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德育教育策略之我见

2022-03-17 02:54
读写算(上) 2022年4期
关键词:立德立德树人教师应

王 斌

“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德育教育策略之我见

王斌

(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百里中学,甘肃灵台744400)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这为新时代德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德育工作者清醒地认识到要针对当前德育教育现状,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坚持五育并举协同发展,努力提升师资道德修养,创新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构建“三教”结合育人网络的新局面,继而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引导学生把党、祖国、人民装在心中,强化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青。

初中;德育教育;策略

中学时代是学生成长道路的十字路口,也是一个人从少年成为青年的进阶路程。基于“立德树人”背景,初中德育教育应立足时代发展需求,不断探索新方法、新途径,全面实现德育教育目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全面分析了当前初中德育教育现状,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希望成为落实初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

一、当前德育的现状

(一)重智育、轻德育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广的今天,应试教育仍是国内教育的主流模式。许多学校受应试教育影响,仍将学习成绩排在第一位,德育教育未能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在成绩与升学率面前,德育教育更是显得微不足道。长期以来,学校和家长只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评价学生的参考标准,未能将学生德育品行融入其中,致使我国青少年问题频出。究其原因是学生长期生活在高压环境之中,身心压力巨大,诸多负面情绪得不到良好宣泄,导致许多学生误将虚拟的网络世界当作“诊治”良方。根据我国德育教育现行推广情况分析得知,传统的教育模式已难以满足我国整体教育改革规划,极大程度上阻碍着德育教育的实施。为此,初中德育教育要想顺利实施,必须改变重智育轻德育的现状,从学生道德品行为着手,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养,为学生构建符合身心发展需求的德育教育环境。

(二)重形式、轻效果

良好的德育教育是帮助学生平稳度过青春期的有效途径,不但促进学生心理快速成长,还对学生言行举止具有实效性约束作用。换句话说,德育教育的实施是利用外在的道德约束,转化为学生内在素养的提升,并将其落实到生活的道德行为。该种教学形式是一个完整的“知行统一”的教育过程。然而,许多初中学校在开展德育教育时重形式、轻效果,致使学生德育思维与德育行动未能达成统一。这说明学校未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完整的德育教育体系,只是将德育教育工作停留在课堂教学当中,没有时刻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变化,也没有随时随地依照学生身心发展需求主动调整德育教育方案,致使学校德育教育过程虽丰富多彩,但并未拥有实际教学成效。针对此种情况,学校应根据学生个体成长差异,摸索出一套完整的德育教育体系,避免因学生身心变化而出现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不一致的现象。

(三)重理论、轻实践

面对正处于成长敏感期的初中生而言,该时期的学生已告别稚嫩的小学时代,身体成人化发育特征逐渐明显,但心理认知尚未成熟,且人生价值观较迷茫。他们虽然在大方向上能够知晓是非对错,但在诸多细微之处,是非概念仍较混淆。为此,学校应以德育教育为核心宗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使其在明确大方向的同时,对细微事物具有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继而制定人生奋斗方向,坦然面对人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然而,大多数初中学校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常常将德育教育中的理论支撑误以为简单说教。可学生在初中阶段对各类空洞且毫无说服力的理论教育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排斥心理,无法触动学生内心世界。针对这种情况,初中学校应创新德育教育实践活动,逐渐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现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建立德育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德育教育培养质量。

(四)重传统、轻创新

初中在开展德育教学过程中,因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开展理论性说服教育,致使德育教学成效差强人意。显然,该种重传统、轻创新的教学模式,正逐渐被素质教育改革淘汰。新时期初中生已经具备自主萌芽意识,拒绝充当他人随意摆布的傀儡。若教师在德育课堂教学中仍以灌输方式为主,则会让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产生逃离束缚的想法。而德育教育的创新不但可以吸引学生认真聆听教师的教诲,还会使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这就要求新时期教师应在德育教育中开展创新性活动,拒绝“读死书,死读书”,使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参与整个德育教育过程。通过感同身受使其正确面对复杂且多样化的社会,引导学生掌握为人处世的方法,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以乐观、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日常生活当中。所以,初中德育教育切忌让传统德育教学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负担,而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提高自身德育素养。

二、德育教育对策

(一)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初中学校要想在德育教育中充分发挥“立德树人”教育的作用,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打破传统德育教育的束缚,借助先进教育思想,科学合理地设计德育教育活动,确保所有活动都能按照预期计划顺利实施,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完善德育教育方案,聚焦“立德树人”,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因青春期阶段的初中生言行举止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所以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需要明确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将学科教育内容与德育教育特点相结合,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学科德育教育特色。在“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教师不应只注重学生考试成绩,还需通过学科知识引导学生具备坦然面对的处事风格,以及举手投足之间流露出儒雅的气质。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自主意识逐渐成熟,教师需在德育教育中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利用科学教育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自主意识,使其对学科内容产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部分好奇心较强的学生无法在课堂学习中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教师在面对此类学生时,应改变传统批评教育的教学方式,而是将德育教育引入其中,课堂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课后利用空余时间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从对话中找出学生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原因,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更改当前课堂教学实施对策,借助创新型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融入其中,运用德育教育感召力,使学生思想行为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进而提高课堂学习注意力。

(二)深化思政课程教学改革

为了确保初中思政课程能够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内容,教师需对传统思政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改变传统思想政治课程重形式、轻结果的局限性育人方式,在不脱离现实生活的情况下走出空洞理论说教的错误教育误区,注重思想政治课教学细节,将正确的生活价值观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使授课内容变得富有吸引力,为学生呈现艺术化授课过程,使其在欢愉的学习氛围中逐渐提高自身思想品德素养。教师还要将课堂归还给学生,给予学生更多表达思想见解的机会,借助社会热点话题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真谛,满足学生情感体验需求,使其在学习中对教学内容产生情感共鸣。除此之外,教师应明确思政课程并不是将道德理论知识一味地灌输给学生,而是在循循善诱的引导下将德育教育转化成学生内在需求,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现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教学案例,通过“角色扮演”“场景再现”“讨论分享”“项目研究”等新型教学方式,对学生开展启发式德育教育,使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自如地解决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等各种关系中存在的矛盾,以此凸显德育教育的指导意义。

(三)坚持“五育”并举协同发展

教师在注重学生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应根据新时期发展需求构建统一的德育教育模式,从宏观角度科学合理地设计德育教育工作,强调“五育并行,德育为首”教育理念,强化学校微观化德育教育,充分发挥管理育人的作用,以此提高初中德育教育质量。在落实方面,教师应采用分层育人方式,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德育教育内容,并在日常教学中注入满腔情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切实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与呵护,给予学生战胜挫折的勇气。对于初中一年级学生,教师应将纠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为主,规范学生言行举止为重点德育教育内容。对于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教师应与学生成为亦师亦友的关系,定期对学生进行谈话交流,及时了解学生近期思想动态,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初中三年级学生,教师应将理想教育融入其中,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正确看待人生当中的得与失,坦然面对中考分流,使其在各个阶段都能身心健康地成长。

(四)努力提升师资道德修养

在“立德树人”背景下,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品德素养,将以身作则转变成榜样力量,引导、约束学生言行举止。在开展教育活动时,教师应在教学内容中渗透德育教育知识,用语言影响学生,用行动感染学生,使其在教师的教诲之下提高自身思想认知水平。为此,教师应时刻注重提高自身德育素养,利用闲暇时间不断学习,强化“师正为范”思想意识,严格遵循新课改教学要求,明确自身教书育人的责任。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德育素养,才能正确看待教师职业,转变以往养家糊口的职业认知,敬岗爱业,淡泊名利。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职业,需明确学生既是家庭的未来,更是国家发展的希望。一个国家要想从整体上提高国民素养,教师有着责无旁贷的引导责任。为此,教师需在日常教学中向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使学生明确我国是拥有数千年传统文化的文明古国,同时也是依法治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激发学生爱国、敬国、尊史的民族情感。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成为学生在成长道路上的知心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下,教师应始终保持育人本色,在平平淡淡的“润物式”教育中充分发挥自身人格魅力,使学生在良好的德育风尚熏陶下,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五)创新社会实践活动内容

部分教师长期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习惯于“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未能关注学生的认知感受,致使某些学生在表面上赞同教师的言行,但内心却对该种德育教育观念嗤之以鼻。加之此阶段的初中生常常以叛逆形式,摆脱教师与家长的束缚。针对这种情况,初中学校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应以“立德树人”的教育角度出发,时刻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求,创新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教师须以引导者身份,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将德育教育与学生管理相结合,借助创新性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德育思想认知意识。为此,教师可以借助网络热点话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例如,针对大连“日本风情街”这一网络热点话题,教师可围绕该话题展开相关讨论活动,与学生共同回顾日本侵华历史,使其懂得在接纳他国先进文化的同时,应正视历史,谨记无数革命先烈壮烈牺牲的原因,时刻捍卫民族尊严,切勿因外来文化的入侵而数典忘祖。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借助民族传统节日,充实德育教育内容,让学生知道各种传统节日的由来,如元宵节制作花灯、清明节祭扫烈士陵园、端午节相互赠送五彩绳等。这些创新性社会实践活动,既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又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还能延续传承我国传统文化,促使学生在德育教育活动的影响下提高自身德育素养。

(六)构建“三教”结合育人网络

学校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同时,需做好家庭、社会的引领作用,构建“三教”结合的育人网络,使三者在德育教育方面产生联动效应。首先,学校应充分发挥家校合作作用,保证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与家庭教育工作相向而行。这就要求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充分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正确认知理解学校开展的德育教育工作。学校要通过召开德育教育工作会议等形式,告知家长孩子在初中各阶段可能存在的思想认知误区,同时向家长分享德育教育引导经验,使传统家庭教育方式得到良好改善。其次,学校应注重体验式教育活动,依托当地德育教育资源,带领学生进行现场体验式教育活动。例如,学校可以分批次地带领学生走上街头,帮助环卫工人清扫街道,使其切实感受到环卫工人的辛苦,让学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在日常生活中,学校应提倡勤俭节约,邀请社会人才资源到校进行现身说法,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勤俭节约就是保护环境,以此提高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最后,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应步调一致,为学生营造绿色、健康、友善的成长环境。针对当前不良网络造成的错误价值观影响,政府相关部门、学校以及家长应在德育教育方面统一战线,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净化校园周边环境,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当地博物馆、科技馆等育人功能,提高网络安全保护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并不是简单的纸上谈兵,而是一项任重道远的教育系统工程。学校需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协同发展教育原则,深化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改革,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积极创新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相结合的育人网络,充分发挥各自德育教育优势,以便学生在全方位的德育教育环境影响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德育道德品质素养。

[1] 倪志敏.情感教育在初中生德育工作中的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1(14):159-160.

[2] 刘波.立德树人视域下初中德育教育实施策略[J].新校园,2021(04):78-79.

[3] 方莹.“互联网+”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管理创新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1,23(05):217-218.

[4] 邓浓欢.初中班主任如何利用微信开展德育工作[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134.

D045

A

1002-7661(2022)10-0028-03

猜你喜欢
立德立德树人教师应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浅议优秀器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