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燕
(广州市城市建设职业学校,广东 广州 510000)
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从而使中职学生步入社会后,将具有更强的竞争力。然而目前,中职学校在课程教学中,主要是采用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整体教学内容以及教育目标以课本教材为主,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无法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1]。另外,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课程的反思和评价,致使课程改进情况有待进一步优化。因此,探究中职学校《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活动教学法是辩论法、情景教学法以及项目教学等方法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手段,逐渐应用于多个学科教学中,然而中职教师对该方法的应用存在一定的不足。基于此,结合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以及职业素养视角,探究活动教学法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职学校《哲学与人生》课程采用活动教学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兴趣水平。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是采用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教学形式和内容相对较为单一,学生的积极水平逐渐降低[2]。而在活动教学法的应用模式下,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课堂气氛逐渐活跃的情况下,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其次,有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以及思辨能力。中职开设哲学与人生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地看待人生,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形成。而利用活动教学法将辩论、情景体验以及项目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有利于学生掌握唯物主义观点,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且提升自我的思辨能力[3]。最后,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企业对中职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中职学生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而且要求中职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职业素养[4]。而在《哲学与人生》课程中融入活动教学法,将不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使其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从而提升中职学生的岗位竞争力以及发展能力。
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课本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反思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其主要问题如下:
在《哲学与人生》的活动教学中,需要合理的选择素材,实现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而目前中职教学中,对于素材的选择,主要是以教材的内容为主。教师在教案设计时,尽可能地会选择教材的案例,并且教师课时设计较为紧凑,课时紧张,在后续并不会选择较多的案例来丰富课堂内容,导致课堂的素材选择较为单一,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无法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并不能发挥相应的效果。同时,在课程教学中,教师针对素材的选择,并未让学生参与到教材的选择中,而是通过教师选择的方式,让学生被动接受。学生之间也同样并未开展话题研讨。在此情况下,学生的职业素养无法得到显著的提升,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中职学校在《哲学与人生》教学时,要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职业素养。而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中,教师首先设计教案,依据教材选择课程内容以及课程案例,之后根据课程案例总结带来的启示。在全程沟通交流中,均以教师作为课程的主导,虽然让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讨论,但是并不能达到积极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影响了自身的职业素养提升。小组教学、情景教学法以及小组讨论等方法,均是提升学生素养的重要手段。而中职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对上述教学方法的应用存在显著的不足。部分教师虽然应用了情景教学以及小组讨论等形式,但是具体的活动内容以及情景均由教师指定,整体缺乏主观能动性。例如在《劳动奉献与人生价值》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收集劳模等事迹,并且选择一两个事迹,讲述我们应该向先辈一样具备劳动奉献精神,而非让学生自主探究。可见,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成为影响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重要问题之一。
中职《哲学与人生》的课程教学中,需要不断总结和反思课程内容,实现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然而目前,中职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整体反思和总结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教师在课程反思中,多是在公开课或者学生询问相关问题时,才会发现自身教学问题的不足,继而在后续教学中,对课程内容加以改进。然而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对多媒体等技术的应用次数有限,仅将课本内容照搬到多媒体中,并未与日常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教师的反思方式仅仅为课程的成绩,以学生的最高分以及平均分等形式来反思与其他教师的差距,另外,教师在课程反思和总结中,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对于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总结,均以总体教学为主,致使部分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成绩越来越差,如在《哲学与人生》课程中许多概念、知识点是比较抽象的,如果教师依然生搬硬套课本内容,将致使学生兴趣降低,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最终将会对学生的就业带来不利的影响。
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是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5]。而中职教师在《哲学与人生》的课程教学中,对评价手段的使用和创新存在显著的不足。首先,在评价主体方面并不完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以课堂的表现以及考试的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并且认为学生的考试成绩越高,则具有越高的职业素养以及就业能力。然而其并不能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影响教学水平。其次,对教学内容的评价存在显著的不足。教师在课程评价中,主要以学生成绩为主要目标,占比达到70%,日常成绩达到30%,然而该模式并不能真正的评价职业素养提升情况,进一步影响课程教学效果。
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中,对活动教学法的应用存在明显的不足,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带来了阻碍作用。基于此,需要从素材的选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反思和教学评价等环节出发,实现对教学方法的优化,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综合能力,具体策略如下:
选择合适的素材,有利于提升教学价值,提升教学的启发性。目前,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素材主要以教材内容为主,因此在活动教学法的融入中,要进一步优化素材内容的选择,尽量选择贴近生活的素材,这样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共鸣。在活动教学法开始前,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共同参与素材的收集,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和身边的实际事物,增加素材的收集能力和对课程的参与能力。同时,教师要告知学生相关主题,让学生在课前相互研讨,共同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在素材使用时,要确保选择网络热点以及学生关注度较高的话题,教师在活动中则给予对应的教学指导。例如在《劳动奉献与人生价值》的素材选择中,结合现阶段的热点事件,可以选择近年来抗疫人员的劳动奉献事件作为案例,引导学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相关素材,从钟南山到身边的抗疫英雄事迹,如身边的长辈几十天奋斗在抗疫第一线等事迹。让学生收集身边的劳动奉献精神事迹,在相互探讨和学习中,感受到劳动精神和奉献精神。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素材事迹,引导出学生应当树立劳动奉献精神的主题,以此开展教育,让学生更好地在素材中感悟生活和劳动真谛,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劳动奉献精神,使其积极投入到祖国需要的地方。
《哲学与人生》课程的教学,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实际职业素养。针对目前教师灌输式教学法的弊端,可建立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的教学模式。首先,可以采用小组结合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分为若干的小组,根据课程主题内容,让小组学生明确分工,选择不同的主题内容。例如在《追求理想需要履行社会责任》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形成小组,之后为小组提供选题,让其寻找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和个人,小组通过相互讨论,会选择大型企业、劳模以及军人等不同的履行社会责任的群体或者个人,从而了解履行社会责任需要承担的义务,在小组不断探索中,提升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其次,采用情景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设计职业素养相关的情景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体验,结合素材的内容以及情景的设计,让学生在求职和岗位中,改进自身的缺点,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例如在《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教师为小组提供不同岗位之间的竞争主题,让学生以小品和相声等形式展现岗位竞争和人际关系的处理方案。利用该形式可以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掌握职场问题,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最后,可以采用辩证讨论的方式,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针对热点话题,组织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以辩证的方式掌握正确的职业行为,如在《顺境与逆境是人生发展中的两种境遇》的教学中,将学生分为两组,共同探讨顺境与逆境需要如何开展职场行为,顺境和逆境中均应当不断提升自我,逆境中更当摆正心态,积极寻求发展机会。同时让学生寻找顺境和逆境等优秀职场人物事迹来辩证,以马云、马斯克以及马化腾等熟知的人物事迹来展开辩论,在辩证中掌握职场正确的行为,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中,要建立课程反思与总结机制,以此来实现对课程的有效改进。然而目前,教师的课后反思以及总结教学存在显著的不足,对此,需要积极加强对课程活动的设计。首先,教师需要建立课堂小结和反思机制,在课程教学中,针对学生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水平的规划,要协调各个时间的把控,对课堂气氛、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效果等情况均进行课程总结,了解课程中存在的不足。如在课堂中并未达到学生积极讨论的效果,教师应当积极反思,可利用课堂视频了解是否课程内容的教学或者素材的选择出现了问题,之后在后续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弊端,从而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其次,要注重总体和个体差异的教学反思。针对课程内容的教学,教师首要目标是实现对学生整体的教学反思,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计的目标。在完成整体教学模块后,确定学生个体差异之间是否满足要求,采用的教学方法可否解决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提升每一名学生的职业素养。最后,结合教学总结和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模式。针对《哲学与人生》的课程教学,要积极改进教学目标,明确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定位,之后以情景教学和项目教学等方式,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同时针对学生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案例,加强对学生的关注,最终达到共同提升职业素养的目标。如在《提升创新能力》的课程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发言不积极,教师可以利用视频教学、与同学沟通等形式,了解学生的不足。经过调研和反思发现,部分学生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较为薄弱。对此,教师可以让该部分学生作为小组策划,选择身边的案例,在积极参与中,不断培养沟通协作能力,并且积极创新进取,最终达到提升职业素养的目标。
针对《哲学与人生》课程的教学,需要建立学生评价机制,实现对学生能力的综合评价。针对目前以考试为主的评价模式中,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教学需求。对此,需要积极创新评价机制,从多个方面实现对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评价。首先,明确评价主体,改变以往教师评价的模式。结合新时期的教学环境,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等模式设计评价机制。分别占比达到4:3:3,通过教师评价,了解学生的日常表现、学习表现以及考试表现;通过学生自评,了解学习成果以及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差距;通过学生互评,了解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有利于实现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其次,完善评价内容。针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评价,要将职业素养目标、内容、行为以及实践等内容纳入评价体系,共同评价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掌握能力,在完善评价机制的基础上,改进教学方法,并且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教学中。例如在《实现理想需要坚强的意志品质》中,教师可以创新评价内容,将学生品质、综合素质提升情况以及职业中的品质纳入评价指标。实现对学生的素质评价,之后根据学生评分较低的指标制定培养方案,如针对毅力较低的学生,让学生长跑或者持续其他体育锻炼等形式来提升意志,最终达到提升职业素养的目标。
中职课程教学中,需要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积极应用活动教学法,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综合能力。而目前,中职教师对新型教学方法的应用存在显著的不足。对此,本文主要结合《哲学与人生》课程的教学,探究职业素养导向下的活动教学法应用策略。通过研究发现,采用活动教学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然而目前教学中存在素材选择以教材为主、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课程反思和总结以及缺乏对学生的评价等问题,最后,根据实际问题,提出了合理选择贴近生活的素材、采用多元化的活动教学方法、重视课程的反思和总结和加强对学生的评价等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