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区教育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策略

2022-03-14 10:18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34期
关键词:文明社区生态

张 雪

(北京市石景山区业余大学,北京 100043)

生态文明是相对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一种更进步、更高级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其本质要求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双重和谐,进而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1]。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专篇论述生态文明建设,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态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社区教育是指在一定社区范围内,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采用多元化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对社区居民进行教育的活动[2]。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生态文明意识、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培养生态文明素质、促进生态文明参与、践行生态文明责任的重要抓手和途径,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因此,以加强社区教育为抓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充分开展社区生态文明教育,进一步推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1 依托社区教育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生态文明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其中,人既是一种建设性因素,又是一种破坏性因素,人与自然环境间的和谐关系的恶化大多是由于人的不当行为而造成的。想要修复和改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这种关系,首先就应当提升人们的思想认识,然后转化为行动实践,促进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和谐发展。教育作为转变人们思想认知、提高思想意识、改变态度行为的有效途径,能够有效提升人们对于生态文明的认识。而社区教育又具有覆盖人群广泛、与大众联系紧密的特点,因此依托社区教育开展生态文明创建能够有效推动大众的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升。

1.1 社区教育有利于强化民众的生态文明意识

帮助全社会成员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形成正确的生态文明观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社区作为组成社会的基础单元,可以通过开展社区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理论宣讲、塑造良好的生态文明社会环境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形成生态文明意识,领会生态文明观的必要性。社区教育对于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态文明素质、加强社区治理能力建设、形成良好生态文明社会风尚,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促使社区居民调整和改变原有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资源节约、低碳减排、崇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和意识。随着社区生态文明教育的不断开展,广大市民的生态文明意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社会氛围,进一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对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社区教育有助于生态文明知识的普及和传播

社区居民是社区的建设者、管理者和居住者,加强社区生态文明教育,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态文明知识普及率,是促进社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保障。社区教育的服务对象覆盖面广泛,涵盖从青少年到老年人等各年龄段人群,这种特征使社区教育在普及公众的生态文明知识方面具有超越学校教育的优势,尤其是对于生态文明知识相对薄弱的老年人群的意识行为养成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能够促进生态文明知识在广大公众间的传播和普及,使大家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观、绿色消费观,并根植于内心,践行于工作和生活之中,成为有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1.3 社区教育有利于生态文明的践行

社区教育对于推进生态文明的践行、文明行为的养成,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社区教育可以向社区居民提供生态文明知识普及、参观体验、交流反馈等多种参与形式,让居民掌握生态文明知识,了解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久而久之,使他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到社区生态文明的实践中去。相对于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在开展活动中灵活多样,传播范围广,并能有针对性地开展知识与技能的教授。参加社区生态文明教育的各年龄段人群在其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又可以发挥榜样作用,起到引领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青少年在学校可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做好垃圾分类、采用循环低碳的生活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在职职工可以践行文明、健康、绿色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并以生态文明宣传为中心,向社会播撒绿色的种子。老年人在家庭中率先垂范,引领生态文明良好家风,向后辈传播生活方式的绿色化、低碳化、环保化、循环化,发挥其督促作用。这些正向的生态文明行为构成了社会的生态文明新形态,推动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2 社区教育在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现状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近年来,在党和国家一系列政策及理论创新的引领下,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与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各地从生态示范区到生态村、生态县、生态市的示范性创建活动蓬勃发展,社区学院、成人高校、社教中心、行业机构等相关组织也积极开展以生态文明建设为重点的社区教育活动,推进各地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向好发展。北京市密云区在实施人文环境建设工程中,通过开展绿色家庭、绿色楼道等创建活动,使社区居民的生态文明意识不断增强,营造了人人关注生态、人人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苏州市创新启动“生态文明进社区”活动,在各街道、社区开展环保科普知识、垃圾分类等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主题活动,推动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四川省蒲江县将低碳环保、绿色生活等内容纳入社区教育范畴,引导社区居民树立生态思维,通过开展“最美民居”评选活动,激励居民将生态文明理念向实践行动转化[3]。

尽管当前我国社区教育在倡导居民生态文明理念和推进生态文明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难点。一是社区居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淡薄,缺乏社区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社区内践踏草坪、乱扔垃圾、挤占公共资源等现象频发。二是社区居民对于生态文明教育的参与度不高。社区居民或是因为相关课程内容形式单一而缺乏兴趣,或是因为不了解参与的途径和渠道而不愿参加。三是公众缺乏对生态环境的了解,缺乏对生态知识的认知。很多人对当前存在的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物种灭绝、气候变暖等生态环境问题没有足够的认知和警惕,很多人不知道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国土日等生态环保纪念日。四是师资匮乏,导致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课程贫乏,进而影响社区生态教育的成效。因此依托社区教育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还应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创新教育载体、丰富教育内容、加强师资培养、挖掘典型案例、建立共建机制,促进生态文明知识的普及,加强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的培育与弘扬。

3 积极探索社区教育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社区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引导大众提升思想意识、养成文明行为,倡导大众形成环保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因此要积极探索社区教育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创新开展社区生态文明教育。

3.1 创新教育载体,营造绿色氛围

多维度创新社区生态教育的形式和载体,让社区生态文明教育更加接地气,贴近生活,使社区居民不断增强对生态文明教育的认知度,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升他们的获得感。一是营造生态文明教育氛围,利用宣传橱窗、展板、宣传册以及新媒体等手段,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潜移默化影响社区居民。在各类线下宣传阵地以及微信、微博等线上宣传平台中,推出生态环保类的相关课程、发布生态文明教育文章,广泛宣传生态文明理念,营造全民重视的生态环保良好氛围。二是以送教进社区活动为抓手,普及居民生态文明知识。将生态文明讲座、生态文明系列课程在社区开展宣讲,将“高大上”的生态文明理念与贴近生活、贴近民众的内容相结合,如垃圾分类、绿色生活方式、低碳循环理念等,使社区居民易于理解,激发大家对生态文明的学习热情,助力居民文明素质的提升。三是启动绿色社区创建、生态文明环保宣传月等主题活动,通过活动使市民和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指导,深入践行绿色新发展理念,倡导民众共同携手,争做绿色生活的引导者、生态文明的推动者,为建设美丽社区贡献力量。

3.2 整合教育资源,丰富社区生态文明教育内容

积极搭建共享互补、资源融合、联动发展的社区生态文明教育共同体,使之在生态文明教育中发挥整体优势,才能更好地实现社区生态文明教育的优质发展。一是结合生态文明建设,整合区域内外各类资源,以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创新开发社区生态文明教育核心课程,包括生态文明基础知识、生态价值观培育、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相关政策等,精心调研和设计教学内容,为社区生态文明教育奠定课程基础。二是拓宽教育范围,通过调研,挖掘具有地区文化特色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将弘扬传统文化与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融合,为生态环保教育注入新活力。三是将社区教育与生态文明教育参观游学及实践体验活动相结合。依托科技馆、劳动实践场所、文化馆、文明实践基地、生态保护区、科研院所等丰富的生态文明教育资源,组织社区居民、家庭共同开展游学、研学活动,开展农耕文化体验、植树活动、废旧物品再利用、环境监测等实践体验活动,让大家在实践中了解自然环境、感受生态文明,将生态文明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

3.3 提升专业能力,加强社区生态文明教师队伍培养

教师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和关键,教师的素质和专业知识直接决定着人才的素质。开展社区生态教育的师资队伍培育,要始终树牢教师的生态文明理念,提升他们的生态文明素养和教育能力,不断推进社区生态教育的发展。一方面,以开展生态文明讲座为契机,对教师进行生态文明专题教育,系统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夯实教师的教学专业基本功。另一方面,以研讨交流、科研活动、生态文明主题沙龙为抓手,启发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整体提升教师的生态文明教育水平。在提升教师自身专业教学能力的基础上,还要多渠道挖掘和培养更多师资,扩充社区生态文明师资库。一是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及教育系统内的优质师资资源,引进有生态文明方面专业知识教师的加入。二是征集志愿者师资,吸收退休教师、社区志愿者、行业专家等积极参与社区生态教育活动。三是坚持“能者为师”的原则,善于发现和挖掘能够任教的社会人才。

3.4 挖掘社区优秀典型,充分发挥榜样带动作用

充分挖掘社区生态文明优秀代表及典型事例,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一是秉承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人的原则,组织优秀个人或集体开展先进事迹宣讲和互动交流,对广大市民进行生态文明主题教育,营造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浓厚氛围。二是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等媒介和平台,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宣传活动,将优秀个人、优秀集体的事迹进行广泛宣传,传播“生态文明好声音”,使广大市民行有示范,赶有目标。三是通过走访调研、社区推荐、自荐等多种形式,挖掘生态环保优秀代表,定期开展生态文明环保优秀个人、优秀组织、先进集体的评选工作,使广大民众能够争优创先,促进社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发展。

3.5 联合辖区单位,建立社区生态文明教育共建机制

整合社区及周边资源,建立社区生态文明教育共建机制,积极协调联动社区或街道内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一是制定生态文明建设共同体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研讨交流会、主题报告会,共商绿色社区的创建工作,合力解决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成果惠及社区及各协同单位。二是组建生态文明宣讲团队。广泛在各单位征集生态文明方面的骨干、专家、爱好者等,组成生态文明志愿者宣讲团,定期在社区开展绿色宣讲,如垃圾分类、文明施工、节能减排、植树护绿等内容。三是整合生态文明建设共建单位的优质资源,组织社区居民进行参观和体验活动。如带市民参观太阳能路灯,讲解其工作原理和意义。通过实践体验和参观,使居民能够深入体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四是建立生态环保志愿服务队。在社区及各合作单位范围内组建生态环保志愿服务队,通过参与生态环保志愿实践活动,实现个人的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体会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社区教育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充分利用社区教育,为每个人提供学习生态文明知识的平台和机会,发挥社区教育在增强生态文明意识、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培养生态文明行为等方面的作用,不断扩大生态文明教育的受众范围,促进生态文明理念的家喻户晓,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文明社区生态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对不文明说“不”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