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当中,最开始学生可能会不知如何去正确理解“能量”的概念,此时要想促使学生去正确理解,则需突破学生原有固定思维,告知学生身边全部运动、转化均具备能量,且可互相转化并守恒,此概念具备一定抽象性,学生理解较为困难,教师借助提问形式让学生予以理解:若物体于平面上滑行,则会有哪些力作用于此物体,此时学生将会提出猜想,若于平滑平面上滑行,可能会受到支持力、重力影响,也会有学生提出须为匀速运动。
当然,学生一开始的回答未必是完全精确的,但教师仍然对学生的思考过程予以肯定。因为,这是学生的一个突破思维定势的探究过程。
结束语
在初中物理教学当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尽快地熟悉和掌握知识情境,那么教师在课堂上不要盲目地进行知识灌输,而是要首先从建构物理学科所需要的思维工具--逻辑思维工具方面入手,帮助学生进行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让他们站在一定的思维高度上去学习物理知识,培养物理核心素养。从而使物理教学真正地发挥出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曹辉敏.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4):103.
[2]储成节.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策略初探[J].物理之友,2015,31(10):7-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