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初探

2022-03-03 14:28李德权陈文硕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基础教育综合实践活动问题及对策

李德权 陈文硕

摘 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教学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平台,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科学性。文章分析了当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存在的问题,结合作者实际教学工作经验,提出了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问题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基础教育;综合实践活动;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01-0089-03

引  言

在新课程标准指引下,小学教育工作者应关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发,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平台,提升学生将学科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当前,许多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视不足,在配套资源建设方面的投入有限,难以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因此,学校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思路,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存在的不足进行教学改革。

一、当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缺乏重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强化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课程,但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长期影响,很多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视明显不足。综合实践活动课虽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很有帮助,但是在提高学生考试成绩方面没有明显的效果,目前许多学校仍以提升学生考试成绩为教学重点,忽略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育价值。因此,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设置方面缺乏合理性,课时较少,对综合实践活动课重视不足。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师资力量有限

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组织者,也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部分学校在师资力量建设方面投入不足,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也比较有限,导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个人素养难以满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需求。当前,许多学校没有建立科学的教师培训机制,很多教师无法紧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思路。部分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认知不够深刻,在教学过程中习惯以自身的讲解为主,忽略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往往会导致教学内容枯燥,课堂气氛沉闷,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缺乏丰富教学经验的情况下,很难根据学生成长需求设计有价值的实践活动,最终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流于形式[1]。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配套资源有限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在基础教育建设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多,但是许多学校将建设重点放在了学科课程方面,忽略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所需要的相关教学资源。综合实践活动课本身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广泛,如网络技术、道德与法治、生活常识、社会秩序等,但学校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用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资源十分有限,并不能保证学生获得所需的全部资料。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环境相对封闭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通常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雖然教师能够对学生的活动起到监督和引导的作用,但学生仍需要有充足的自我探究空间。例如,有时学生要在校外进行实地考察,以此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教师很难做到关注到每个学生。与此同时,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对事物的认识不足,在开放性的环境进行活动时缺乏安全意识。因此,许多学校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将课程环境与社会环境完全隔绝,忽略了社会环境中有利的一面,只让学生在学校范围内进行实践活动。这导致学生无法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实践活动,难以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本教学原则

(一)以生为本原则

以生为本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本原则。授课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并通过合理的指导让学生获得全新的体验。为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成长情况及生活经验,尽可能地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项目,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主动融入活动。教师还应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上的师生互动,并且与学生保持高频沟通,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及时解决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提出的问题。此外,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教师需要优化实践形式,给学生更加全面的学习体验。以生为本意味着教师需要做好学情分析,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成长环境和学习能力,使外向且善于沟通的学生能够发挥主导作用,使内向的学生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同时,教师也需要从文化教育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课程学习情况,设计具有较强益智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2]。

(二)家校共育原则

家庭教育是小学阶段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综合实践活动本身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因而教师必须与家长保持紧密的沟通,遵循家校共育的原则,发挥家庭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辅助作用。在选择综合实践项目时,教师既要考虑班级学生的整体特点,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相关的探究活动,又要考虑学生的个人成长环境,鼓励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增进亲子交流,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提升实践能力。通过教师和家长之间的相互协调,学生能够处于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并且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逐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共同作用下,综合实践活动会变得更加有意义,而这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强化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开放自主原则

小学教育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本身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遵循开放自主的原则,结合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开放自主的环境中提高综合素质。遵循开放自主的原则,意味着教师需要在开发活动资源和创新活动形式方面做出新的尝试与探索。教师既要考虑学生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时的相关反馈,又要结合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真实评价做出适当的调整和优化,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个性化的成长。

三、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效性的措施分析

(一)转变思想观念,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学校管理者应转变自身思想观念,充分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育价值,并结合校情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思想观念的转变应是自上而下的,因而学校应将综合实践活动课放在重要位置,并在实施的过程中对教师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发,让每位教师的工作能力得到充分凸显。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现状,管理人员要建立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教师进行相应的奖励,并从全方位对教师进行点评,让每位教师都能够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在学校内部营造综合实践活动的良好氛围。同时,学校也要对各项管理制度做出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以完善的管理机制,真正推动教师和学生思想的进一步转变,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育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确保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在课程管理制度方面,学校应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时量能够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并且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杜绝占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现象。在教学评价制度方面,学校应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质量,并制订科学的评价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及课程教学效果提出具体要求,并运用具体可量化的评价指标对教师进行评价,以此来调动教师的教学热情。

(二)重视师资建设,组织丰富的培训活动

强大的师资力量能够提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质量。学校应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从师资引入和师资培训等多个角度出发,打造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在教师招聘环节,学校不仅要考虑应聘者的学历和教学经验,也要从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能力角度进行考核,为教师团队注入新鲜血液。与此同时,学校也要关注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让高标准的人才引入机制成为师资队伍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从在岗教师培训的角度来看,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师资培训制度,以教学小组的形式,围绕综合实践活动组织教研活动。学校内部的教研活动应当全面而具体:一方面,教师要通过教研活动分析综合实践活动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教师要从实际教学经验出发,对活动的设计做进一步的优化。此外,学校还应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到校指导工作,针对校情制订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法和步骤,将存在的问题做好反馈,并且由专家学者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使每位教师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3]。

(三)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兴趣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本身强调学生的已有经验,鼓励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同时强化知识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必须紧密联系现实生活,设计和开发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应与学生保持密切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对话的方式了解学生课余生活及校园生活的情况,并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生活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联系现实生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意味着教师需要有效设计教学内容,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发方面做足功课,既要利用互联网对优秀的案例进行分析,又要结合学情对具体的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做出有效调整,让综合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得到显著提升。生活中的许多素材都可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依据,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转化为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指导理念,将生活经验转变为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教师还应了解当地的特色风俗文化,将传统文化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结合在一起,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从当地的传统习俗出发,根据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设计活动内容,让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成为学生分析和思考問题的重要基础,激发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四)科学分组分工,营造良好的实践活动氛围

合作探究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开展方式,因此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做好分组和分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践活动氛围。在划分学习小组时,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分组意愿,又要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每组以3~5人为宜,重视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补性,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实践任务。在分组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根据不同教学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组内分工,使学生结合自己实际学习情况完成对应的工作,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其他组员共同完成任务。在合作探究的良好氛围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还能够提高团队协作能力。除了关注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外,教师还应考虑到综合实践活动本身的育人价值,基于合作学习为学生搭建展示成果的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树立集体荣誉感,并且在分析和思考问题的同时提升认知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向其他同学展示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使其从多角度对活动结果进行分享,并突出自己小组的特点。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能够提升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此外,基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表现,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建立以小组为单位的自我评价机制,鼓励学生进行相互评价,发现自身的不足和其他同学的优点,并能够积极向其他同学学习,从而营造良好的实践活动氛围。

结  语

综上所述,面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存在的问题,学校应转变思想观念,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重视师资力量建设。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创新性的优化,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根据学生情况进行科学的分组分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践活动氛围。如此,才能真正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支进.“互联网+”环境下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践[J].小学教学参考,2021(36):72-73.

谷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情境任务教学模式的研究[J].天津教育,2021(33):134-135.

廖婷.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开展项目式学习[J].江西教育,2021(33):8-9.

作者简介:李德权(1970.11-),男,江苏灌云人,任教于连云港市灌云县伊山中心小学,主任,中小学高级教师,曾获连云港市“优秀教育园丁”“灌云名师”荣誉称号,连云港市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

陈文硕(1979.9-),女,江苏灌云人,任教于连云港市灌云县伊山中心小学,主任,中小学高级教师,曾获“灌云名师”荣誉称号。

猜你喜欢
基础教育综合实践活动问题及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对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浅议财务会计管理在工程企业中的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