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敏萍
摘要:“互联网+同步互动课堂”,创建了一个突破时空距离的学习型环境,培养了两地学生的学科素养,以低成本有效地解决了城乡师资力量不均衡,让校际间的智慧校园建设得到改善。“互联网+同步互动课堂”教学共同体学校应大胆实践、不断创新,探索高效课堂、精准教学,关注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有效性、适切度、差异性,切实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创造出更多的属于城乡同步互动课堂的精彩,为农村教学点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本文立足于小学教育教学角度,分析了优化“互联网+”同步课堂的实施路径和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互联网;课堂教学;同步课堂
引言:通过实践不断地研究同步教学策略,不仅可实现农村教育质量的提升,同时还能够推动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优化“互联网+”同步课堂的实施路径和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1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
在现代教育理论体系下,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过程,而且也是一种师生心理相融、合作交流、表现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只有在熟悉、愉悦的环境中,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与交流中。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感到自己和其他学习者同属于一个团体,在进行共同的学习活动,具有一致的价值取向和偏好。学习者对共同体的归属感、认同感以及从其他成员身上所得到的尊重感有利于增强学习者对共同体的参与程度,维持他们持续、努力地参与学习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同时也是合作者和参与者。要达到师生心理相融,合作交流,需要创设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需要建立真诚和信任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在同步互动课堂中,这种真诚和信任的关系也非常有必要。授课端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必须主动与受助端教师建立联系,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同时,授课端教师要有亲和力,平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不居高临下,让受助端的学生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和热情。为了让两端的学生彼此成为学习的伙伴,还需要一个相互认识的过程。简单的课前打招呼、课堂教学中的互相鼓励等很有必要,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开展线上或线下的交流会,让学生彼此认识、彼此熟悉。我们可以给两端的学生编上一个独一无二的号码,这样学生即使叫不出对方的名字,也能叫号,彼此呼应。只有彼此熟悉,彼此尊重和信任,隔着屏幕的学习共同体才有可能真正建立。因此,最好给同一个班级授课的学科教师要相对固定,不要频繁换教师,让受助端的学生走马观花似的观课,不但没有收获反而浪费了大量宝贵时间。
2创设“身临其境”感
如何让两端学生能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特别是让受助端的学生身临其境,时刻感受到是和画面中的教师、学生一起进行学习活动,这是授课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受助端学生如果不能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像看录像一般上课,不能对教师和同学的行为作出回应,那么这样的同步互动课堂只是在浪费受助端学生的时间。在“有几只小鸟”一课的新授环节中两地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独立探究“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思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桌交流。片刻后教师组织两地学生交流思路,并要求学生进行质疑与评价。两地的学生各选1题进行口算思路的介绍,教师特别关照让受助端学生先选择先讲解,再让主场学生进行讲解,两端的学生听与讲都很投入,能适时给出回应与质疑。为达到这种“身临其境”感,授课教师要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考虑受助端学生如何主动参与到同步互动学习中,以怎样的方式参与到同步互动学习中。授课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后请受助端学生优先汇报讲解,唤醒受助端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充分感受来自授课端师生的关心和关注,从而调整学习状态,以跃跃欲试的姿态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这个“优先”是教师对受助端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更体现了教师为达到有效同步互动教学采用的一種策略。
3兼顾两校学生,按学习需要进行分层教学
城乡学生的学习环境以及知识储备存在一定差距,实现“同步课堂”教学应尽可能地将这种差距缩小,深入分析各个学科在所对应学校的教学情况,展开教学设计的优化工作,既要做到人人平等,又要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将分层教学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同步课堂”也应当秉承这一理念展开实际教学活动。首先,应给予每一学科充分的预习时间,城乡两地教师可借助微信等工作平台进行交流,确定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教学任务,随后再编写教学计划做好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缩小不同学生在教学起点上的差异。其次,通过对学校情况的了解,城市教师已经意识到了城乡不同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他们可以游刃有余地展开教学,在实际同步互动课堂教学中,城市教师应确定难度适中的练习题,以便城乡双方学生共同探讨,实现对乡村学生学习注意力的提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疑问,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使得城乡教学之间的距离逐渐地缩小。乡村小学教学虽然教学资源不够充足,但在城乡“同步课堂”的带动下,丰富了自身数学教学资源,不断地提升着学生的学习能力。
4需要两端教师的协同
基于网络的同步互动课堂,学习共同体必须经过有意识的设计才能形成。由于缺少与学习者面对面的接触,网络教学中的教师常常意识不到自己在与各个身处异地的学习者进行沟通交流,这会降低学习者对于学习共同体的认同和投入程度。为加大授课端师生和受助端师生的认同和投入,需要两端教师的协同合作。比如:课前,主讲教师与助教教师需要协同制订教学计划、备课;课中,主讲教师授课,助教教师线下观摩,组织学生听课,解答课堂疑问;课后,主讲教师分班级进行批改作业与测评,并进行教学研讨。课前统筹安排,制定计划,连贯实施是铺垫。课中主讲教师需要兼顾两个班级,打通空间界限,让两个班融成一个班级,不仅要在形式上融合,更应该在本质上融合。课后作业与测评检验课堂效果,为下一堂互动课堂做好延续和改进的准备。两端教师要在每节同步互动课的教学前对教学预案进行沟通,各个环节是如何设置的,又以怎样的方式来实施,助教教师如何在合适的时间介入教学等。主讲教师虽然在调控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但是助教教师的协助作用也要充分发挥,在课堂中通过设计一些环节把主动权交给助教教师,让助教教师参与课堂教学,调控课堂。这样的形式不仅能将助教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还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结论:
通过对教学实践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到,城乡“同步课堂”教学策略的应用,不仅要考虑课程教学结构的变化,更要保证课堂的协调发展,进而推动乡村学生朝着积极的方向进步,最终实现缩小城镇小学与农村小学之间教学差距的目的,推动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谭冬宜.《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线上教学模式的构建[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08):153-154+162.
[2]杨彦平.利用“互联网+同步课堂”教学模式帮扶乡村学校[J].试题与研究,2020(24):169.
[3]王梅华,杨萍,叶梦姝.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行业培训中的实践与思考——以气象行业在职培训为例[J].气象科技进展,2020,10(04):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