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瑜
摘要:新时代,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职业教育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这就要求中职学校能培养出既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又有崇高人文素养的人才。语文作为中职教育的基础学科,更多的要承担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责任,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中职语文教学与提升人文素养关系,对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探索。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提升;人文素养
引言:
教育本身是为了教书育人,不知从何时起,教育慢慢演变成对知识技能的注重,而育人的这个“人”却被逐渐忽略,脱离了教育最初的意义。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很多时候只注重语文的工具性,而忽略的它的人文性。这就导致很多中职学生在各种诱惑与压力之下,心理出现偏激和扭曲,严重影响的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是非常必要的。
一、中职语文教学与提升人文素养的关系
人文素养是以“人”为中心,在其文化基础上表现出来的素质与修养及形成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是体现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促进人的个性的培养和发展,实现人的存在价值的一种文化传统。中职语文教学与提升人文素养是密切联系的,可以从两个方面来体现,第一个是教学的内容方面,第二个是教学的方法方面。
1.人文素养在中职语文教学内容方面的体现
中职语文教学内容的设定十分广泛,从微观到宏观,从生活到哲学伦理等方方面面。语文利用文字描述将这些成千上万的内容表现出来,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可以逐步感受语文教学内容所表达的各种情感。比如,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亲情、友情、爱情等;比如无私奉献的精神,对祖国的热爱,对职业的热爱等等。这些情感内容足以去培育一名优秀的具备一定专业素养的中职学生[1]。中职语文教学内容有很多体现人文主义的经典内容,例如,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写出了“青梅竹马”的童年趣事;又如李白在《将进酒》中写出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乐观与旷达;又如辛弃疾在《元夕》中写出了“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失落与无奈。所以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的经典诗词的鉴赏课,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同时,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感悟人生的道理。
2.人文素养在中职语文教学的方法方面的体现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而如今的教育对传播道理、教授课业、解答疑惑有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学的课堂不仅只有知识的传递,还有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在这个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并使他们能在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疑问,教师再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点评指导。语文是思想交流的学科,它不仅局限于听说读写,而是对知识的一种理解与感悟,对情感的一种升华。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会碰撞思想的火花、情感的共鸣。而在注重专业技能培训的中职学校里,语文的教学相对来说占比会比较低,这就要求教师在有限的课时里,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渗透,通过对语文的学习来不断挖掘学生自己的属性,建立更加完善并且独立的思想品格,在这个过程中也是能不断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水平,也是为中职教育人文素养的渗透打好基础[2]。
二、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1.创新教学方式,嵌入人文素养的提升环节
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除了注重语文的基础性工具性作用,还要注重人文素养的渗透,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塑造学生独立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课堂上不能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大胆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从自身的角度去体验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例如,笔者在讲授《我的母亲》这一课时,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小活动: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用简短的话语描述一下自己的母亲,可以是一句鼓励的话、一件细小的事,一个温暖的拥抱;然后将自己最想对母亲说的话,通过微信发送给母亲,让母亲也感受子女的爱。这样让学生能从平凡、普通、细微之处感受浓浓的母爱,引出学生对于自己母亲浓浓的感恩之心,明白母爱的伟大之处。教师在教学理念中更加注重帮助学生体会情感、培养人文关怀的意识,引导中职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关心他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2.调动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提升人文素养
课堂教学都是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一个过程,中职语文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应该认识到教学不再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教学过程。教师根据班级专业的差异性来确定教学方式方法,根据学生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保证师生关系的和谐,这也是人文主义理念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基本要求。例如,笔者在学前教育专业班授课时,根据班级女多男少、学生基础较好、能歌善舞的学情,在课前五分钟安排了童话故事、手指操、诗词飞花令等活动。这样既积累了知识,活跃了课堂的氛围,又为将来学生的实习打下了基础,一举三得。在课堂教学时,教师首先应该认识到学生的认知、学习能力水平是各有不同的,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恰当的设置问题,不宜设置太难太深奥的问题,其次要引导不同的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回答,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互评,集体参与探讨,根据每个学生之间的信息差别,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去吸收更多的知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只是作为引导者进行适当的点评与鼓励,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笔者在讲授《人脑与电脑》时,在课堂中设置了手机取代了生活中哪些物品?手机的利与弊等问题。师生一起讨论,在讨论中,学生细数手机取代了电话、书信、电视机、钱包等等,也抛出了“游戏误学”的事实。整节课课堂氛围活跃,既让同学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感受到了国家的飞速发展,也提升了幸福感与民族自豪感。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其参与互动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感受教学内容中人文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3.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悟人生真谛,提升人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包罗万象、贯穿古今,又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它具有一定的人文性、生活性与艺术性。这种显而易见的特征,意味着中职语文教学有更广的空间性和延伸性。语文很多的知识理论来源于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从这些都可以看出语文知识所具有的灵活性。然而中职语文教学的课堂,很多时候还是依托于教材内容的学习,所有的知识局限于课堂内对教材的解读,导致很多学生对语文的认知还停留在“语文只是一门课程而已”的认识。他们不懂得语文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生活中處处有语文的身影。这也导致了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绞尽脑汁也找不到素材,觉得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写不出气壮山河的巨作。所以教师在对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生活与课程的相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知识,让学生可以发现身边的美好。这样对于人文素养的渗透也是起到了很好地作用。例如,笔者在讲授《一碗清汤荞麦面》时,通过从人文主义角度的讲授让学生认识到,语文来源于生活,简单地一碗面,也可以激励我们,感动我们;简单的一碗面,也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人间处处有真情。即使命运的不幸、生活的艰难使母子三人沦落到只能吃一碗面的困境,也没有击垮这团结、不屈、向上、奋斗的一家人,母亲对儿子的爱护、儿子对母亲的孝敬、兄弟间的友爱,体现了坚强不屈的人文精神;面店老板夫妇给予母子三人的尊重、帮助、祝福与温暖展现了人性的美好,体现了人文关怀。最后,让学生探讨一下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或某件事寄托了自己不一样的感情,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去学习感悟语文的人文魅力,明白语文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是中职教育里面最为基础的文化课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中职学生成长为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技能型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冯明霞.人文主义理念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13):141.
[2]许小俐,袁军,邓娜.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主义教育和人文素养的培养[J].现代职业教育,2017(3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