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殷梅
任务引领单元整体教学:识伟人事迹,讲伟人故事——以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
雍殷梅
(厦门市松柏小学,福建厦门361000)
指向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不仅关注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也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单元整体教学打破传统单篇课文教学模式,以单元为抓手进行教学。任务驱动可以更好地引领单元整合,这也符合当下教学发展需求。本文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从以学习链接生活、以任务驱动目标、以评价助力学习三个方面展开,以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论述在教学中如何通过任务驱动引领单元整体教学。
任务驱动;单元整合;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在课程理念中提出了“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于发展性。“特别提出了要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统编版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方式编排课文,以“要素”为训练点,单元内的课文为语文要素的训练提供资源。由此可见,整体教学正是符合当下教学发展需求。
单元整体式教学是将教材中一个单元当作一个整体,对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取舍、重组、调整、融合,使其成为一个更有意义的教学单元。单元整体教学打破了语文传统的单篇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实行并推进单元整体教学呢?
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推进单元整体教学。可以在单元整体的基础上,设计适切的任务,推动学生对单元课文的学习,在任务驱动的模式下,可以转变讲授式的教学,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让学生的学习更高效,同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以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探究如何以任务驱动推进单元整体教学。
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笔者尝试以真实情境贯穿,以任务引领进行整合设计,让学生更好地走进课文,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让伟人的形象铭记在心。
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以“伟人”为主题,编排了《大禹治水》《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3篇人物故事。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课文中的人物年代久远,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本单元的另一个要素是“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初读、品读课文后,可以借助关键词句,讲述故事,练习表达,这对二年级学生是个挑战。在口语交际中,书本上提供的是《父与子》的六格漫画,这与单元人文主题关联性不大,以上原因对学生的学习带来诸多困难。
如何突破这些困难?开学第二个月恰逢国庆节,2021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因此,笔者尝试调整了教材的顺序,把第六单元的课文提前到第三单元,在国庆节之后进行学习。笔者结合本单元的内容,确定了“感受伟人品质”、“借助关键词句讲述故事”两个单元目标,设计了“识伟人事迹,讲伟人故事”的单元总任务,利用国庆节的氛围拉近课文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并创设了选拔中国故事宣讲人的情境。学生在情境中走近伟人,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朱德的以身作则、周恩来的亲民爱民。同时,把口语交际的看图讲故事中《父与子》的漫画替换为《王二小》的漫画,与本单元人文主题相符合。这样,把阅读理解与口语交际相互融合,把能力培养与传统文化教育相融合,不仅落实了语文要素,也促进了学生的精神成长。
通过整合,可以将单元中零散的知识点彼此衔接,化零为整,从情境出发,形成一个多维关联任务网。本单元的两个要素,一是感受伟人的品质,二是了解课文的内容,借助词句讲故事。通过大任务“识伟人事迹,讲伟人故事”将单元目标融入学习中,围绕这个大任务,重新组合了教材的资源,融合了课文、园地、口语交际等板块内容,并且拓展了相关的课外的资源,设计了三个子任务、八个学习活动,以及一个延展性任务。在任务驱动下进行整合学习,有利于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同步提升。
图一单元整体设计框架
课前创设真实情境,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利用国庆节假期收集资料,为后续学习做铺垫。任务一是庆祝国庆。在国庆期间,丰富的庆祝方式可以营造学习的氛围,笔者设计两个活动,将生活资源与本单元的学习相结合。活动一,“国庆由来我知道”。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国庆节的由来,初步感受伟人对祖国的贡献。活动二,收集伟人资料。结合语文园地日积月累中的名言,收集伟人名言,并且诵读名言。此外,可以收集伟人故事,可以收集《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故事发生的背景;可以收集朱德、周恩来的个人资料,为认识伟人奠定基础;也可以是收集其他的伟人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收集的内容以手抄报、收集笔记、视频等形式呈现,在全班交流,通过课前任务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
在整体教学中要做到精略结合,突出重点。在“识伟人事迹”这个任务中,带领学生学习《大禹治水》《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波水节》三篇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故事中伟人的高贵品质,并借助关键词练习讲故事。以《大禹治水》为主,指导学习方法,接着让学生运用方法学习后两篇课文。
活动一,传颂千年神话。精读《大禹治水》这一篇课文,教会学生抓住体现人物品质的词语,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着重学习大禹治水的段落,抓住关键词,借助插图,引导把大禹治水的部分讲清楚。引导学生借助提示讲故事的方法,根据故事发展的脉络,提取大禹治水起因、经过、结果线索,再借助线索讲讲整个故事,梳理讲故事的方法:①通读全文,提取关键;②反复读文,积累语言;③借助插图,展开想象;④按照顺序,完整讲述。活动二,难忘朱德的扁担。引导学生运用《大禹治水》中学到的抓人物品质词语的方法,关注体现朱德品质的词语,在品读中体会人物精神。并且运用《大禹治水》一课学到的讲故事的方法,自己尝试提取故事起因、经过、结果,串联来讲述故事。活动三,重温泼水节。学生自主学习,运用《大禹治水》中学到的抓关键词方法,借助关键词,对照插图,把周总理怎么和傣族人民一起泼水的过程讲清楚。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的教学还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也把基础的字词教学融合在课文的教学中进行,此外,把“字词句运用”“我的发现”中出现的多音字、形声字融合在“识伟人事迹”任务下的活动中进行。在随文阅读中进行识字教学。
本单元中要掌握的语文能力是“讲故事”,讲故事需要学生组织语言表达。这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语言表达,内化积累,迁移运用。
在“讲伟人故事”这个任务中,指导学生通过讲故事,引发对伟人的崇敬之情。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一,“伟人故事我会讲”。开展班级讲故事比赛,在学习完课文,学会讲课内三个故事的基础上可以结合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把口语交际中父与子的图片替换为《王二小》漫画图片,可以用上课堂上学习到的讲故事的方法,让学生看图讲故事。还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比如让学生给影视片段配音讲故事,旨在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活动二,“伟人故事我爱讲”,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资料,讲讲收集到课外的伟人故事。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串联了认识伟人、学讲故事两个要素。同时,根据学生们讲故事的表现,评选“最佳中国故事宣讲人”。
整体教学还可以将单元内的课文与课外阅读资源进行整合,在教学中设立共同目标。
在“识伟人事迹,讲伟人故事”这个真实情境任务中,学生拥有了真实的体验,把被动理解化为主动学习,在一个个活动中自主探究,把伟人事迹根植于心。在后续的延展任务“走进伟人”中,设计“读伟人故事”“我想对你说”两个环节,让学生以课内为中心,辐射课外。在交流中,不少学生对朱德和周恩来的其他故事也有浓厚的兴趣,笔者趁热打铁,向学生推荐阅读《伙夫头朱德》《爱兵如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要中国料子》等故事,让学生把这些故事讲给父母或小伙伴们听。一方面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丰富对伟人的认识,巩固课内学到的讲故事的方法,另一方面也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当然,还有同学对其他伟人故事有兴趣,也鼓励学生们继续阅读。在教学中,不少学生在阅读故事之后有了新的感悟和想法,接着,通过“我想对你说”活动,让学生写下对伟人说的话,利用班级后墙,开辟“我想对你说”专栏,张贴学生的话语。也可以利用班级网络平台制作网络留言板,上传学生写下的话语。通过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单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读故事和讲故事、听故事和写想法,多维融合,让学生的思维也从表象走向了深入。
威金斯教授曾提出逆向设计理论,他认为“逆向”首先要明确预期学习结果,“我们的课堂、单元和课程在逻辑上应该从想要达到的学习结果导出,而不是我们所擅长的教法、教材和活动导出。”评价具有诊断、检查、反馈等功能,在任务驱动下的整体教学中也需要对学生整个实践过程、学习环节进行评价,对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任务一中,设计了如下评价:
表一任务一评价单
任务一主要是在课前让学生自主查找相关资料,查找国庆节的由来、课文的背景、伟人的资料等,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并从小组中推荐优秀交流员进行全班交流。因此,设计三个方面的评价,自评、小组评以及教师评价。通过不同维度的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检测自己完成任务的情况,有利于后续任务的推进。
在任务二“识伟人故事”中设计让学生通过四篇课文的学习,评选出”我心目中最喜欢的伟人“并说说理由。学生通过课前查资料以及课文的学习,对伟人有一定的认识,这个活动的设计也为后续的讲伟人故事作了铺垫,在这个过程中也设计了相关的评价如下:
表二任务二评价单
在落实讲故事这个要素的时候,笔者也设计了相关的任务单,根据语文要素中对讲故事能力的要求,把讲故事的评价标准进行细化。通过评价单,讲故事的要求一目了然,用评价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表三任务三评价单
任务四中“我想对你说”活动,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利用班级网络空间,设计网络留言板,上传学生想对伟人说的话,让学生、老师、家长互相点赞、评论,这也是一种评价方式。
评价的设计从学习结果导出,以终为始,有利于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自己学习方式,也有利于教师诊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式。
温儒敏教授指出:“在教材中,‘立德树人’不是贴标签,不是‘穿靴戴帽’,而是时常想到要付诸实践的教育行为。”本单元以任务引领的单元整体教学,通过真实情境“识伟人事迹,讲伟人故事”,评选中国故事宣讲人,让学生在国庆的气氛下收集相关学习资料,激发学习兴趣,为“以文化人”创设了良好的条件。同时,通过课文学习,掌握讲故事的能力,在延展任务中由课内向课外延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学活动以任务为中心,整合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学生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
任务引领单元整体是教学方式的变革,也是学习方式的变革,有效拓宽了语文学习的空间,扎实促进语文要素落地,让学生的语文素养获得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周学萍.任务驱动下的语文大单元整合学习的建设路径[J].小学语文教师,2020(07).
[3] 陈文杰.小学语文单元阅读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0.
G622
A
1002-7661(2022)10-0138-03
厦门市思明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任务驱动引领小学语文低段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Z2020X0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