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教育在素养时代的创新探索

2022-03-08 19:54张晓东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2年8期
关键词:相互促进习惯养成

【摘 要】习惯培养是一个古老的教育命题,也是一个永恒的教育命题。习惯培养尽管看起来显得很简单,实际上却真的并不简单,是小学教育中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对学生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信息时代可以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推进习惯教育,不仅可以让核心素养落地,还可以形成新时代的习惯教育样态。

【关键词】习惯养成;素养培育;相互促进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63-0022-03

【作者简介】张晓东,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南京,210015)研究员。

习惯培养是一个古老的教育命题,也是一个永恒的教育命题。习惯培养尽管看起来显得很简单,实际上却真的并不简单,是小学教育中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对学生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南化实小”)长期关注儿童的习惯教育,以“习惯成就人生”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构建了习惯教育的育人体系,形成了学校的文化标识,尤为可贵的是,他们希望在新的时代把习惯教育推上一个更高平台,为此,富有创造性地开发了“城市传媒”实践创新中心这个载体,重点指向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以此为例、深入研究、力求突破,积极探索如何在核心素养时代,让习惯教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深化,并有效促进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地。

一、信息时代对儿童学习提出挑战

当前的时代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革,信息和信息技术以全新的方式对社会发展产生着巨大影响,推动信息化在全球得以实现,信息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元素和核心组成部分,也成为这个时代挥之不去的发展底色。在今天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承载和传递信息的媒体也多得让人眼花缭乱、无暇应接。人与人之间信息交往越来越频繁,人与人之间交流与日俱增,远隔万里都能够进行信息的深度交互,导致信息在诸多领域都产生了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从这种意义上而言,现代社会是靠信息生存的时代,信息已经成为人们的竞争资本和真正财富。我们的小学生是信息社会的“原住民”,他们无法离开信息而存在,丰富的信息为他们的学习与成长提供了取之不竭的资源,成为他们的学习载体、学习内容和动力源泉,掌握与运用信息成为他们的学习与生活方式。

需要警惕的是,任何事物都需要辩证地看待。海量的信息既是资源,让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也是一种强大的外部干扰,让他们在扑面而来的信息面前无所适从,还可能与最重要的事情擦肩而过。“注意力经济”概念的发明者、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认为:“在一个信息丰饶的世界里,信息的富裕就意味着其他什么东西的匮乏,亦即信息所消耗之物的短缺。信息消耗了什么是显而易见的:它消耗的就是其接受者的注意力。因而,信息的富裕会导致注意力的匮乏,形成了某种在信息资源过剩中有效分配注意力的需要。”[1]“注意力经济”既是对注意力的捕捉,更是对注意力的削减和损耗,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我们不太可能同时做几件事、同时关注几个事物,因此,如何正确地选择、处理与分析信息成为小学生重要的素养之一,成为他们更好地展开学习理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二、习惯是不可缺少的第二天性

我们经常说“三岁看老”,通过什么来看到老呢?不可能是鲜明的价值观念,因为对于三岁的孩子而言,那时的价值观还远远不成熟、不清晰,而能够看到的是那些最基本的行为习惯!习惯是人不可缺少的第二天性,是一种既显现又隐秘的力量,说它显现是因为清晰可见;说它隐秘,是因为它可以固化一个人的行为,而被固化下来的行为就成为他的自身文化,而且这种文化可能被终身携带,并且在所有的场合产生作用。因此,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才说:“从小养成这样的习惯还是那样的习惯绝不是小事。正相反,它非常重要,或者说,它最重要。”[2]强调习惯对人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轻视知识,小学生当然要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只是所学的知识最终总要外化和运用,习惯就是知识外化的重要体现,尽管不是知识外化的全部,更为重要的是,良好的习惯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

在小学阶段特别需要关注学生的习惯培养,这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高度相关,因为这个时期是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对后续中学和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具有奠基性的作用。小学生的行为习惯贯穿其学习生活的全过程,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一个孩子之所以学习的效果优于他人,主要就是他有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有助于完善他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模式。而且,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习惯有好坏,好的习惯对人产生积极的作用,坏的习惯恰恰也会让人受害匪浅,甚至某一种坏习惯会让一个人终身发展不顺利。正因为习惯极为重要,正因为习惯有好坏,所以教育就可以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教育存在的目的就是要改变坏习惯、养成好习惯,把习惯培养当成重要的切入点,以此撬动学生学习生活的整体变革,进而促进学生一步一步地健康成长。

三、在习惯形成中走向素养培育

习惯培养固然非常重要,可以为人的一生奠基,但是,习惯形成之后教育的任务就结束了吗?恐怕还不能这样想。雅思贝尔斯认为:“我们生活在形成习惯的过去之中,不断形成和打破习惯是我们此在生成的坚实基础,没有习惯为底蕴,我们精神的每一步进步将是不可能的。”“生成的静态形式即习惯,动态形式即超越。”[3]习惯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固化,会在相类似的情境中反复呈现,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习惯会影响甚至阻碍进一步的发展与创新,因为它会让人始终处在同一个思维和行为层面,不具有生长提升的空间。所以,习惯是一把双刃剑,对学生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带来消极的束缚作用。怎么让习惯走向学习和人生成长的深处,对学生发展产生更加重要的影响,这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素养的提出就是对习惯的发展与升华,或者说是在良好的习惯培育中让素养落地,再或者说是以素养引领习惯的培养。所以,要想在新时代实现习惯的“动態超越”,完全可以从素养视角思考与认识习惯教育。素养与习惯之间有重合之处,都可以外显出来,体现在学生的良好行为之上,但两者也有不同的关注点和侧重点。一般说来,习惯更强调外在的行为表现,而核心素养则由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三个部分组成,这三者尤其是前两者是行为习惯背后的内隐支撑,并且在不同的情境中借助行为习惯表现出来。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以从学生们的良好习惯开始,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一点一点地把习惯渐渐养成,变成一些在信息时代的良好习惯,习惯养成的过程之中,必备品格自然而然地内在其中,关键能力则附着在习惯之上表现出来,这样就可以从习惯培养走向素养培育。南化实小就是在努力进行习惯培养的深化研究,不仅在原来的基础之上推进习惯教育,又为素养落地找到重要的抓手和载体——行为习惯。

四、自身文化生长出的操作方案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校的环境中,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他心爱的东西,只有在这个条件下他才会珍视别人所创造的一切,这个真理已成为我们的一条教育原则。如果你的学校里有500名学生,那么校园里就应当有500棵树,或500丛灌木,或500株玫瑰,让每个学生都在这些花木上倾注他的心血。”[4]只有找到吸引孩子的东西,他们才愿意接受教育,才把外在的引导变成了自我教育和自主学习,才会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信息素养的培育更是如此,尽管信息无处不在,但是,如何让信息的学习与处理真正成为孩子们的素养,对他们产生重要的教育意义,特别需要对信息素养的培育进行整体设计,而且,还必须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和选择,让每个孩子在对学校教育有一种美好向往的过程中,愿意学习、乐于学习,从而获得应该具备的素养。

信息素养培育看起来是一个具体的培养点,但是,却不能就事论事,就信息素养培育谈信息素养培育,要从综合育人的角度,充分结合学校原有的办学文化,进行系统性的思考与设计,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培育信息素养,还可以让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迁移,对其他素养产生积极的影响。南化实小借助“哈比特城市传媒”实践创新中心,这个从学校习惯教育文化脉络延伸出来的重要载体,试图从“全息、全效、全员、全程”四方面进行实践探索,形成了“四全”育人信息素养培育模式,通过生动活泼的操作策略和活动,努力实施“跨学科主题式”课程、“跨媒介融合式”课程、“全场景浸润式”课程,希望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亲近信息时代、获得信息素养的“那棵树”“那丛灌木”“那朵玫瑰”。同时,考虑到环境对学生信息素养培育太重要了,他们还特别强调打造校园文化微传播圈,把孩子们包围在蕴含正能量的信息文化中。

【参考文献】

[1]周宪.美学及其不满[J].文学评论,2020(6):63-71.

[2]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37.

[3]雅斯贝尔斯. 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15.

[4]蔡汀,王义高,等.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4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779.

猜你喜欢
相互促进习惯养成
职业技能教师与职业院校的需求差异性探讨
养成教育之我见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几点做法
高中物理的“举一反三”学习法
山东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论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让“量化”更加的“亮化”
美国双语教育历史演变
寓研于教 以研促教 教研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