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及实践策略

2022-03-17 02:54马春梅
读写算(上) 2022年4期
关键词:立德立德树人德育

马春梅

“立德树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及实践策略

马春梅

(甘肃省临夏市东关小学,甘肃临夏731100)

“立德树人”的教学观念在素质教育中被广泛推崇,倡导教师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不仅要传授书本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此帮助学生构建健全的人格,提升自身修养。本文以小学语文为例,展开了在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的实践探析,并对此提出了策略。

立德树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道德品质,可以将教材中的德育内容深入挖掘且合理运用,对于小学生树立良好思想观念有着重要作用。小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足,对于含有深奥德育含义的内容还不能深刻理解,而运用“立德树人”的教学方式,促使教师成为学生模仿的榜样,同时也能带动学生对内在含义的体验,从而使其在吸收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能培养良好的思想意识,进而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的要点

(一)调动学生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就是要借助课本中的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这不是一项理论教育任务,必须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为前提。也就是说,过去突出知识、强调理论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用,需要教师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感性体验,将他们感性的一面激发出来,对文本中的内容产生深刻认识,以情感教育为基础,才能真正改变学生的思想、品质,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

(二)以学生为中心

在学习一篇课文时,即便教师说得再多,也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为了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及思想与文章作者达到一致,教师必须让学生多听、多说、多感受,将他们完全置于课堂中最中心的主体位置上,绝不能将自己的主观感受和理解强加给学生,否则最终看似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实则学生并没有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这样的语文教学如同过眼云烟,实效性不高,素质教育性不强。

(三)理论和实践并重

如果说纯理论式的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情感,那么加入了实践的教学一定能够达到更绝妙的效果。评价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和素质必定是通过其实践行为评判的。在教育中,教师更要善于组织实践性活动,突破口头教育的局限性,促进学生行知统一,这才是“立德树人”教育最终追求的目标。

(四)课内外材料相结合

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最主要的材料,但却并不是唯一的材料。很多教师都陷入了这样的误区之中,为了快速完成教学任务,永远让学生手捧课本,所讲内容完全局限于课本之中,这未免过于局限了学生的眼光,同时也令德育教育的效果无法扩大化。其实,以教材为中心,适当延伸一些课外材料是十分必要的,这往往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深度,还能够增强品德素质教育的效果。

把握住上述几个要点,对强化语文教育的育人作用具有极高的价值。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的有效策略

(一)在课文内容教学中体现“立德树人”

语文教材的编排,有很多内容都是出自对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的目的,因此有很多课文都蕴涵着深厚的情感部分,这就需要教师教学中对此部分进行挖掘,并合理运用到课堂上。翻开语文课本会发现,有诸多课文的内容都非常富有情感,教师的任务就是利用情感的渗透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体会其中的内在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素养。

例如,在统编版《朱德的扁担》这一课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朗读带领学生展开文章的研读,深入体验到朱德不畏艰难险阻、艰苦奋斗的精神。了解到为了让战士们能够有饭吃、吃饱饭,身为军长的他不怕道路曲折,坚持为大家挑粮食的故事。通过对课文的深入了解而切身体会到朱德同志舍自身为大家的高尚品德,并引导学生领悟其中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中的情境,使得学生更直观感受到当下艰苦环境中朱德同志依然乐于助人的高尚行为,从而触动他们的心理,产生敬佩的情感。总之,在贯彻“立德树人”的教学观念中,教师要善于发现课文中的德育内容,并将其充分展现给学生,加强其切身体验的效果,从而实现树立优良品德的目标。

(二)在朗读教学过程中体现“立德树人”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大多课文都有朗读的要求,只有通过朗读才能体会到课文中的含义,从而加深印象。朗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语文课文来看,有很多内容都是读起来很顺口,只要对其进行朗读就能够不断加强理解,以此可见在朗读中也能实现与文章情感的沟通,而深入到个人思想中。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重朗读部分的教学,并增强其与情感的融合,通过含有情感性地循环朗读带动学生对课文中的情感体验,以此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

例如,在五年级中《少年中国说》的学习中,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并要饱含情感地重复朗读,借此引导学生体味文章中的情感,加强他们对课文主题思想的熏陶。该课文讲述了作为少年身上应有的担当,抒发了爱国情怀。通过反复朗读,使得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转换为树立自身正向思想的能量,利于其形成健康的观念与品格。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指引学生要学会独立朗读的习惯,并事先对文中重点进行整理,从而在学习中加强对此部分的理解,进行多遍阅读,能够更好地吸收课文传达的情感。教师将朗读教学的作用充分发挥,也是对语文学习的有效帮助,同时还能产生强烈的正能量,进而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如在教学《刷子李》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该篇文章内容,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段朗读,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教师可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认为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情感?自己是对文章怎么理解的?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记忆文章内容,学生通过了解文章主角的个性品德,逐渐地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识。

(三)在写作教学过程中体现“立德树人”

写作同样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且具备着对学生情感抒发和知识积累的重要作用。因此,在“立德树人”的教学实施中,教师不可忽视对写作教学的利用,从而实现对学生情感上的引导,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现今,学生的生活方式日益充实,且情感也越来越丰富。对此,在写作中,教师要利用他们丰富的内容情感引导其建立良好的思想道德。

例如,在习作《让生活更美好》中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当下的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使其积极发挥想象对日后的发展进行展望,以此抒发自己的美好愿望。在写作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学生贴近生活反映日常中的现象,并将其添加到写作之中。在完成写作之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主题判断他们的内心,若有思想偏差,便能够及时帮助他们,并要给出积极的认可和鼓励,以此为其树立正确的观念和思想。通过写作,让学生观察生活,并形成自己的看法与判断,从而能够帮助学生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继而构建正向的道德思想。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看图写作活动,组织学生对漫画中的生活情景进行写作。漫画中的情景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如第一张漫画是一个学生站在一个到处是垃圾的空间环境中,第二张漫画是学生依然站在同样的空间环境当中,但是地上没有垃圾,非常干净。漫画中只是使用情景进行了表述,并没有配文字,这就需要学生通过漫画理解画家想要表达的意思。给学生提供熟悉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进行写作,能够让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更能保证写作效果。学生起的标题有“绝不让垃圾污染我们的环境”“你出力、我出力,大家一起建立美好家园”等,然后针对环境保护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所以,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巧妙设计写作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写作学习欲望,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在实践活动中体现“立德树人”

语文教学应该打破呆板的形式、沉闷的氛围,增强灵动性。做好“立德树人”的工作,光凭借一张嘴是无法实现的,学生必须亲自参与进去,获得真实且深刻的体验。教师应当结合课本中的部分内容,抓住时机,组织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德育在实践中出真知,让学生在体验中得到深刻收获。

例如,在学习了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等内容后,学生们已经在作者的带领下感受到了动植物世界的美妙。为了进一步激发他们对自然的喜爱之情,产生爱护动植物的意识,教师应当趁热打铁地组织一次课外实践活动。教师可以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参与到其中。比如,和学生们一同到校外考察,看一看学校周边绿化带中的小草是否有人践踏、花坛中是否有人乱扔垃圾,并用相机拍摄下微观视角下的动植物。回校后写一篇活动报告,针对植物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自然的喜爱之情更加深刻,从学习课文时产生的喜爱之情转化为了想要保护动植物的迫切之情,这就是情感体验深化的过程。最终撰写活动报告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一举多得。笔者相信这样的教学活动对提升语文课程效益以及学生的德育品质发展都是更具作用的。教师也可以将“立德树人”理念和各种活动相结合,如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教育当中。首先,教师可以设置诵读活动。并引导学生参与,让学生早晨、中午、放学前读一些经典文章内容。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素质。也可以开展读报活动,通过读报活动能够让学生了解社会民生热点事件,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存在的意义。还可以组织讨论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活动当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意识。所以,教师可以将“立德树人”话题作为讨论活动主题,如“哪些行为缺乏社会公德”“哪些行为属于维护社会公德”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表达一下自己对社会公德的想法,学生能够想象生活中一些比较常见的例子。这样更利于学生深刻地掌握知识内容,不仅仅是掌握理论知识,更是在实际生活中对理论知识进行了验证。

(五)在课外阅读中体现“立德树人”

课内阅读应当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这也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教师可以适当地为学生搜集一些课外读物、材料,特别是在学习一些节选于某些名著作品中的片段性文章时,学生的情感往往刚刚被调动起来就戛然而止。这种时候教师抓住时机,引入课外材料,可帮助学生辅助理解课文内容,还能使他们的感悟更深刻,德育教育的效果更明显。

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时,没有了解过三国史的学生对于其中的人物十分陌生,不知道故事的来龙去脉。教师可以为他们推荐《三国演义》,还可以在课堂上以讲故事的方式向他们说一说刘备作为诸葛亮的主公,以“贤德”和“义气”著称,抓住这一点渗透德育。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过程中可以将阅读情感作为前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体验。如,阅读亲情系列的书时,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疯娘》。“母爱”这个主题是很容易让读者产生情感共鸣,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会流下泪水。教师给学生布置的读后感写作中,学生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感情,写作非常有质量。写作中学生们描述了自己的母亲对自己的爱,对自己的付出,本来有些学生比较讨厌母亲的一些管束行为和唠叨,通过这次阅读感觉非常亲切,也让学生们逐渐懂得了母亲的爱和付出,逐渐地也懂事了。可以说,写作中描述了自己对母亲的那种爱和感激。所以,教师想要有效开展课外阅读,应该选择合理的情感切入点,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更培养了学生的思想品德。

(六)实施爱国主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理念

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中,爱国主义教育十分关键。在小学语文教材当中,有些内容是与爱国主义教育有关的。所以,教师想要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应该将爱国主义思想和语文课程教学相结合。将爱国主义教育进行全面贯彻,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和个性品德。一些课程内容中包括了很多爱国英雄,这些英雄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中有很多感人的事迹,这些英雄事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应该以文章中的英雄人物为切入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其中的精神思想,树立伟大复兴的理想,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目的。教师也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将英雄故事等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以小组方式进行探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内容,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三、总结

综上所述,将“立德树人”落实于语文课堂中,能够有效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也顺应了新课改的需求。对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立德树人”与课堂教学科学地融合在一起,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并将其有效运用在课堂之中,从而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1] 刘文军.立德树人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20(5).

[2] 刘东意.立德树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探究[J].神州(上旬刊),2020(012):172.

[3] 黄巧玫.小学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的渗透[J].新一代:理论版,2020(7):41-41.

[4] 李国林.新时期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J].科技资讯,2020,18(28):152-154.

[5] 苟淑云.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科技资讯,2020,18(28):246-248.

[6] 温彦珍.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278.

[7] 陈梅芳.浅析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03):238.

[8] 田玲.浅谈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教师教育论坛,2020,33(08):87.

G424.21

A

1002-7661(2022)10-0025-03

猜你喜欢
立德立德树人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