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程执行力—关于分层教学的探讨

2022-03-05 09:49张方锁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一元二次方程实数执行力

张方锁

(中科院上海实验学校 上海 201899)

研究背景:2021年7月底,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双减政策中明确指出:“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合理调控作业结构,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在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只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愉悦高效的课堂,作业优化设计,才能为学生真正减负。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把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主动学习,发现和提出问题,最终让学生由厌学为到爱学,由爱学到会学、善学、巧学,最终达到乐学。根据学生能力高低等各个方面因素的差异,实施分层的教学模式,是值得大家探讨的提高课程执行力的一种途径和方式。

笔者尝试实施分层教学模式,也是源于在初中教学中遇到一类棘手的现象,学生升入八年级以后,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多,学科难度的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严重。不少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接受能力和学习习惯差异较大的状况而束手无策,导致产生教师教无信心,学生学无兴趣的不良局面。笔者从事八年级数学的教学工作时,教学过程中遇到了此类情况,为了打破僵局,改善两极分化的现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在当时所任教的八(2)班采取了分层教学的做法,提高了课程执行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下面主要分享下实施分层教学的几个方面和体会。

1 实行诊断分类,对准目标激励

首先回顾每个学生在六、七年级数学成绩和能力的总体情况,结合当前每个学生实际数学现状的了解,根据学生智力、基础和学习态度等多方面的分析,将学生大致分成三种类型:A类: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B类: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类: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根据科学较为客观的三种类型的分类,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予以不同的目标要求,对A类学生是“小综合、多变化、主动走、促能力”;对B类学生是“慢变化、多练习、小步走、抓反馈”;对C类学习困难的学生是“低起点,补台阶、拉着手、多鼓励”;这种分类也会随着学生日常课堂和课后作业反馈情况的变化,并在每次阶段测试后,实行阶段性调节,对部分学生的类型做些改变,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处于对其发展具有最佳影响的层次上,也能树立学习数学的良性竞争意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勇气。

2 实行分层施教,激发学习兴趣

实施了精准的学生分层后,在教学的主战场课上,利用仅有的四十分钟高效的完成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满足A、B、C类学生不同的需求,通过什么途径来达到预期的分层目标是个关键。教师需要实行分层备课,钻心研究教材,既需要有整体的单元设计,又需要对每节课的每个知识点细化,设计教学内容有层次感,尽量让不同类学生各有所需,从而落实分层教学目标要求。对C类学生只要求掌握最基本的、最主要的知识内容;对B类中等生要求在熟练上下功夫,注意发展分析综合能力;对A类优生要求深刻理解,灵活运用。例如在《17.4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的某一节课时中对学生要求可分为三个层次:

层次1:(C类学生掌握)会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分解二次三项式,掌握其格式、步骤。其运用公式的如下:ax2+bx+c=a(x-x1)(x-x2),a≠0,x1,x2是ax2+bx+c=0 的两个实数根。

层次2:(B类学生掌握)要求在层次1的基础上,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层次3:(A类学生掌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在层次1、2的基础上,会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处理知识综合问题。

3 实行分层作业,多设问题台阶

作业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检验课堂成效的重要手段,科学严谨设计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也是分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为了让每个类型的学生对课堂上应该掌握的内容落实到位,真正实现目标匹配。根据分层建立的教学目标,对同一教学内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作业数量和内容形式上应有所不同。笔者适当采用了习题分组法,将数学基础知识,技能、方法和思想融于不同层次的题组中,让学生在解答不同层次的题组中,接受、掌握、巩固数学的概念、定理、公式,进一步总结规律。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上“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在做事,人人有成功”。例如上面所述的那节课的练习我们可以这样设计:

第一组:1.下面几个多项式在实数范围内不能分解因式的是( )

A.x2x1 B.x2+x+1 C.x2+4x+2 D.x27

2.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

(1)4x27+1 (2)9y2+6x 1

第二组:1.如果一元二次方程x26x+4=0的两实数根分别为 x1,x2,

那么:x1+x2=( ),x1·x2=( )

2.如果关于x的方程2x27x+m=0的两个实数根互为倒数,那么m的值为( )

第三组:1.已知x1,x2是方程x29x+18=0的两个根,那么x1x2=()

2.对于一元二次方程x2(2k 3)x+2k 4=0

(1)当实数k取什么范围时,方程有两个正根;

(2)当实数k取什么范围时,方程有两个异号根,并且正根的绝对值较大。

其中,第一组题目供C类学生练习,第一、二组题目供B类学生练习,第一、二、三组题目供A类学生练习。

4 实行分类辅导,运用学生资源

双减政策出台后,学生在校做作业的时间更加宽松了,对于各类型的学生,除在课堂上分层施教外,在课外还要做适当的分类辅导,对于优秀的学生,在作业上增加有启发性、综合性的思考题,使学有余力的优生发挥潜力,提高他们的综合解题能力。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老师实行面对面的批改,并设计单一知识的强化作业,采用“低起点,补台阶”的方法,来降低他们学习的难度。对于平时的课堂练习,难度不大的题目可以由A类型的学生帮助C类型的学生,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不同类型的学生的进步。

通过几个月的实践操作,对分层教学前后八(2)班的各类学生数量分布统计结果如下:

A类学生人数 B类学生人数 C类学生人数 班级总人数分层教学前 6 25 13 44分层教学后 10 28 6 44

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初二(2)班的A类、B类、C类的格局发生了些变化,A类、B类学生人数都有小幅的增加,C类学生人数有了明显的减少。这表明分层教学后A类、B类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越来越浓,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C类学生也对数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样持续下去,C类型的学生会慢慢减少,整个班级的数学水平在稳步提升。八(2)班的数学成绩在整个年级里也开始崭露头角,达到了预期的分层教学的目的,提高了课程执行力。

分层教学,它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注重教学对象,坚持以学生为本,老师为主导的原则,尽最大的可能使各种类型的学生得到发展。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其实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是一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分层教学模式,能很好的利用这个资源,整合好这个资源,就能提高各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助于差生向优生的转化。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方式,从而提高课程执行力,实现真正的减负增效,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

猜你喜欢
一元二次方程实数执行力
“实数”实战操练
做到三个“必须坚持” 提高地方人大执行力
认识实数
分分钟,帮你梳理一元二次方程
比较实数的大小
执行力是『干』出来的
合理赞扬提高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