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 丹
以思维导图为抓手,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
饶丹
(福建省建瓯市芝山街道中心小学,福建建瓯353100)
深度学习是针对近年来教师课堂呈现肤浅教学,学生浅层学习而提出的一种新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思维导图是一种发散性思维工具,能助力学生的语文学习,调动学习的内驱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研讨文本,搭建知识与思维的桥梁,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
思维导图;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1版)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语文学习不应是肤浅的阅读过程,而是呼唤灵动的课堂,呼唤教师的深度教学,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主动地参与学习,有所感有所悟,打造高效的课堂。
思维导图的最早提出者: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他的《思维导图》一书中说到: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它是打开大脑潜力的万用钥匙。”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工具,有图有文,直观形象,使人的大脑全面开发,挖掘各种潜能。
深度学习是学生自发的、自主性的内在学习动机,学生主动地把知识的学习与经验的积累及思维的发展进行有效整合;在阅读过程中通过理解、运用、迁移、评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及创新的思维能力。由此可见,深度学习是高效课堂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形成于大脑内网络结构的学习方式。“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过程强调学与思的统一,才能学有所成。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要素之一。温儒敏教授认为:学生学习语言的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提升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统编版教材的特点。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巧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真正走进文本,通过学生读思议悟,实现多元化阅读,培养发散性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思维导图为抓手,无疑是实现学生深度学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
思维导图,顾名思义犹如一张网状图,它可以是树状图,也可以是鱼骨图,还可以是流线图。以文章主题或关键词为中心发散出各相关联的知识点,建构成一个知识的脉络。学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预学新知识,亦可系统复习旧知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构建知识结构图,养成课前预学、课后复习的习惯,为有效学习打基础。
1.新授课
“好的开端是开功的一半。”小学语文高年级的课前预习大部分学生还只是限于读文、学生字,对文章的预学不知如何着手,使得预习形同虚设。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首先理清文章的脉络,课前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清晰的构图。学习用简单的思维导图整合整单元内容,助力于学生的课堂学习。可以是简单的流线图,标明文章的结构、内容的主次即可。
例如,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介绍习俗,编书者安排了3篇课文和3首有关习俗的古诗。在预习中,学生按自己的画图兴趣选择适合的思维导图,标注课文题目、作者、习俗及特点、印象。教师亦可建议用树状形的导图样式,中间树干标注习俗,线条做树枝,泡泡圈为树叶按层级标注相关内容。
2.复习课
“知识在于温故而知新。”而恰恰相反的是,学生最怕上复习课,觉得枯燥乏味。借助思维导图直观形象的特点,让学生在小组内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把每个单元的语文学习要素和课文的主题、表达方法、语言特色等呈现在思维导图上。学生在复习中有种知识“跃然纸上”的新意,调动参与复习的积极性。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阅读时,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小组内,组员共同讨论绘制圆圈式思维导图,明确语文要素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的梯度序列,统整本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落实,为单元习作要素的落实打基础。利用思维导图工具复习,体现了学生从学到思的过程,整合单元学习重点。同时又与动手活动相结合,学生参与面广,学习深入有效。
郑庭瑾教授认为:教育的使命是教会学生思维,阅读教学中最核心、最首要的是使学生学会思维、学会创造性地思维。常言道,课文是一个例子。教师利用好教材中的一个个例子,教学生用思维学习。而思维导图则为阅读教学提供一个有效的思维工具,调动学生身心,让学生亲近文本。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以课文为依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维,从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发展。
以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刷子李》一文为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A.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B.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结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谈谈《刷子李》一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巧妙地利用思维导图的教学辅助功能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处,进行多方对话,实现深度学习。
1.以图导思,突破重难点
每篇文章的教学设计应为突破重难点而设计。教师备课中首先要吃透教材,要准确把握文本的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本。其次,从本班学生的学情出发,合理设计或有效地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质疑。课堂教学中聚焦一至两个问题,用思维导图中的箭号表,以填空的方式,引导学生读文、思考,实现有效的课堂学习。
例如,《刷子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主抓曹小三的心理变化,反衬刷子李的刷墙技艺高超,感悟侧面描写的作用。在第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的教学设计以“白点”为突破口,在黑板上这样书写、标画:
学生寻着“白点”这条线索,聚焦问题:品读课文6-11段文本,画出描写“白点”的句子,边读边体会曹小三心理变化,并把体会的心情批注在语句旁。
接着,教师再出示曹小三心电图走势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在检索的基础上理解、品鉴,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显而易见,思维导图的导学功能,让学生边读边思,走进曹小三内心,体会人物的不同时间里的不同心情,进而完成对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的评价。
2.以图导思,发挥想象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法国作家雨果说:“想象就是深度。没有一种精神机能比想象更能自我深化,更能深入对象,这是伟大的潜水者。”发散性思维是思维导图的显著特点,能使学生的想象更丰盈,利用思维导图,关注文本中的空白点,与作者产生阅读的共鸣,进行语言文字的表达训练,放飞想象,发展思维能力。
《刷子李》一文中,对曹小三这个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描写是一个空白点。在学生阅读文本内容后的交流汇报的环节中,教师巧用黑板上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口头说话训练,想象曹小三复杂的内心世界。例如,曹小三心理走势图中每一种情感的体现,都让学生说说这时的曹小三心里所想。这样可以让学生看着曹小三的心理走势图,放飞学生的想象力,走进他的内心,感受这种一波三折的心理变化,感悟刷子李的高超刷墙技艺也就水到渠成了。
3.以图导写,迁移写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1版)在关于阅读评价中指出:第三学段侧重考查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高年级语文课内阅读目标:引导学生领悟文本的表达方法,扎实训练学生的写作表达。正所谓,阅读得法,写作用法。这就需要一种有效的媒介,而思维导图则可以为读写的有效迁移搭设服务之桥。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这是一个习作单元,习作要素: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刷子李》一文是人物侧面描写这一写作方法的例文。课堂教学完成了文本理解感悟,教师用黑板上曹小三的心理走势图,直观形象,让学生读懂冯骥才细致地描写曹小三举动与心理反应的真正目的——通过曹小三反衬刷子李技艺高超,这就是侧面描写。此环节的设计,思维导图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一目了然就领悟了文章描写人物的方法。课堂读写迁移,学生当堂练笔。
4.以图导读,拓展阅读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文体意识。统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叙事性作品、说明性文章、诗歌、非连续性文本等。教学过程巧妙地用好思维导图的辅助功能,从课内的学习中习得阅读的方法,拓展课外阅读。这样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模仿教材中类似文本的学习技巧,在课外阅读中通过思维导图分清主次,把握主要内容,读思结合,有意识快速地阅读。同时,阅读思维导图的使用可以让学生对几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读懂类似文章的异同点。“1+X”整合阅读,一篇带多篇的阅读,思维导图起到的作用更是不容小觑。
《刷子李》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在这本书中还有与《刷子李》相同的描写人物的方法。为了让学生对侧面描写有更深刻的体会,同时,从课堂阅读走向课外阅读,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书中的《泥人张》《风筝刘》等文章。阅读中巧用思维导图中的圆圈图和气泡图,通过比较阅读,感悟人物描写的方法,体会人物的“奇”。同时,对于《俗世奇人》中写人的文本,学生都可以通过此类人物心理走势图的绘制来分析、理解。这种简单的线型思维导图的阅读方式,更容易引导学生走进小说中主人公的内心,感悟人物的形象特点。
陶行知主张:教育方法要采取主动的方法、启发的方法、手脑并用的方法。笔者认为,手脑合一即为“我手绘我心”。阅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制或合作绘制阅读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导图能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在阅读实践中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
小学高年级的课文一般篇幅比较长,单以小说性的文本为例。文本中人物多样性,情节复杂化,大部分学生阅读中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导致他们进行碎片化、片面性地阅读。思维导图以其发散性的思维、图文结合的形式,解决了学生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通过画思维导图,优化了阅读的过程,故事得以完整、连续,从整体上把握了文本的主要内容,理清了人物之间的关系。
例如,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人文主题:带领学生漫步世界名著花园。整个单元都是外国名著的节选,书中人物多,情节复杂,对于部分学生来说阅读有一定的困难。在单元预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串连起文章里的人物关系,清楚人物的事件,这样对于读长文就不再是困难。鼓励学生用同样的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阅读课外的名著。在“快乐读书吧”的名著交流课中,学生凭借绘制的思维导图交流小说中的情节,对人物进行正确的评价。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画思维导图,促使学生开动大脑,从爱上阅读开始,到学会阅读,最终实现创造。这样不仅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而且提升思维品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注入了源头活水。教师应成为注水之人,从教学设计到课堂教学,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以思维导图为抓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潜心阅读,学语言、学交流、学表达,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实现有深度的阅读学习。
[1] 温儒敏.立足"语文核心素养",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在教育部举办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使用培训会上的讲话[J].小学语文教师,2019(7):10.
[2] 黄国才,朱乙艺."五层次阅读能力"模型构建实践研究[J].教育评论,2017(10):4.
[3] 何庆.导图建构深度学习阅读优化思维迁移[J].陕西教育,2021.3.
[4] 林正根.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教师,2020(12):2.
[5] 邹琳燕.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指导探究——以小学高年级为例[J].求学,2021(36):75-76.
[6] 冯庆松.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探析[J].新课程,2021(35):177.
[7] 李丽红.小学中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策略分析[J].新课程,2021(34):53.
[8] 吴青华.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分析[J].新课程,2021(20):171.
[9] 孟凡国. 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应用[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年“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2.
[10] 李亚玲.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1(04):21.
G622
A
1002-7661(2022)10-01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