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
[摘要] “双减”背景下,教师对学生作业减量增效可谓刻不容缓。新课程、新教材和新高考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已发生重大变化,基于单元视角的大单元教学正当其时。由此,当前中学教育就产生了一个结构性矛盾:学生的作业仍然是基于过去零散教学而编写的,根本无法适应新的教学形式。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单元视角出发,建构起高质量的作业体系,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切实提升育人品质。
[关键词] 作业设计;单元视角;高中语文
“双减”背景下,如何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是教师需要审慎思考的问题。同样现实的一个问题是,新的课程理念、教材编写方式和高考考查形式要求与之配套的作业体系发生相应变化。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是学生实践活动单元,这个单元应该如何设计作业?又该如何检测学生的完成情况?整本书阅读如何设计作业?基于此,过去按照知识点机械地设置作业的方式已难以适应教学实际,作业设计的革新已刻不容缓。
在“双减”“三新”这样的大背景下,思考构建新的作业体系是十分有必要的。笔者认为基于单元视角,应当是当下作业设计的一大方向。基于单元视角的作业设计是从整个单元出发的,能够从根本上扭转过去“篇篇有作业,课课有作业”的做法,以明显减少作业数量。另外,单元视角的作业,从宏观角度出发凝练了单元主题,有助于解决过去学生作业琐碎、重复的问题。
另一方面,作业应当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无论是新的课程标准,还是新教材,都把单元教学的理念放在了突出位置。新的课程标准一大特色就是“进一步精选了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1],而新的语文教材则“不再以单篇课文或者课时作为‘课’的基本构成单位,而是根据‘任务’来设‘课’”[2]。所以说,从单元视角出发设计作业十分契合当前基础教育教学的新提法、新要求,可以真正做到“教什么、学什么”,实现育人方式的转变。如此,作业练习才能真正助推教学发展,提高育人品质。
一、立足单元教学,重视分类作业
在开始基于单元视角的作业设计之前,有必要搞清楚统编教材的单元到底如何构成。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先生就撰文点明,新的语文教材是“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两条线索组织单元”的。与之相对,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同样需要从“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两条线索出发。如表1所示,展现统编语文教材的单元类型和单元教学课型。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那么基于单元视角的作业设计首先要做的便是立足单元教学,从三种不同的教学课型出发,设计出完美契合课堂教学需要的配套作业。
过去的语文课堂基本上是第一种课堂学习为主的课型,作业自然也就是基于所学文章的单篇作业,学生是上完一课,写一课的作业。至于第二种以阅读写作为主的课型,过去往往以作文课的形式呈现,因为学生缺乏相关阅读作为支撑,作文训练往往也就支离破碎,并没有多少体系可言。这样就造成学生作文没少写,但写作能力几无提升的尴尬局面。第三种以实践活动为主的课型,过去则几乎不涉及,也没有与之配套的作业。
因此,作业设计要依据单元类型和教学课型进行具体分类。对于传统的文选式单元,我们不妨仍然设计一些传统的篇目作业。例如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属于文选式单元,其中有苏轼《赤壁赋》和姚鼐《登泰山记》两篇文言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还是需要帮助学生疏通文言字词的。那么在设计作业时,我们就仍然需要设计理解课文重点字词的配套作业。至于这样的作业,学生是在课堂教学前还是在教学后完成,可以由教师自主安排。
我们需要澄清的一个错误观点是基于单元视角的作业设计完全排斥单篇作业。单元视角的作业设计是对过去单篇作业模式的“扬弃”,过去单篇作业的形式在文选式单元仍然可以保留。以单篇作业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典作品,本身就是教学的目标之一。
对于整本书阅读单元的作业设计,则不能再采取单篇作业的方法。现在有的教辅资料节选所读书目全书某一部分作为阅读材料,设计一些阅读题来作为作业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整本书阅读贵在一个“整”字,这样设计作业无疑是在肢解整本書阅读,会让学生重新回到过去那种“不读书,会考试”的状态,可谓遗毒无穷。
整本书单元的作业设计,首要便是要咬住一个“整”字,因此绘制全书的思维导图应当是一项必选作业。这样的作业能够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梳理出全书的写作脉络,也是对学生阅读结果的有效监测。在全书思维导图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能够记录学生阅读痕迹的作业,如阅读摘抄、批注、札记、书评等。
至于以实践活动为主的单元,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则要从活动本身的特点出发。这种类型的单元作业形式上应该是表格、问卷、访谈记录等,绝不能是过去那种试题练习。教师可以通过这些作业记录获取真实的学生活动完成情况,从而给出准确的评价。例如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在设计作业时我们可以编制任务计划书,在任务计划书中设置一项项具体的任务,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整个实践活动。
总之,从单元视角设计作业,设计者需要充分考虑单元不同的类型,绝不能走过去作业设计的老路,笼统地处理所有的作业。不同类型的单元应当有不同类型的作业,只有真正地将作业科学分类,才能建立起多元的作业评价体系。
二、重视单元主题,赋能情境作业
过去的作业设计一大不合理的地方往往就是过于琐碎,“神题”“怪题”层出不穷,有的作业题则完全是文字游戏。比如说这样一道题:
下面是一段生日答谢词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感谢各位参加令尊的生日晚会。敝人看见桌上大家送来的生日礼物,如烟的往事历历在目。我想起了父亲的好友张小波,他是一个多好的小肥猫啊!为了鼎力相助我学习数学,他竟然放弃了辅导他女儿奥赛的赛前训练。如今,我在数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他玉成此事深感冒昧。
设计者设计这道题本想考查学生“语言得体”这一知识点,但题目所给文段丝毫经不起推敲。父亲生日宴会,怎么会让还是学生的儿子致答谢词?又有哪个学生说话会如此老气横秋?再说所选片段与答谢词也几无关系。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试题除了让学生发笑之外,又能多大程度上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呢?
更令人感到担忧的是,有部分老师甚至认为这样的题目是好作业,因为创设了“生日答谢”这样一个情境,是符合新课标新教材要求的。诚然,新课程新教材一大特色便是情境创设,但也同时强调情境是为真实的教学活动而服务的,情境要根据课文内容和单元学习任务来设计。相反,像题目中这样为了出题而创设出来的虚假情境,不仅不能达到准确评价学生的目的,反倒会极大地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无所适从。
基于单元视角,我们可以从单元学习主题出发,创设出真实的情境活动,真正赋能情境作业。在这方面,新教材也给出了一些优秀的示例。高中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人文主题为“劳动”,学习任务群则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教材的单元学习任务中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作业: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各种新闻,新闻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些重大事件,如党的十九大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防控新冠疫情等,都是新闻报道的焦点,会涌现出大量新闻作品。选择一份报纸或一個新闻网站,浏览一周的内容,从中挑选出三四篇你认为比较优秀的新闻作品。小组合作,从新闻价值、报道角度、结构层次、语言表达等方面草拟一份优秀新闻评选标准。每个小组按照标准评选出一篇优秀新闻作品,合作撰写一份推荐书,阐述推荐理由,与新闻作品一起在班级展示、交流。
从教材所给的这个情境作业范例,笔者认为一份好的情境作业应当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情境创设要体现单元主题;二是要是真实的任务情境;三是要给出明确的任务指令。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情境作业才能真正锻炼学生,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整本书阅读单元,笔者就设计了这样一个基于真实情境的作业:某班准备建立一个班级图书馆,向同学们征集入选书籍,你准备推荐《乡土中国》,请从作者信息、图书特点、阅读价值等角度给老师写一篇推荐词,阐述你的推荐理由,200字左右。另外班级图书馆还在开展书籍腰封征集活动,请你为《乡土中国》写一则一句话腰封。
三、整合单元资源,设计分层作业
近年来,分层作业的提法日益增多,但现实教学中教师却极少布置分层作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作业本身并没有明显分层,教师如果想布置分层作业的话,只能让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正常完成作业,学有余力的学生则额外布置作业。这样一来,教师往往落得个“两头不讨好”的局面,学生抱怨不断,家长指责。同时,一味地减少作业量,无原则地降低作业难度,也根本达不到分层教学的目的。这种情况下,基础不太好的学生会发现平时作业都会,考试却全都不会,如此一来反倒越学越没信心。
质言之,在“双减”背景下,要做到精准减负,设计出真正的分层作业固然必不可少,但分层作业的目的不是将学生分层,而是要给予学生向上的空间和支撑,让学生真正通过作业寻找到学习的乐趣。笔者认为,其中的关键就是要整合单元资源,以单元资源为核心,向外拓展,形成一个“单元资源→基础能力→关键能力→拓展能力”的分层递进作业体系。
实际上,单元资源是单元学习的核心所在,单元学习任务应是基于单元资源布置的,单元视角下的作业设计也同样需要依此展开。建立在单元资源之上的基础能力是最低难度的作业层级,其次是关键能力,最后则是拓展能力。基础能力和关键能力,应当是所有学生的必备能力,也就是必做作业,而拓展能力则是提升能力,属于选做作业。
下面笔者就以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为例,简要分析单元视角下分层作业的实施要点(如下表)。
从单元资源的角度来看,本单元是一个古典诗词单元,这个单元在选取了魏晋至宋的不同体式的名家名作的同时,还提供了王国维《人间词话》的节选以及一段编者关于如何写作文学短评的知识性文字。因为要从单元视角设计作业,所以笔者将这个单元的单元资源依据单元教学任务进行整合,分别设置不同层级的能力要求。在这个提纲的基础上,再去设计作业,自然就达到了分层的效果,不会像过去那样杂乱无章。这样的作业也和教学相吻合,学生一拿到作业也就明白自己应该干什么。最重要的是,各层次之间并不是完全隔阂的,而是完全可以打通的,如基础能力中的“诗歌史知识”事实上是后面“创作文学短评”的重要依据。同样,“意象与意境”也是探究“咏史怀古诗特征”的重要路径。
单元资源 课文:曹操《短歌行》、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李清照《声声慢》
学习支架:王国维《人间词话》节选、学写文学短评
基础能力 1.诵读能力;2.背诵篇目;3.诗歌史知识;4.作品语言风格;……
关键能力 1.意象与意境;2.古诗词鉴赏基本方法;3.尝试创作文学短评;……
拓展能力 1.古人的生命意识;2.咏史怀古诗特征;3.写作诗词赏析文章;……
这里的分层作业设计提纲还只是一个粗略的构想,在此基础上,我们仍然需要深度挖掘单元资源,精心构思、巧设情境,以期设计出具体而又科学的作业题目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3.
[2]温儒敏.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与使用建议[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