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幼小衔接教育,提升幼儿科学素养

2022-04-21 00:43康中会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

康中会

摘要:幼儿园要系统推进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就要做到科学保教,从儿童视角出发,做好入学前的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四个方面的内容,并让这四个方面的准备有机渗透各个年龄段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帮助幼儿从小班开始做好身心各方面的准备,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基于此,以下对优化幼小衔接教育,提升幼儿科学素养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小衔接教育;幼儿科学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每年开学初,总能在小学门口看到一些哭闹的孩子,或由于孩子不肯上学而情绪爆发的家长,这些都是因为幼小衔接不到位导致的。如今国家大力倡导零起点入学,知识零起点更需要做好能力和习惯的衔接准备。从园、校实际情况出发,利用优势资源,以幼小衔接课题《以“习惯培养”和“课程架构”为基础的幼小衔接策略研究》为依托,探究有效的幼小衔接实施策略。

一、以模型建构游戏为主

幼小衔接科学教学实践研究在开展以幼小衔接为主导的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科学思维和科学理解能力的培养渗透进去,因为这些要求都是小学低年级科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落实好科学素养的培养,逐渐开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智力和思维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在小学科学针对力的基本知识展开教学时,应该让学生明白,某位同学能够将很重的物体推动,说明这个物体受到了一定的推力。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搭积木的科学游戏,引导低年级学生利用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积木,搭建出自己喜欢的物体。比如班上很多同学都喜欢天安门的建筑造型,教师可以分发给每位学生一套完整积木,要求学生先开动脑筋想一想天安门是什么样子,然后动笔画出天安门城楼的样貌,包括天安门城楼的颜色、结构等等,并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画出来的天安门图,比一比哪一位学生画的天安门最像。接下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画出来的天安门城楼,选用不同形状和不同颜色的积木将其搭建起来。教师检查学生的活动过程,同时对学生的游戏活动进行指导,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效地完成游戏。这一轮游戏主要是比一比哪一位学生搭建出来的天安门又快又逼真。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非常高,不一会儿一座座天安门城楼模型就搭建起来了。最后教师针对学生搭建的天安门进行提问:大家知道你们自己搭建起来的天安门城楼为什么不会倒塌吗?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因为这个天安门城楼的每一个积木,都被支撑起来了,所以才不会倒塌。这是学生对力的知识的初步探索,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还不够,所以他们只能够用“支撑”这个词来进行回答,可以看出学生在回答教师问题的过程中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二、根据幼儿成长规律,分学段设置教学任务

幼儿园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指导纲要》,充分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实施科学保育工作,同时将入学准备教育有机渗透幼儿三年保育工作的全过程,帮助幼儿做好身心各方面准备,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幼儿园教师应树立科学衔接的理念,在中小班设置一些有关身心准备和生活准备方面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而在大班主要是下学期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建立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期待和向往。

三、拓展策略,让衔接“贴地而行”

一是打造互通环境,共建多功能游戏区

为增加幼儿和小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動,我们打破幼儿园和学校的壁垒,展开“拆墙改门”行动,通过常态性互动让幼儿对小学生活产生向往;改造户外环境,打造共享共用的多维场地。我们设置幼儿和小学生一起游戏的场地,打造自然、和谐、无缝的幼小衔接环境,打破幼小衔接家长焦虑的心理防线。

二是请进来,让小学教师“入园授课”

5月,大班幼儿教师和一年级教师共同分析了幼儿知识与技能的发展规律及幼儿进入小学后的困难点,确定了四大习惯养成教育幼小衔接课程——倾听习惯、读书习惯、书写习惯以及自理习惯养成课。一年级教师分四次走进幼儿园课堂,带领大班幼儿感受小学的习惯养成课堂。一年级教师以观察者的身份进入幼儿园,从表达力、注意力、小组合作等方面记录班级幼儿整体情况,对每个幼儿进行分析,还与大班幼儿教师开展深入教研,和家长沟通幼儿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具体的指导方法。

四、构建科学的班本课程,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

班本课程指的是基于一个班级或者是整个幼儿园制订的,符合幼儿园发展情况和幼儿学习需求的班级课程,其内容包罗万象,具有体系化和系统化特征,能够满足幼儿的基本文化素质和其他能力、技能方面提升的要求。在传统的教育背景下,一些幼儿园和教师将重点放在了提升幼儿基础知识文化的层面上。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培养幼儿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幼儿园和教师逐渐将目光放在了如何优化和创建班本课程上,特别是对于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来说,没有统一的幼儿教材,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和引导通常具有很强的个性化和地域性特征。因此,更加需要幼儿园和幼儿教师制订符合幼儿实际情况与学习发展能力的班本课程,以便促进幼小衔接阶段幼儿的良好发展。

五、完善家园共育机制

家长是幼儿园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建立有效的家园协同沟通机制,引导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入学准备方面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并以报告、专家咨询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政策,宣传展示幼小双向衔接的科学理念和做法,帮助家长认识过度强化知识准备、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的危害,缓解家长的压力和焦虑,消除家长“跟不上”的担忧,引导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积极配合幼儿园和小学做好衔接和过渡工作。

结束语

幼儿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更多地关注幼小衔接阶段幼儿的发展需要,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进行积极的观察和科学创造,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科学观察水平和科学创造思维,基于幼儿的实际学习心理和兴趣,提升其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车远侠.当下幼小衔接的困境和科学路径探索[J].早期教育,2021(44):11-13.

[2]杨海珍.科学做好幼儿入学准备:以幼小衔接为着点[J].小学生(中旬刊),2020(09):45.

[3]李娟萍.立足幼儿快乐成长科学做好幼小衔接[J].山西教育(幼教),2016(06):22-23.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
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的几点尝试
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探究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职数学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
小学教育中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培养策略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