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有德
[摘 要] 随着新教育理念的践行,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数学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各项数学能力,对这些能力的培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文章认为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概念教学的实施主要有:关注概念形成,形成数学抽象;立足概念表达,建构数学模型;利用数学思想,培养直观想象;注重概念生成,获得逻辑推理.
[关键词] 概念教学;核心素养;深度学习
概念教学属于学科基础性教学,教學的重心在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如何创新概念教学模式,构建深度学习课堂,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深思. 本文对如何以数学概念教学为抓手,落实核心素养的相关要素谈一些看法.
[] 关注概念形成,形成数学抽象
概念抽象的内容、过程与结果等,是人的思维对概念本质的再现,体现了人脑对数学内容的逻辑性的自然反应[1]. 因此,概念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以教材为逻辑的线索,关注概念的形成过程,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抽象能力奠定基础.
新课标强调: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对基本概念与思想的掌握程度,一些核心概念或思想要注重其形成过程,并让这种思想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亲历中不断深化理解. 但高中数学概念一般都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教师在引导学生感知概念的形成过程时,应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梯度地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具体实例中感知、抽象出概念的本质.
波利亚认为:知识的学习,最好的方式就是自主发现. 为概念教学搭建具体的模型,能有效促进概念的抽象,让学生对概念产生直观、形象的认识. 鉴于此,教师可通过具体事物引发学生体验、分析与概括,让学生自主获得概念的属性,为抽象概括能力的形成与创新意识的发展奠定基础.
案例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教学
教材提出一些周期运动现象可用三角函数刻画,但没有具体阐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而是直接以定义的形式呈现,这会让学生无法对其产生深刻的理解. 为此,笔者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了以下情境.
如图1,一座摩天轮的中心点与地面的垂直距离为h,该摩天轮的直径为2r,若按照逆时针方向一直匀速旋转,每旋转一周需360s,一个座舱从初始位置点A出发,求该座舱运动时间与相对于地面的高度h之间的关系式.
为了让学生体会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教师可点拨学生从t=20、30、70秒时h的式子进行思考,逐步抽象出h=h+rsint的猜想,并鼓励学生针对猜想进行分析与验证,同时激发学生对t>90时利用该式计算与原有认知的矛盾,让学主动发现h与t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
随着探究的深入,学生对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有了直观、形象的认识,从而获得完整的概念. 此过程即数学抽象的过程,从具体事物背景中,以及图形与图形或数量与数量之间抽象出概念,获得一般性的规律和知识结构. 学生的抽象能力在概念的抽象过程中得以有效发展,为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 立足概念表达,建构数学模型
数学建模是指学习者根据实际的问题建立模型,在求解该模型的基础上,反之用该模型再去解决其他实际问题的过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数学概念其实就是最优的数学模型,概念形成过程的探索,也是建模过程的探究. 克莱因认为:任何一个模型的建构之前,都会经历艰苦、漫长的探索过程[2]. 若认识到这一点,则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能获得相应的知识,还能获得攻克问题的勇气.
案例2 “等差数列”的概念教学
问题:观察以下数列,先填空,再说说它们之间具有怎样的共同点与性质,并试着给它们起个名字.
①1,2,3,4,…___,…;②3,6,9, 12,…___,…;③-1,-3,-5,-7,-9、…___,-13…;④2,2,2,2,___,2,2,….
给出几个具体的等差数列,让学生从中发现共性特征,从而抽象出等差数列的基本特性,这为建立等差数列的概念打下了基础. 学生从感性认识中,经历“具体问题—总结、归纳特性—概念形成”,也就是“实际模型—抽象特征—优化模型”的过程. 反之,通过对具体模型的观察,还可促使学生总结、提炼、归纳出概念的本质属性.
[⇩] 利用数学思想,获得直观想象
数形结合思想是重要的数学思想之一,它可以借助几何图形将数量关系直观地展现出来,也可以借助精确的数量关系,清晰刻画直观的图形. 直观想象是指学习者借助几何的直观特性与一定的空间想象,感知数学事物基本形态的过程. 学生对概念的认识,首先建立在对概念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然后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分析、提炼来认识概念.
数形结合思想在概念教学中的应用非常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一般经历从整体出发,到对局部的认识,或从特殊出发,到对一般的认识.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开展概念教学,一般遵循直观感知、合作探究、思辨论证、提炼抽象几个步骤.
案例3 “两直线垂直的条件”教学
在学生的认知中,满足两直线垂直的条件为:若直线l,l的斜率分别为k,k,则kk=-1是这两条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 至于该结论的几何意义,一直未引起学生的注意. 为此,教材中特以几何图形的方式,呈现出以下解释:
如图2,设直线l,l的斜率分别为k,k,且l⊥l,那么k=tanα=;k=tanα=tan(180-α)=-tanα=-,也就是k·k=-1.
将此过程进行逆推,也就是已知k·k=-1,即可获得l⊥l. 由此可获得以下两个结论:若两条直线l,l都存在斜率(不为零),则有l⊥l⇔k·k=-1;②没有斜率的直线和斜率为零的直线是垂直关系.
这种表达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认识并理解两直线垂直的条件,为知识的灵活应用奠定基础. 而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也在数形结合的探索中得以有效发展,为核心素养的形成夯实了基础.
[⇩] 注重概念生成,获得逻辑推理
概念是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各项数学能力形成的基础,也是学生形成良好判断能力与逻辑推理的起点[3]. 概念的生成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作为支撑,它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案例4 “线面垂直”的概念教学
对于此概念,学生本就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如桥柱与水面的位置关系、路灯与地面的位置关系等,从这些生活实际中很容易抽象出线面垂直的直观形象. 虽说对此概念的理解比较容易,但抽象此概念的思维历程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为了实现概念的有效生成,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笔者设计了以下几个递进式的教学活动.
1. 用线刻画线面垂直的关系
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存在哪几种,常见的有线面相交、线在面内与线面平行三种,从而感知线面垂直为特殊的线面相交关系. 但怎么才能刻画出“不斜”的线面关系呢?有学生认为垂直或90°的线面关系是“不斜”的. 那么这个直角的顶点在哪里?边又在哪里呢?学生带着这样的思考,进行下一步的探究.
2. 线与平面上的线存在垂直关系
實验:①如图3,立放于桌面的书本,书脊、页面所在的直线与桌面的交线垂直;②如图4,将一张卡纸进行对折,微张立于讲台上,卡纸形成的折痕PQ所在的直线和纸张落于桌面的线段a,b所在的直线垂直;③如图5,将直角三角尺斜立于桌面,一条直角边a位于桌面,另一条直角边b与边a平行的所有直线均为垂直关系,但边b所在的直线与桌面并非垂直的关系.
以上几个探究活动,让学生从直观中逐渐推导出线面垂直的准确概念. 从此推导过程来看,概念的逻辑推理涉及名称、例证、性质与定义四个方面,其中例证涵盖了正例与反例. 一般正例利于学生确定所学概念的内涵,反例可反映出概念的非本质属性,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则在正例、反例的应用中有效生成,逻辑推理能力也由此得以发展.
总之,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数学概念教学,不仅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还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体性作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兴贵,王富英. 数学概念学习的基本过程[J] .数学通报,2014,53 (02):5-8.
[2] 科斯塔,卡利克. 思维习惯[M]. 李添,赵立波,张树东,胡晓毅,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3] 史宁中.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教学——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例[J]. 中小学管理,2017(01):35-37.
3603501908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