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路径

2022-03-19 23:18苏良才
家长·中 2022年1期
关键词:树人思想道德立德

苏良才

教学的目的是以德育人。学生只有形成正确、科学的社会认知,培养良好的行为品质,才能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目前,我国小学德育教学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如何因材施教,如何提高师生的注意力,如何实施道德实践,都是德育工作者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小学班主任作为德育工作中的关键角色,需要根据立德树人的时代背景,把握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要求,不断推进德育管理研究工作,提高思想道德教育实际效果。本文从立德树人的背景出发,分析小学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班主任的德育管理策略。

立德树人是我国历代教育遵循的共同理念,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根基。如《左传》记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也。”《管子》中言:“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由此可见,古人对“立德树人”有着深刻的认知,同时,为新时期我国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思想支持。党的十八大深入剖析公民思想道德水平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关系,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要求,为我国各阶段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方向。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思想道德塑造的关键时期,是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必要环节。班主任作为小学德育管理的主要组织者,在教学实践中有必要结合社会发展实际,根据小学生德育管理中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情况,探究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

一、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小學生在启蒙教育阶段,需要良好的思想引导与道德熏陶。在立德树人的教育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加强德育管理,一方面能从认知、情感、行为上实现对学生的塑造,让学生以“人”的状态实现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则能推动党的教育方针的落实,提升德育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但是,目前从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实际情况来看,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渗透并不理想。具体表现为:

第一,德育目标的设计与实施过于片面。班主任在管理中更多的是强调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工具性作用,忽视了德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一个健全、完整的人,缺乏对学生主体的重视,没有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分析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导致德育管理不仅无法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甚至抑制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第二,德育内容设计无法契合小学生的成长需要。例如,班主任在德育课程分析与研究中,将目光集中在教材中的德育要求,忽视了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导致学生对德育内容的接受程度不高;德育内容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脱离,有时候过度拔高,内容虚假,难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第三,德育管理形式单一。如道德宣讲、知识灌输等方法依然是班主任比较喜欢的德育管理方式,德育过程中学生缺乏主动体验和参与,无法使思想道德“外化于行”。针对当前德育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小学班主任应根据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反思德育工作过程,深入研究小学生成长特点,把握学生对思想道德教育的需求,进而从多个角度探究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途径。

二、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的实践途径

(一)结合课程教学落实立德树人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认识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他们不仅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开设了一系列关于道德与社会的课程,而且努力将道德教育融入各个学科,以更全面、更广泛、更深入地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然而,在德育教学中仍存在一些误区:一是教师过于依赖教材,不注重生命与升华的衔接,像其他学科一样设定各种评价目标,导致教学违背初衷;二是教师不懂得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导致教学效果流于形式,不能有效解决学生的问题。德育课程是落实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要载体。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本着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从多方面对学生的自我成长以及如何适应现代社会提出要求。基于此,班主任应积极挖掘德育课程内容,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确保德育管理契合课程标准,对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实现系统、持续的教育引导。从德育课程内容来看,班主任应深入分析教材,结合课程标准、德育工作指南的要求,对课程中的德育主题进行研究,确保课程内容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契合。同时,应衔接社会发展需要,让学生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例如,“我的好习惯”一课的德育主题是引导学生初步养成良好品德和生活行为习惯。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应尽量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设计案例,确保学生把握德育主题并反思自我,进而主动规范自身行为,为良好习惯的形成奠定基础。从德育课程教学方法来看,班主任应打破灌输教学的单一化思路,将吸引学生的主动体验和参与作为方法设计的重要思路,构建多元化的德育形式,如陶冶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问题导向法、体验式学习等。这些方法能让学生在参与中了解思想道德教学目标,反思自身道德行为,并主动加强自身修养,提升思想道德水平。

(二)以身作则,发挥班主任的榜样作用

班级作为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关键作用。班主任是一个班级各项活动的直接领导者和组织者,也是学生思想品德和日常学习生活的教育者,肩负着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立德树人背景下提升班主任核心素养,发挥班主任的榜样作用尤为重要。与其他教师相比,班主任对学校的发展及学生的教育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小学生心理还不够成熟,小学阶段的班主任更要重视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学生留下积极的心理印象,以此培养学生的德育品质。基于此,班主任更应该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表率。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现如果教师不能对学生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那么就说明这个班主任的言传身教是有待提升。

学生在学校和班主任密接时间最长,和班主任最熟悉。因此,班主任的修养品质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最为突出。班主任要端正自己的一言一行,要以身作则,要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模仿自己的言行和习惯。要做好这个榜样,首先班主任要正确认识立德树人的发展理念,以身作则,修养身心,端正自己的行为品质。其次,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榜样作用,一是深入了解小学生心理状态以及情感需求,并以此为根据开展德育引导和班级管理工作;二是塑造个人积极形象,在与小学生沟通交流时,有耐心,会细心倾听他们的心声,让学生在对班主任喜欢信赖的情况下,积极服从班主任的德育和管理。同时,班主任在与其他教师相处的过程中应该保持有礼有节的风范,为学生学习好品质树立模仿对象。总之,班主任在工作中应以高尚师德作为自己思想行为的指引。是否拥有高尚师德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班主任的素质修养。班主任在班级中进行立德树人工作时,要做到用自己的良好行为影响学生,使德育效果真正得到体现。

(三)结合班级管理落实立德树人

班级是德育管理的重要场所,加强班级管理,营造良好的班集体环境,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方式。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应本着依靠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的基本原则,将学生纳入管理工作主体中,让学生与班集体建立浓厚的情感联系,并在良好的班级环境中健康成长。德育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培养学生个性、丰富学生情感的重要途径。“立德树人”教学理念的提出,明确了教育的首要前提、核心思想和最终目标,即把学生培养成为有道德、有思想的人。小学生正处于启蒙的重要时期,教师在进行德育时,一方面要把握课程生命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学生导向性四大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正确的认知;另一方面,要符合小学生的特点,与时俱进,从情感、价值观、能力等方面培养学生加强道德实践。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建立民主管理制度,明确班级管理规范。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与行为习惯培养需要制度的约束。班主任应明确学生管理主体的思维,渗透民主管理思想,组织班委会,让学生群体制定班级管理规范、日常行为规范等,促进学生对规则的主动遵守。第二,明确学生管理的责任划分。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利用班委会,确定学生干部参与管理的职责范围,将学习、卫生、纪律、文体等各种班级管理工作内容合理分配,完善学生参与管理的渠道,提高班级管理工作效率。第三,树立学生榜样。班主任应定期组织班级评比活动,评比思想道德标兵,树立学习典型,利用同龄人之间的引领,激发学生提升自我的动力。第四,主动关心特殊学生,如学困生、贫困生、留守儿童等,利用班集体的力量支持学生,让学生在相互帮助中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进而提升学生对班级管理的责任感。

(四)结合文化渗透落实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强调文化育人,在小学生德育管理中,班主任应依托班级环境,为学生创建浓郁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文化熏陶提升思想道德水平。班级文化的建设包含多方面内容,如整洁的环境、良好的学风、完善的制度等。班主任在德育管理中,应把握班级建设细节,探求班级文化的建构策略。首先,班主任应强调班级物质文化的构建。班主任可以与学生一起布置教室,充分考虑班级的特色,考虑摆设哪些物品、如何摆放,要设计怎样的班级象征物、象征物的摆放或者粘贴位置,班级各个部分的颜色设置等;鼓励学生设计班级板报,利用特色化的板报形式、板块、内容等,凸显班级的特点;引导学生布置班级墙体,展现学生的风采和班级的荣誉,美化班级环境。其次,班主任应注重班级制度建设。班主任应通过民主管理,集思广益,鼓励学生对班级制度的形成与完善建言献策,将学习、卫生、纪律、文体等各项活动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明确学生的行为规范,以形成良好的制度文化。最后,利用文化活动体现文化的隐性教育特点。例如,班主任可以围绕“书香班级”的主题设计阅读角,保证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阅读时间,以创造勤奋好学的班风,让学生在文化学习中不断成长。

(五)结合实践活动落实立德树人

根据《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要求,小学班主任应积极设计和组织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活动中渗透正确的价值导向,给予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同时,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接受熏陶和培养,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发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例如,班主任应组织好学生每周一的升国旗活动,通过升国旗、唱国歌,向国旗敬礼、国旗下宣誓、国旗下讲话等活动,激发学生对国家的归属感、认同感、荣誉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班主任可以围绕文化传承的主体,根据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华传统节日以及二十四节气,组织实践活动,与学生一同探寻中华文化的根源,了解传统风俗习惯背后的文化内涵,培养文化自信,提升传承文化的责任感。此外,班主任还应该引导学生进入爱国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等社会环境中进行实践教育。比如,班主任可以围绕“学雷锋”这一主题,定期组织学生深入敬老院、残疾人服务中心、福利院等,参与志愿服务,引导学生在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

(六)结合协同合作落实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不仅是学校教育的责任,也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责任。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需要家庭、社会的有效配合,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真正达到实效,为学生健康生活以及未来走进社会奠定基础。小学班主任在德育管理中,应注重家庭、社会等主体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并通过家校沟通、探索社会共育平台等方式,探索切实可行的德育策略。例如,班主任应通过微信沟通、家访、打电话等方式,与家长及时沟通,交换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各种表现的基本信息,并围绕立德树人探索合理的教学策略,协调行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又如,班主任可以定期开展父母课堂专题辅导,围绕学生在成长中的諸多问题,如胆小怯懦、行事拖拉、缺乏自主性、沉迷网络等给出建议,指导家长在家庭环境中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引导。此外,班主任还应主动联系当地的社会组织,围绕立德树人做好社会宣传,并加强沟通合作,引导社会宣传工作进入课堂,促进德育管理与社会教育的有效衔接。

三、结语

总之,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也是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根本目标。目前小学班主任在德育管理中面临着诸多问题,根据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班主任应深入分析立德树人的思想理念,积极调整德育管理思路,从课程教学、班级管理、文化渗透、实践引导、协同育人等角度,建构育人环境,引导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宋行军)

2006500783222

猜你喜欢
树人思想道德立德
Stories about labor education家校劳动,立德树人
利用PBL教学模式完成初中数学教学立德树人的德育使命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甘肃陇西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及对策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基于立德树人的办学思想凝练——以“启思明德,悟理达行”为例
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Gwendolyn Br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