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珍
【摘要】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共同构成了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既要关注语言的学习,又要致力于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强化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将文本学习、思维发展和语言能力相结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真正实现语言与思维的共生。
【关键词】思维发展 语言能力 英语阅读 文本解读
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涵,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场域,又是将文本内容、思维发展和语言学习有机结合的重要平台。开展语篇阅读教学,应把解读文本信息擺在首要位置,并融合语言表达、思维能力、阅读策略等多个元素,通过有效的任务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接受挑战、体验成功,在掌握知识和发展思维能力的同时,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解读文本,把握思维起点
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学习活动必然伴随着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合作和探究,然而,学生活动并不是自发开展的,它有赖于教师的引导以及在教学内容的深度把握上而实施的教学设计。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学习活动能够使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基础上丰富内心体验,从而激活大脑的思维。
1.开启多元深入的文本解读
英语的阅读教学是一个高度综合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逻辑起点在于教师对于文本的准确解读。语篇解读中,教师既要把握文中的语言知识点,又要关注文本的呈现形式,对于教材的版面构图、文本体裁都应当进行分析解读,从而找出教材本身所要传递的深层意义。
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的Unit 6 An interesting country,不同于单一的文体,教材的前半段是对话,后半段则是文段。这样的语篇承载了怎样的意义呢?对比两段文字,我们发现,两种不同的文体组合在一起,体现了信息获取途径与信息本身这两个维度。在阅读教学时,就要突出不同文体的意义。
课堂以介绍澳大利亚的视频导入,随后师生开展交流:
T: How do you know the information?
S1: I watched TV.
S2: I read books.
S3: I found it on the Internet.
T: The students in the book also want to know about Australia. Let’s see how they know about the country.
这段问答从学生的经验过渡到课文对话,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新事物不仅可以在网上查阅资料,也可以通过阅读各种书籍、询问他人等方式来获取信息。不仅如此,有怎样的文本解读,就会有怎样的阅读教学。对文本的细致把握,也能帮助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明确教学定位,力求把文本内容的学习和训练学生的思维发展相结合。
2.梳理文段的层次信息
文段内容是Liu Tao所查找到的资料,面对信息量颇丰的文字,用“What aspects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a country?” 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知识的学习存在领域的划分,学生回答时谈到了“food”“culture”“animals”“sports”等方面,为即将展开的语篇自主阅读提供了思路。教师出示了以下的问题:
Q: Why do people call Australia an interesting country?
①文章谈论了几个方面?
②每个方面的关键句是什么?
③你能否画出关键词?
以问题引导阅读,用任务渗透策略,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分析文本,思考语段是如何围绕“interesting”展开,又是怎样演绎“interesting”的,并对语段进行信息的梳理以及深入的挖掘,把语言学习与阅读策略、思维发展相结合,凸显文本解读的核心意义。
二、关注语言,发展思维能力
思维的发展离不开语言的支撑,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基于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更依赖于关联性的学习活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运用语言知识理解文本、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对语言知识的由浅入深的理解,在新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让学生的思维得到由浅入深的发展。
1.搭建阶梯,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全面而深入地了解阅读内容,是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提升语言能力的前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具有梯度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文本、加深认知,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批判性的吸收,从而实现思维的发展。
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3 Holiday Fun的教学中,谈起“Holiday”,师生有了如下的对话:
T: Where did you go for your last National Day Holiday?
S1: I went to Beijing.
T: What did you do there?
S1: I went to the Great Wall.
T: How did you feel?
S1: I felt tired. Because there were many people.
T: It seems your holidays are not pleasant.
接着,教师又提问了一个学生。
T: Where did you go for your last National Day Holiday?
S2: I stayed at home. I did my homework and read some books.
T: How did you feel?
S2: I had a lot of fun.
面对截然不同的假期,教师问到:“Why is the title ‘Holiday Fun’?”学生答:“We can have a lot of fun on holidays.”没错,假期我们可以外出旅游,也可以走亲访友,或呆在家中看书休息,只要自己开心,就是“Holiday fun”。
学习文本后,这串问题为学生搭建起深入思考的平台,学生通过自己的真实经历对“Where”和“What”所引导的两个句型问题有了更广阔、更深入的思考空间,结合自己的经历,在真实的情感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了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廣度。
2. 学科融合,深化对主题的认知
英语阅读的教学既要整合语言知识和技能,又要注重文化意识的培养。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融入多学科知识,既能够有效深化阅读主题,还能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综合素养。
执教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6 An interesting country时,教师出示世界地图、南北半球的图片,并作了如下补充 :
T: I’ll give you more information.
It is in Oceania(大洋洲).
It is the 6th biggest country.
It is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南半球).
S1: China is the third biggest country in the world. Australia is not so big as our country.
S2: We live in the northern part. Australia is different.
T: The seasons in Australia are totall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China. When we’re in summer,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Australia?
S3: It’s cold.
T: Yes! Australia is so interesting!
语篇的信息有限,教学中融入跨学科的知识,借助地理、科学等学科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多种信息间的联系,深化对“An interesting country”这一主题的理解,在语言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多元思维的意识。
3. 批判反思,提升思维的能力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形成个人的观点和认知,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在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4 Hobbies一课的学习中,对于文本中的“hobbies”,教师提问:
T: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ir hobbies?
S1: They’re good.
T: Why are these hobbies good?
S2: Because they are good for health and study.
T: Yes, good hobbies can help you to be a better student.
在问答中,学生认识到不是所有的爱好都是积极、有利的,当谈起自己和朋友们的爱好时,学生们也会谈起playing games和playing computer等,但有了前文的认知,学生们便能正确认识各类爱好,并表示会follow good hobbies。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依赖于问题的引导,利用开放性、评价性问题来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得思维视角得到拓宽,思维深度自然就有迹可循,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有逻辑性,不仅能达成语言学习的目标,还能够强化深层理解的能力。
4. 渗透方法,提升思维的质量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策略,在精读文本时,借助思维导图、表格、支架等可视化的思维表现形式整合文本内容,建立起学生容易掌握和理解的信息形式,从而厘清语篇的逻辑结构。学生在不断地运用和体验中,将其内化为一种自然的阅读行为。随着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的能力也会随之提升。
执教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6 My e-friend时,教师用“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 e-friend?”这一问题鼓励学生提问:
How old is he?
What’s his nationality?
Can he play football?
...
学生根据自己的疑问提出了各类问题,而这些问题就成为理解语篇内容的突破点。如何在文本中寻找各个问题的答案?教师选择其中的“Where does he live?”进行示范,并给出策略提示:“边读边画是很好的习惯,它能够帮助你获取信息。”学生的精读任务如下:
①Read carefully.仔细阅读;
②Underline answers.用不同的标识画出问题的答案。
在核对答案时,教师设计在黑板上呈现思维导图式的板书,并引导学生边回答问题边思考:文本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e-friend”的?借助板书上的思维导图,学生能够很快整理、归纳文本中的碎片化信息,在头脑中形成介绍人物的结构模式,从而搭建起语言的支架。学生有了清晰的思路,对文本的理解也更为深入,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延伸拓展,深化思维水平
学生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仅限于文本阅读中,还应延伸到阅读教学之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语言能力有效设置拓展活动,通过关联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批判、评价、创新等活动,在充满挑战性的任务中实现知识的迁移,强化语言的运用,以此检测本堂课的学习效果。
在执教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6 My e-friend文本教学后,教师提问:
T: Some of us don’t have e-friends. But we all have friends. Who is your friend? How old is he?
T: What do you usually do together?
T: Can you introduce your friend?
“friend”这一主题与阅读内容紧密相关,它更真实地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的语言新知来完成任务,实现了对文本主题、语言知识的延伸,又能深化理解“friend”这一主题:我们需要朋友,所以要珍爱朋友、珍惜友谊。拓展活动也给学生来正能量,通过人文教育完成了对本课阅读教学的价值目标引导。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关注语言学习与思维发展,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出发,以文本解读为起点,在问题的引领下强化语言学习,借助话题关联的延伸活动,实现对思维的训练、发展和提升,让英语阅读教学真正实现语言与思维的共生。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文靖东路小学)
3792500338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