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阅读教学策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2022-03-11 23:54林琳
阅读(教学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学习能力提升策略阅读教学

林琳

【摘要】阅读是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重要基础,是学生了解各种信息的主要渠道。有效的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思维模式,还可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因而,聚焦阅读教学,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试从促进求异思考、组建学习小组、鼓励自由联想、掌握朗读技巧、做到读写联结五方面聚焦阅读教学,探索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以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学习能力 提升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下,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对传统教学理念的优化和改革。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时,更应转变教学方式,聚焦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本文将重点探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以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促进求异思考,培养发散思维

汉语言本身博大精深、意蕴丰厚,这意味着语文是一门充满创意色彩的学科,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很难感受到语文学科的创意性。究其原因,与教師未能在阅读教学中有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密切相关。对此,笔者以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提倡“唯一论”,而应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田忌赛马》一课教学为例,这篇课文以战国时代为背景,主要讲述了齐国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的故事。在自主探究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从文中发现关键信息,思考田忌是如何在赛马中反败为胜的。为了降低阅读难度,教师先引导学生分析赛马双方的马匹情况。通过仔细阅读,学生找到了如下信息:田忌和齐威王各有上、中、下三匹不同等级的马。接下来,教师让学生回答之前提出的问题:为什么田忌可以扭转败局呢?学生发现,因为田忌调整了马的出场顺序:在第一局时,利用田忌的下等马对战齐王的上等马;第二局时,利用田忌的上等马对战齐王的中等马;第三局时,利用田忌的中等马对战齐王的下等马。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田忌不采取课文中的赛马策略,还能如何胜过齐威王?然后,教师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着画一画、写一写田忌赛马的所有可能的应对策略。经过反复的试验,学生发现:除了课文中提到的这种方法,其他的策略全都不可行。通过多角度思考问题,学生对博奕论思想有了初步认知,其求异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教师从田忌赛马的策略入手,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验证不同的策略是否成立,同时激发学生思考更多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其求异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将得到切实提高。

二、组建学习小组,发展合作能力

合作能力是学生的一项重要学习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能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引入小组合作模式以后,教师还需要确保分组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对此,教师应从学生的阅读兴趣、学习能力、语文基础等角度进行合理分组,做到小组间同质、小组内异质,这样才能提升小组合作的效果。

如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一文时,可采取小组合作模式优化课堂。首先,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学习情况将学生合理分配,使其形成异质学习小组;接着,教师给学生布置文本初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梳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并将不认识的字词批注出来。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再次阅读文章,给学生布置探究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思考和讨论:(1)作者有什么新的发现?(2)为什么草地会变成金色?(3)标题“金色的草地”在文本中还有哪些深刻的内涵?学生围绕这些重要任务展开探索,有的学生负责记录小组成员的观点,有的学生思维灵活,可以提出全新的思考角度。在完成讨论以后,教师引导各个小组的学生汇报本组的讨论成果,小组间互相质疑与补充。通过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既提升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又能使学生的阅读走向深处。

三、鼓励自由联想,提升审美能力

蔡元培先生曾经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观点。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究竟美育有多重要,审美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又有着怎样的价值和意义?事实上,如果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审美能力,这种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将会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变成学生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由于语文教材中收录的课文大多具备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文质兼美的特征,蕴藏着丰富的审美因子,教师不妨从教材出发,借助凝练的文字、优美的意境,鼓励学生自由联想,感受美,欣赏美,表达美,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歌时,其中有一句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整首诗赏析的关键处,诗人将满腔离别之情融汇于这看似寻常的景色描绘中,寓情于景,体现出极为深邃的意境之美。为了锻炼学生的联想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小环节,要求学生以“假如我是李白,我此刻面对的是怎样的场景?”这一假设进入诗歌的意境。学生便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挥舞着想象的翅膀遨游在诗歌的天空:三月,长江两岸,蝴蝶翩翩起舞,百花肆意盛开,江面波涛阵阵,千帆匆匆而过。我遥望着你所在的船只渐行渐远,心中有万语千言,却不知从何说起,于是只能目送着你远去,我如同一尊雕像般沉默。通过对诗歌画面的奇妙想象,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感知也在逐渐深入,并在潜移默化间体会到诗歌中蕴藏的审美元素。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在教学诗歌这类体裁的文本时,并未按照常规的教学思路,而是不断地丰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场景或意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受到审美熏陶,其审美能力也会随之提升。

四、掌握朗读技巧,锻炼朗读能力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提出“美读”的理念,并从科学的角度阐释了“美读”的具体原则:读者不仅需要“得其法”,和作者存在内心深处的共鸣,懂得“换位思考、设身处地”,还需要做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正确示范,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知道在何处重读、何处弱读、应该读出怎样的情绪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这篇课文时,教师可通过各种不同的朗读方式,让学生感受课文文字的凝练、意境的优美。以第3自然段为例:首先,教师向学生进行示范朗读,让学生感受教师的重读、弱读情况,同时引导学生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接下来,教师让学生诵读文本,思考这一段为什么美、美在何处。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可以从“协调有序”这一个非常凝练的词语体会到那么多人不慌不忙走搭石的场景。之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协调有序”这个词语的优美、准确。教师和学生展开合作朗读,教师读前一句,学生集体朗读后一句,而这种合作会产生一种联动效应,仿佛学生真的置身于走搭石的行列中。在这个环节后,教师将学生划分成4个小组,再由4个小组配合朗读,而教师则在旁边进行语言提示:“前面的同学走得慢一些。”“后面的同学快跟上。”“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跟上去。”“走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千万别掉到河里了。”借助这些描写场景的句子,让学生感受人们不慌不忙走搭石的和谐情景,课堂也因而变得和谐美妙。

学习语文必须具备良好的朗读能力,朗读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语感,还可以使学生通过朗读感知课文语言之美,想象场景的美,体会意境的美。作为语文教师,应当追求“美读”的境界,让学生不仅掌握朗读技巧,更让其享受朗读的快乐,感受文本之美。

五、做到读写联结,培养表达能力

阅读是表达的基础,语文核心素养中所提出的“语言建构与应用”要求,只有在学生的阅读与表达中才能得以更好地落实。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与表达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利用阅读教学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帮助学生提升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发掘读写联结点,捕捉利于开展读写训练的教学契机。当文本中存在好词佳句时,可让学生在积累的同时进行仿写,让学生感受经典作品的魅力;对于结构精巧的文本,教师可让学生学习其写作技巧,模仿着进行谋篇布局;对于文章中并未提到的部分,教师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补白”……如此种种,既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进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力,又可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这篇课文时,教师首先给学生布置阅读文本的任务,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批注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者作者描写的极为经典的词句,为学生后续的互动讨论夯实基础。为了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文本,教师还可以通过大屏幕为学生呈现一些相关的画面。在课堂讨论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找到的好词佳句,如“芭蕉、衣襟、妩媚、参差、月光下、紫的朦胧、白的潇洒、伏案、淡淡的幽雅的甜香”等。在学生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教师要求学生模仿这些词汇创造新的句子,还可以结合文本进行仿写,做到仿写有范、想象有根。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只是停留在知识传授层面,更需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本文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基础,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提出了5项具有可行性的建议,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合作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实验小学东区校)

3871500338260

猜你喜欢
学习能力提升策略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