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生活化的实施策略初探

2022-03-03 05:53洪志璇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幼儿活动科学探究生活化教学

摘 要:幼儿科学探究活动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把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幼儿进行初步科学探索的对象。在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生活既是科学活动的内容,又是科学活动实施的根基。因此,教师要营造和利用生活化的环境,挖掘生活中适合幼儿探究的内容,捕捉生活中的科学探究契机,从多种角度指导幼儿开展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进而有效实现幼儿科学教育的生活化。

关键词:幼儿活动;科学探究;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01-0037-03

引  言

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是指以“探究”为核心思想开展的各类幼儿科学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一、营造生活化科学探究环境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科学教育活动强调幼儿学习的操作性、探究性,环境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对此,教师应精心营造幼儿园的科学活动环境,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真正融入科学探究、操作的过程中,最终掌握一定的科学探究技能[1]。

(一)让墙面吸引幼儿踏入科学的世界

幼儿的发展是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墙面是促进幼儿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环境”。基于此,我们建立了“科技长廊”,在幼儿触手可及的地方创建了“雨水净化DIY”“吸水大赛”“镜子的秘密”“大家玩管道”等科学操作互动墙。这些墙面就像一本立体的无声教科书,吸引着幼儿动手动脑,使其在一遍又一遍的尝试、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感受到科学探究的趣味性,自然地步入水、电、光、影、力的科学世界。

(二)使科学区成为幼儿操作探索的阵地

科学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探索的另一领域,在幼儿科学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各种生活材料是幼儿现成的学习资源,教师可收集丰富的生活材料投放到科学区,让幼儿进行操作,并引导他们进行探索。例如,教师可以提供电池让幼儿学习安装,让手电筒亮起来,使电动玩具动起来,让灯泡发光,让手持小风扇转动起来,使其感知简单的电学现象;提供玩具汽车、木板等材料,让幼儿玩“哪辆小车开得快”的游戏,引导幼儿对小车从不同材质、不同高度的坡道滑下的不同现象进行观察、比较,促使幼儿探究其中的奥秘;收集各种玻璃瓶,让幼儿用筷子敲击,听听声音有什么不同,再把玻璃瓶装上不等量的水,听听声音又是什么样的。到了中大班阶段,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给幼儿提供一些低结构材料,引导他们“一物多玩”。例如,教师可以收集各种各样的纸,折叠成纸船,探索纸的吸水性;引导幼儿将其折叠成纸桥,探索纸的不同变化与承受力之间的关系;引导幼儿将其折叠成纸杯,探索纸杯传声筒、纸杯叠叠乐等多种玩法;提供扑克牌,引导幼儿探索利用纸牌搭建简单结构,当“扑克建筑师”……这些做法在幼儿园科学区奏响了“生活化的乐章”。活动中需要使用的道具在生活中随手可得,又具有很大的探索空间,让幼儿玩起来乐此不疲,在看一看、听一听、试一试、做一做的过程中初步发展自身的探究能力。

(三)把自然角变成幼儿观察探究的乐园

自然角是班级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幼儿提供每天接触、长期观察、亲自管理、动手操作的机会,是幼儿随时可用的实验室,也是幼儿深入地进行科学探究的好场所。我们创设了丰富多彩的自然角,设置了种植区、实验区、观赏区、饲养区等多个区域。在种植区,我们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选择西红柿、茄子、辣椒、玉米等蔬菜,让幼儿照料植物,组织幼儿连续观察,从种子开始,记录它们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的全过程。在饲养区,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分别饲养了乌龟、金鱼、蜗牛、春蚕、蚯蚓、蚂蚁等小动物,把自然角变成幼儿观察探究的乐园。

二、挖掘生活化的科学探究内容

(一)選择贴近生活经验的内容,开展科学探究集体活动

只有选择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并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经验的科学探究内容,幼儿才会感兴趣且能够通过自己的探究有所发现和获得经验。

小班幼儿的活动范围较小,但他们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根据小班幼儿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选取幼儿平时生活中喜欢的玩具、动物、食物等开展科学活动[2]。

例如,在幼儿刚入园时,教师可以开展“玩玩具”“风车动起来”“吹泡泡”等活动。幼儿往往喜欢小动物,因此,教师可以开展“亲亲小兔”“可爱的小乌龟”“可爱的小鸭”等活动。这些活动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接受水平,他们在探索中容易获得成功,能发现和感觉到周围世界的神奇,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参与科学活动的浓厚兴趣。

中班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生活中时有接触但不太熟悉的事物更容易表现出强烈的探究兴趣,喜欢观察特征明显、有变化且好玩的事物与现象。“各种各样的刷子”“各种各样的杯子”“各种各样的筷子”“各种各样的纸”等活动能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方法,体验工具带给人们生活的便利。中班幼儿对科学小实验也非常感兴趣,对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活动能专注地探索,因此,教师可以开展“纸屑吸起来了”“糖不见了”“沉与浮”“水莲花开”“转起来”“奇妙的降落伞”“有趣的传声筒”等一系列活动。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日常能接触的自然、生态现象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如借助课堂开展“会预报天气的动物”“雨从哪里来”“好玩的风”“把水变干净”等活动,让幼儿通过课堂学习,初步了解如何应对自然的变化,巧妙地将这些科学原理应用于生活中。

(二)基于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开展科学主题探究活动

科学主题探究活动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围绕科学领域中幼儿感兴趣的某一个探究点,深度持续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小班幼儿对食物很感兴趣,我们开展了“甜甜蜜蜜”主题活动,进行“各种各样的糖果”“制作饮料”“哇,彩虹糖”“神奇的包装袋”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开展主题活动“有趣的蛋宝宝”,进行“各种各样的蛋”“生蛋与熟蛋”“蛋宝宝站起来”“蛋的沉浮”“不倒翁”等科学探究活动。针对中班幼儿,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欢乐雨世界”,进行“雨的形成”“雨天的宝贝”“小小气象员”“雨的秘密”“和小雨一起玩”等科学探究活动;开展了主题活动“有趣的光影”,进行“影子在哪里”“神奇的影子”“我和影子来跳舞”“光影朋友”等科学探究活动。针对大班幼儿,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一切都在变”,进行“会变的面粉”“把水变干净”“变化的天气”“颜色的变化”“大变小,小变大”“发光的物体”“影子的变化”“小电影”等科学探究活动;开展了主题活动“与自然对话”,进行“会预报天气的动物”“寻找大自然的色彩”“纹理的世界”“叶的纹理”“苋菜,做染料”“收集雨水”等科学探究活动。这些生活化的科学主题探究活动,促进了幼儿在科学领域的深度学习与探究。

三、捕捉生活中的科学探究契机

幼儿的一日生活丰富多彩,存在着许多科学教育的契机。教师要树立“时时处处有教育”“方方面面有科学”的观念,一方面要关注、支持和引导幼儿自发地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探究活动,另一方面也要利用各种机会引发幼儿对某些有趣的事物和现象的关注。

比如,一次中午在操场上散步时,圣翔和荣濠追逐了起来,笔者刚想制止他们时发现他们是在互相踩影子。于是,笔者让幼儿们就地玩一玩踩影子的游戏。游戏结束时,笔者问:“为什么会有影子?”修远说:“因为太阳公公照在我们身上。”“谁也有影子呢?”幼儿们开始在四周找影子。他们找到了滑梯、大树的影子,都为自己的发现兴奋不已。笔者又问:“影子是不是天天都在呢?”“是的,我经常看到”“不对,有时候没有”幼儿们七嘴八舌地争了起来。“那我们明天再找一找好吗?”“好。”在笔者的引导下,幼儿对影子这一现象产生了兴趣,有关光影的一系列科学探究活动也应运而生。

一次下午起床穿衣服时,佐佐忽然大声说:“哎哟,好痛啊,我被电到了?”旁边的几个幼儿赶紧围过来七嘴八舌地问:“电在哪里,我怎么没看到呀?”佐佐说:“在我的毛衣上。”“佐佐,你有没有受伤?妈妈说电很危险,被电到会死人!”“我上次穿毛衣时,也被电到了,像闪电一样。”……这时,一旁的浩欣不紧不慢地说:“我爸爸说了,那是摩擦起电。”“老师,什么是摩擦起电啊?”看到幼儿们迷惑不解的眼神,笔者调整了下午的活动内容,开展了“摩擦起电”活动。笔者就地取材,在活动室里收集了塑料吸管、塑料梳子、竹筷子、纸屑等材料,引导幼儿进行操作。当看到被摩擦后的塑料吸管、塑料梳子把纸屑吸起来,幼儿们非常兴奋。通过操作,幼儿亲身感受到了“静电”的现象,不仅解开了疑问,增长了科学知识,还充分体验到“科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一天下午,笔者原计划带着幼儿到户外玩滑梯,但是还未走到滑梯,草坪上很多一团一团似棉花的东西把幼儿吸引了过去。幼儿纷纷捡起并放到鼻子前闻一闻,“嗯,没有味道”;捏一捏,“哦,毛茸茸的”;把它往上一甩,“啊,它飞起来了”;用嘴巴一吹,它越飞越高;追着它跑,等落下来再用手接住……悠扬说:“这是蒲公英。”楷霖说:“好像是棉花。”这到底是什么?它是从哪里来的?它为什么会飞呢?原来,这是种在幼儿园围墙外的美丽异木棉树的棉絮,随风飞到了二楼滑梯周围的草坪上。笔者把握机遇,拓展和生成科学探究课程“飞来的棉花”,开展科学活动“美丽异木棉”,引导幼儿观察认识美丽异木棉树;开展科学活动“飘飘落落”,使幼儿对物体飘落现象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开展主题探究活动“种子的旅行”,使幼儿了解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这些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探索植物奥秘的兴趣。

四、把探究活动贯穿到家庭生活

我们开展的许多探究活动是反映幼儿生活的,但幼儿不只是生活在幼儿园中,家庭生活中也充满着科学探究的机会。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可以发动家长,共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3]。

首先,鼓励家长带领幼儿走入社会生活,引发幼儿对天文地理、自然景观、花鸟虫草、科学技术的探究。例如,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到公园游玩,观察一年四季花草树木的变化,在草地上看蚂蚁、找蜗牛;一起放风筝,感知和体验风的作用。家长还可以带领孩子到“社区农场”,春季看春耕播种,夏季赏荷花和捉泥鳅,秋季去地里拔萝卜和挖地瓜,参观豆腐的生产过程,亲身体验磨豆浆;带领幼儿参观汽车4S店,乘坐动车、轮船、飞机外出旅行,激发幼儿对交通工具的兴趣。这些探究活动可以开阔幼儿的眼界,丰富幼儿的科学经验和生活经验。

其次,引导家长在生活中对幼儿实施科学启蒙教育。例如,在开展主题活动“香香甜甜的水果”前,教师可以请家长带孩子参观水果店,认识各种各样的水果;一起洗水果,做做“沉与浮”的小实验,初步感知物體的浮力现象;切(剥)水果,感知水果的特征;给水果削皮、榨汁,体验工具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品尝水果,感知水果的味道;把西瓜、草莓等水果的种子种在土里,试试能否“种瓜得瓜”。又如,新冠疫情发生后,体温计成了保护我们的必备“武器”,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认识额温枪、耳温枪、水银体温计等体温测量工具,了解体温计的用途,学习体温计的使用方法。家长还可以购置温度计,引导孩子观察记录气温,归纳总结一年四季气温的变化,使其初步懂得根据天气状况、温度变化增减衣服,了解天气特点与人们生活和活动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活动使幼儿认识到科学既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

结  语

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生活化策略的实施是一个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践的探索与反思过程。“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是科学探究活动生活化的基本理念,“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和素养”是价值取向。教师应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加强生活与科学活动的联系,激发幼儿爱科学、玩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高晓萍.谈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生活化教学开展策略[J].考试周刊,2021(74):151-153.

齐晶晶.生活化科学集体教学活动为幼儿的探究学习赋能[J].幼儿教育研究,2021(01):18-20.

作者简介:洪志璇(1977.11-),女,福建石狮人,任教于福建省石狮市第二实验幼儿园,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幼儿活动科学探究生活化教学
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存在的几个偏差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有效提高幼儿活动安全性的一些策略
多措并举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