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群艳
【摘 要】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小学美术教学不应只是单纯从技能、技巧学习层面展开,还应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围绕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使小学美术教学成为一种文化教育、一种素质教育,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 核心素养 渗透 传统文化
如何结合儿童心理、生理特征,利用美术教学,有传承、有创新、有选择地让学生们感受、理解、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使之与现代文明意识相融合,成为学生拔节孕穗期的精神能量,值得每一位美术教师去思考。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在审美判断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
审美是以情感愉悦和趣味满足为特点的感性活动,当审美遇上了判断便展示了审美判断的独特性。正如康德所认为,审美判断不是某种单一或单纯的感知反应,它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过程,其中包括了主体感知、想象、理解、情感多种因素的交错融合。教师带领学生欣赏的作品,一定要富有文化内涵、富含艺术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灿如星河,教师要让学生从小接触,在审美判断中净化感情、美化心灵,使学生们更加热爱生活。
中国美术史就是一部社会发展史,每一个时期都给我们留下了富有时代精神力量的艺术作品。美术教学中可以充分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例如,在教学苏少版美术第二册《图画与文字》一课时,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播放了一段有故事情节的象形文字视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猜一猜如画的文字,从中了解了现代文字的前世今生。每个学生在走进教室前都不是一张什么都没有的白纸,他们有着各自的审美意识和理解能力,通过欣赏大量的图片,如岩画、甲骨文、青铜铭文、书法作品等,以及陶器上的刻画符号、祭祀时的图腾图像(这些不仅是当时人们观念意识物态化的符号和标记,也是人们情感、思想的呈现,这些符号和图像包含了时代的价值和内涵),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创作理念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如画的汉字有着对对象极大的概括和模拟写实,象形基础上体现出来的曲直适宜、纵横有度、结体合理、布局美观深深地感染着每个学生。文字作为审美对象的艺术,它的神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也给学生们留下了广袤的想象空间。古时候的人们从生活中得到启示创造文字,而如今学生们从古人留下的图文符号中捕捉信息展开想象,充分感受到了汉字鲜活生动、充满生命力和富有表现力的美,培养了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
二、在图像识读中理解中华传统文化
当今社会视觉形象的多样性提醒人们已经进入视觉文化时期,人们可以通过电视、电影、广告、印刷插图、图画书籍等获取视觉经验,教师带领学生在对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图像进行识读时,必然要对图像展开鉴别、比较、分析和评价等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力,树立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
学校多媒体教育的引入,为美术课堂提供了大量的图像资料支持,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经典之作应有尽有,既为美术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又为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提供了大量資料。学生通过图像识读,在认识美术表现的基础上依据审美判断认识并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意义。例如,苏少版美术第五册《水墨画动物》一课,课文向我们呈现了现代名画家李可染的作品《水牛》和清代名画家虚谷的作品《松鼠》。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大师的水墨作品,大师凝练的用笔、精妙的墨色让学生们感受到了水墨画特有的韵味,“多一笔嫌碎,少一笔不够”折射出了画家深厚的艺术造诣,而牛的精神传递着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中国美术博大精深,仅动物的表现形式就异彩纷呈,民间剪纸艺术、战国青铜器、汉代陶器绘画以及唐代织物上的动物都是惟妙惟肖,或描绘它的外形以装饰生活用品,或崇拜它的力量以赋予它新的象征,或托物寓意以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动物是人类的亲密伙伴,打开美术素材库,学生从一张张古老的动物图片前走过,仿佛进行了一次穿越时空的亲密对话。
图像识读通常伴随着“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一起进行,“图像识读”核心素养并不只是识记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名字、创作风格、趣闻逸事,而是通过图像识读获取艺术作品的解码方式,调动相关的知识去剖析、理解作品,从中获得美好的信息、受到精神的滋养,进一步影响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三、在美术表现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
美术表现是指运用传统与现代的媒体、技术和美术语言,通过构思与反思,创作具有思想和文化内涵的美术作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源远流长。它是我们从先辈那里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记录了中华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这种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等,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在美术表现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使美术作品展示时代精神,还可以体现一个民族的思想与情怀(如2008北京奥运会标志)。
基于这一点,一方面,学校要结合传统节日,开展美术作品的征集活动。我们将学生喜闻乐见的现代美术作品创作形式和传统文化主题有效融合,指导学生用马克笔、炫彩棒等儿童绘画工具表现年画、赛龙舟等传统文化内容。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深深地打动了学生们的心,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得到有效激发。在一年一度的迎新春社团展示活动中,“春艺美苑”的学生们以门神、鱼、对联佳句为内容进行现场展示,他们用书法一笔一画书写中国精神;用一把剪刀、一张彩纸剪出美好生活;用焦浓重淡清五色描绘中华境界。在“童心献礼十九大”“阳光下成长,做正诚好少年”等作品征集活动中,学生们意气风发、积极参与,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最终,我们共收到学生绘画、书法、楹联、剪纸等作品200余幅。学生们用一幅幅精妙的作品抒发爱国情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我们在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艺术元素。例如,苏少版美术一年级下册《送你一个书签》一课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们不仅可以设计各种形状、材料的书签,还可以在书签题材的设计上赋予形式美感和个性化品质。我们结合学校书法特色教学,引导学生以如画的十二生肖象形文字,创作出一款有情怀、有特色、有艺术的书签。一张小小的书签,既是学生兴趣的体现,也是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美术表现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时代发展新元素,通过美术作品这个载体进行传承、弘扬,从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素养并健全学生的人格。
四、在创新实践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灿若星河,从远古图腾到魏晋风度再到宋元绘画……构成了波澜壮阔的中华文明图谱,书写了中华文明激荡人心的美的历程。近几年,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邀请剪纸非遗传人来校园手把手指导学生剪纸。剪纸艺术源远流长,是民间艺术的奇葩,质朴、生动的造型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我们把剪纸传统艺术作为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创新,让学生触摸到剪纸艺术的精神所在,创作一些充满童真童趣的剪纸作品。
文化是艺术的灵魂,艺术是文化的反映。在执教剪纸《老鼠嫁女》这一课时,教师以《老鼠嫁女》的民间故事为底色,先带领学生看一看生活中的小老鼠,从整体到局部,掌握老鼠外形特征及细节特征。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带“鼠”字的成语,学生在多角度了解鼠的特性的同时也提升了语文素养,对“鼠”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再让学生演一演《老鼠嫁女》中不同角色的小老鼠,如扛旗的、吹唢呐的、抬轿子的……学生们表演投入,兴趣盎然。通过前面的看一看、说一说、演一演,学生们在画小老鼠时更加得心应手,每个学生笔下的小老鼠姿态万千,每一只小老鼠都是学生情感、思想、理解的表露。学生通过剪一剪,或是憨态可掬或是玲珑可爱的红纸小老鼠就呈现在我们面前。如何让红纸小老鼠更富有装饰性呢?我们在小老鼠身上剪出合适的花纹图案进行装饰,剪纸装饰纹样有锯齿纹、云纹、月牙纹、漩涡纹等,是民间艺人在长期的剪纸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表现特定事物、美化事物的装饰纹样。学生运用丰富多彩的剪纸装饰纹样,结合老鼠的形状特征,使小老鼠身上散发着剪纸艺术特有的艺术韵味。在贴一贴环节,每个学生都兴高采烈地把创作的剪纸小老鼠贴到教师课前准备的展板上,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现代和传统、创新和传承相融合的剪纸作品《老鼠嫁女》新鲜出炉。学生们满面红光,充满自豪和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实践中得以有效传承。
传承和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如果一味地创新,缺少了传承,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要在传承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见解、感情和创新融入传统文化中,造就传统文化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