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刚
现阶段,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仍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等问题,尤其是课堂审美引导问题较为突出。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部分学生选择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掌握古诗词,只追求会背会写,这使学生对古诗词的意象及意境美没有较深的体会,导致其在学习古诗词时无法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实际学习效率较低。有的教师在讲解古诗词时,仍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单方面讲解字词等,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不能及时了解并解决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困惑,导致实际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只能被动学习古诗词,无法对其中的意象及意境进行思考和想象,主观能动性难以有效发挥。有的教师会设置大量的相关练习,导致学生疲于做题,逐渐产生厌烦心理。因此,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准备有新意的古诗词教学课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古诗词的意象特征,加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古诗词的意境有较好的把握。
一、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古诗词的历史背景,强化学生对诗人情感的体会
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及思想感悟等都融入古诗词中,他是处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思考的,所以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及思想感悟等与所在的社会环境有着较大的联系。在进行古诗词内容及诗人情感教学前,教师应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查找关于诗人及诗歌的相关资料,使学生初步了解诗人所处社会环境及作诗风格的变化等。在具体的古诗词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分享查找的资料内容,引导学生表达自身对社会环境及诗人的看法,了解学生通过自行预习对古诗词的实际掌握情况。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深入解析古诗词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沉浸到古诗词意象学习中,促使学生对诗人情感及古诗词意境有较深刻的感悟。
例如,在教学《题西林壁》时,教师可先讲解诗人苏轼创作时的社会环境,使学生对古诗词的情感及意象展现有更好的理解。苏轼在为官时陷入新旧党派的纷争中,他个人虽然对王安石变法保持不赞同的态度,但又不是坚定的保守派维护者,主张将变法中合理成分引入现行的政策中。这导致苏轼不被新旧两派接纳,仕途比较坎坷。从社会环境来看,苏轼创作的《题西林壁》则展现了他当时的仕途处境,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新旧党派纷争的看法。新旧两党派因立场不同,以不同的角度及方法分析问题,导致得出的结论存在较大差异。古诗词《题西林壁》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则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并且这种情况也较为普遍,教师可将这个结论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分享类似的事件,引导学生站在客观的角度分析问题,指导学生综合性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另外,在讲解《题西林壁》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展现庐山意象,并让学生进行想象思考,强化学生对诗人情感的体会。
二、详细解读古诗词中的字词,引导学生仔细体会诗词意蕴
诗人在创作時会仔细斟酌诗词中的每个字,使每个字都具有较深的意蕴。因此,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古诗词中的练字,使学生对古诗词中字的意蕴等有深入的了解。
例如,在教学古诗词《枫桥夜泊》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大声朗读,并对《枫桥夜泊》的大致内容进行梳理,再详细讲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及含义,使学生对诗中字词的意境有深入体会。在教学时,教师应先讲解较为浅显的夜泊、寒山寺等字词的意思,再对城、寺以及钟声等意象营造出的空旷寂寥的意境进行解析,并借助多媒体设备更好地展现出来,引导学生在意境中进行字词的学习,教师应将其中动静、明暗相互交织的两组意象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情感及景物,使学生深入感受诗中营造的意境美。
又如,在教学《惠崇春江晚景》时,教师应先让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蒌蒿”“豚”等字词的意思,再引导学生想象初春时环境的变化,接着让学生分析前两句中三两枝桃花开放及水暖解冻后鸭子欢快戏耍的场景,使学生对春天来临的变化有较好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想象地上长满蒌蒿和短短的芦苇嫩芽与水中河豚逆流而上的场景,让学生分享自身的理解感受等,再引导学生体会诗中鸭戏及鱼游等意象营造的清新明快的意境。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更好地赏析诗中的意境,并对整首诗有较好的把握,加强对学生的审美引导。
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词意境,加强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是重难点内容,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情感美、意象美及意境美。诗人在创作时,比较注重借助意象营造意境,从而将自己的情感与感悟表达出来。古诗词中有静态意境和动态意境,小学阶段中很多古诗词营造的是动静深度结合的意境。因此,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现古诗词中山水等意象的视频或资料,再配合播放相应的音乐,将古诗词的意境呈现出来,并引导学生融入意境中进行体会赏析,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掌握古诗词。
例如,在教学《出塞》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长城、明月等意象,再播放《出塞曲》,让学生在音乐中进行朗读,引导学生了解苍凉边关的凄惨景象,使学生掌握《出塞》的感情基调。在教学中,教师应介绍诗人王昌龄所处的盛唐时代背景,并解析边关战争频繁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再引导学生感受盼望战争胜利、战士凯旋的强烈愿望。同时,教师应重点讲解皎洁月光与雄伟的长城等意象,介绍历史上汉朝飞将军李广在阴山抵御敌人的战争故事,再延伸至现代陈祥榕等戍边战士的英勇事迹,引导学生感受保卫家园的精神。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通过对诗歌中意象及情感精神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雄浑深远的意境,提升学生对《出塞》这首诗的认知。
四、引导学生解析古诗词的诗眼,深化学生对古诗词整体的把握
在小学课本中很多古诗词,诗眼可传达出诗歌的灵魂及情感。为使学生真正读懂诗歌,教师应让学生准确找出诗歌中的诗眼,并设置深层次的问题,让学生结合诗眼进行思考分析,使学生从整体角度领会诗歌的意境。
例如,在教学《独坐敬亭山》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朗读诗歌,再引导学生重点解析《独坐敬亭山》的“独”,让学生分析“独”字展现出的孤独的诗歌情感基调。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诗人李白看到众鸟全都高飞离去、孤云独自悠闲的景象,让学生体会李白心中的孤寂落寞。教师应解读诗中“尽”和“闲”创造出的安静的环境,指导学生联系“独”字感受李白孤身一人寂寞观景的傲然孤寂,引导学生了解李白怀才不遇的境遇,促使学生对《独坐敬亭山》意境有更好的理解。
又如,在教学《十五夜望月》时,教师先让学生找出“望”这一诗眼,让学生了解诗人王建通过望到的湿桂花等意象组成的夜景而表达的望月相思之情,再引导学生分析“树栖鸦”“落”等字词的深层意蕴,让学生感受诗中营造的意境美。
综上,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深入了解古诗词的历史背景,详细解读古诗词中的字词,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现诗歌意象,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词意境,并让学生结合诗眼分析古诗意境及情感等,有效培养学生的古诗词审美赏析能力。
(作者单位:甘肃省秦安县安伏乡龚川小学)
(责任编辑 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