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娓娓
摘要: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不仅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可是在初中物理规律课的日常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有的老师由于感觉某些规律比较简单或者对规律的得出过程及相应物理实验比较轻视,不精心设计情境,实验草草了事,导致课堂学生参与度不高,学习不够主动,更不用谈个性化学习与发展。本文以“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为例介绍了如何在物理规律课型中“创设情境化学习环境、实现个性化物理学习”。
关键词:物理规律教学;情境化学习环境;个性化学习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在初中物理规律课的日常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有的老师由于感觉某些规律比较简单或者对规律的得出过程及相应物理实验比较轻视,不精心设计情境,实验草草了事,导致课堂学生参与度不高,学习不够主动,更不用谈个性化学习与发展。课堂看似顺畅,老师也讲解了较多知识和习题,却无意中剥夺了孩子们发现的权利,忽视了孩子们寻找规律的过程体验,导致课堂学生参与度不高,学习不够主动,学生缺少了很多的动手、合作、交流、调查、质疑、辩论的机会。针对这样的现状,优化初中物理教学方式,注重创设情境化学习环境,尊重个性化差异,实现个性化学习显得非常必要也很急迫。
下面就以一个具体的物理规律教学实例为例进行介绍。
案例: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关系
苏科版物理8下第十章压强和浮力第四节中“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教材中先设计一个活动: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利用下沉物体来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我们对于这个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进行了重新设计,在学生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创设情境化学习环境的活动。具体如下: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各个实验小组准备进行一个比赛。
大家首先需要通过合作制作一个橡皮泥小船,使其可以浮在水面上。然后:1.比一比,哪个小船可以装载更多的货物?
2.试一试,同样的橡皮泥小船在水里还是在盐水里裝载的货物更多?
各个学习小组充分思考、讨论、合作、动手实践后,汇报结果。
(每位同学充分参与课堂,提出各自想法,积极动手实践,热情很高!)
学生:“……”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由于橡皮泥小船都静止在水面上,受到了浮力和重力,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得知浮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即同样质量的橡皮泥小船装载货物越多,表示该小船所受的浮力越大。”
教师引导学生猜想:“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可以考虑一条船装载货物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学生通过体验活动结合以上的分析,学生在猜想时自己排除了很多无关因素(很难想象,一条小船装载多少货物会与容器的形状、水的深度、水的质量等等有关)。
学生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小船与液体接触的表面积、浸入的深度或体积有关。”
教师:“根据几何知识,小船的表面积和浸入的深度综合效果可以看成浸入的体积。物理学中把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也叫做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教师:“我们进一步思考,浮力大小与ρ液和V排有什么关系?”
学生:“根据刚才活动的现象得到:液体密度相同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越大。”
教师追问:“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大小与ρ液和V排有关,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认识浮力的教学环节已经知道),这个浮力的大小也与ρ液和V排有关吗?”
教师指导学生采用上面相同的实验方案,F浮=G-F拉(认识浮力的教学环节已经得出),再次快速验证出浮力的大小也与ρ液和V排有关。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浮在水面上、沉在水下的物体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越大;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整堂课通过创设“橡皮泥小船装载货物多少”的情境化学习环境,不仅让学生能够有效猜想,而且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通过小组间比赛的形式,学生乐于参与,乐于探索其中的道理。
情境化学习环境的活动并不是课堂的点缀,而应该是初中物理课堂的主旋律。
教师用心创设情境化学习环境,由浅入深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有合作、交流、调查、质疑、辩论的机会,从不同角度深入细致的观察、参与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合作等能力。在这样的物理课堂中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内在学习动力得以激发,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展潜能,规律探究过程充分体现个性,这种富有个性的学习方式也可以顺利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