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内注入肝素或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效果研究

2022-04-14 11:12马兰黄倩倩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5期
关键词:结核性尿激酶胸膜

马兰 黄倩倩

结核性胸膜炎是常见的一种胸膜疾病,多因结核分枝杆菌产生的代谢物质进入到高度过敏状态下的胸膜腔内,导致胸膜出现炎症,因此结核性胸膜炎与结核杆菌感染有直接的关系[1]。结核性胸膜炎出现后患者会出现盗汗、低热、乏力、咳嗽、咯血等症状,对患者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2]。目前,临床在结核性胸膜炎治疗中常以抗结核治疗为主,此疗法长期用药可以提升临床疗效。但实践表明,在结核性胸膜炎治疗过程中可采用胸腔内注入肝素或尿激酶治疗,对提升疗效有积极作用[3]。但以上两种药物不同,故所产生的效果不同。因此,本次研究以90例患者为背景,对比研究胸腔内注入肝素或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 月~2020年4 月本院收治的9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0~77 岁,平均年龄(48.53±10.88)岁;病程0.5~6.5个月,平均病程(3.27±1.35)个月。实验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20~76 岁,平均年龄(47.53±10.07)岁;病程0.5~7.0个月,平均病程(3.55±1.38)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要求。

纳入标准:有胸腔积液体征者;经B 超检查、CT检查,证实单侧或是双侧出现肥厚性胸腔积液,并有明显的包裹者;经实验室检查,痰菌为(+)、结核菌素试验(PPD 试验)为(+),检查出现结核感染者;患者、家属均了解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4]。排除标准:肝素、尿激素过敏者;研究中途退出者;全身重大疾病者;不愿参与研究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明确病情后均开展2HRSZ/4HR 治疗,即应用福利平、吡嗪酰胺、异烟肼等药物开展抗结核治疗,同时每周实施2~3 次的胸腔抽液治疗,在穿刺时开展B 超定位。对照组采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006)治疗,即抽液后,在20 ml 生理盐水中加入10 U 尿激酶进行注射治疗。实验组采用胸腔内注入肝素(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319)治疗,即抽液后,在20 ml 的生理盐水中加入20 ml 肝素进行注射治疗。两组患者在注射相应药物后均需要转动体位,促使药物可以充分被胸膜所接触。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胸膜厚度、抽液量、胸液吸收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①疗效判定标准:症状消失,B 超检查没有出现积液为显效;症状改善明显,B 超检查发现胸腔积液吸收度>50%为有效;症状没有变化,胸腔积液吸收度<50%为无效[5]。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并发症:包括胸膜粘连、胸膜增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胸膜厚度、抽液量、胸液吸收时间比较 实验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胸液吸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胸膜厚度小于对照组,抽液量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胸膜厚度、抽液量、胸液吸收时间比较()

表2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胸膜厚度、抽液量、胸液吸收时间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胸膜粘连、胸膜增厚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研究表明,在结核性胸膜炎的渗出液中具有较为丰富的纤维蛋白,其主要作用是在胸膜纤维化过程中由于脏层、壁层之间形成相应的网络粘连,从而引起了多房性胸腔积液的出现。因此,对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易出现包裹性的积液、胸膜增厚、胸膜粘连等现象。此外,因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中的液体内含有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其中纤维蛋白原会在凝血酶的作用下转为纤维蛋白,而纤维蛋白又会降解,从而形成D-二聚体,由此说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胸腔积液中有纤维蛋白的降解、形成等过程,再加上D-二聚体的出现,更会说明纤维蛋白会出现降解作用,通过检测D-二聚体可以了解纤溶的活性[6,7]。因此,在结核性胸膜炎治疗中需要针对性用药治疗,以此来提升治疗效果。

目前,临床在结核性胸膜炎治疗中采用了胸腔内注入肝素或尿激酶治疗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其中,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此疗法已在临床中应用已久,其可以非特异性的对纤溶蛋白原产生激活作用,并发挥纤维蛋白降解作用,从而抑制胸膜增厚与粘连事件的出现。胸腔内注入肝素治疗后可以提升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的含量,其中,纤维蛋白原上升说明肝素在发挥抗凝作用的同时可以控制纤维蛋白原的转化,而D-二聚体的上升说明肝素可以提升纤维蛋白的降解。再加上肝素可以从多个方面对影响胸膜的纤维化,抑制局部促凝血因子的活性,抑制因子X 的活化作用。此外,肝素还能对抗凝血酶Ⅲ的活性起到激活作用,并与凝血酶形成相应的复合物,从而抑制纤维蛋白原的转化过程;且肝素还能促进内皮细胞释放相关物质,增加纤溶的活性,并影响纤维细胞的增生与粘附,影响细胞外产生相应的基质,并与损伤组织、生长因子、细胞介素相互作用。目前,临床在结核性胸膜炎治疗中常于胸腔内注入生理盐水、肝素、尿激素,其目的主要是对胸膜上的纤溶酶原产生非特异性的激活,促使纤溶酶的形成,让纤溶酶可以降解纤维蛋白,抑制胸膜粘连的出现[8]。近年来临床实践表明,胸腔内注入肝素治疗可以有效减少预防或是控制胸膜增厚的出现。且肝素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时作用机制分析,其在抑制促凝血活性的同时活化因子X,并抑制抗凝血酶,促进凝血酶与凝血酶Ⅲ复合物的出现,且此复合物具有不可逆特点,其能抑制纤维蛋白原的转变过程[8];且肝素还能促进内皮细胞的分泌,加快纤溶酶的产生,增强纤溶的活性。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胸液吸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胸膜厚度小于对照组,抽液量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胸膜粘连、胸膜增厚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胸腔内注入肝素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效果要优于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其能减少胸腔积液的产生,且并发症少,对促使患者病情转归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结核性尿激酶胸膜
不同浓度尿激酶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进展
多层螺旋CT鉴别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胸膜转移瘤的应用价值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在急性脑梗塞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有效性评价
无水乙醇局部注射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效果
床旁超声判断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自发性气胸拔管时机的参考价值
脑脊液药物浓度与结核性脑膜脑炎疗效的相关性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