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2022-02-23 14:34全承玲
学习与科普 2022年5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系统化独立思考

全承玲

摘要:伴随着小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学科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不断的被放大。应试教育下模块式教学极大地限制了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过多的依赖教師的讲解或者是已经做过例题的套用,完全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从根本上来说,数学对于小学生逻辑思维、理性思维的培养是有极大帮助的。但由于过多的以分数作为小学生成绩好坏、综合素养评价的依据,使得小学数学完全没有突显出其对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而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很大的不良影响,同时也造成了孩子小学、初中成绩极其优秀,但是一到高中就跟不上课前后成绩反差较太的主要原因。小学生的思维固化,这一影响是伴随孩子成长的每一步的。当下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已经成为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改革必须完成的工作重点,同时也是完成教改中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这一要求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独立思考;独立思维;小学数学教育;系统化

引言:

很多小学生由于长期模块化教学,导致其思维固化,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与教改任务中对中国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并且延伸出极其恶劣的影响。对孩子未来成长的“拔苗助长”,对于培养合适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致命的。“百年大计,重在教育”,如果不能重小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而是把问题不断地往后拖,抛给下一阶段教育者。那么当孩子完成学业之后,这没有弥补的部分由谁来承担?很多教师在涉及复杂的教学难题时,会习惯性的解释到,以后你会学到的。当下你的任务是把成绩提上来,把题目做对,这无疑打击了孩子求知的积极性。从根本上将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锻炼出来才是当下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

一、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1.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小学阶段数学学科对于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主要集中在对于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活化其思维能力方面。教育改革的重点集中在对素质教育的改革上,但是应试教育对于教师、学生的影响已经固化了大多数老师和家长的思维。在他们眼中成绩是对孩子评价的唯一指标,他们的任务是教学、赚钱,而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至于学习的成果,在这个过程中你是否努力,这取决于最后的考试成绩。

当我们老师、家长过于强调分数的重要性,不仅扼杀了孩子创新的天赋,还带给孩子很多无形的压力。小学作为学生学业较为轻松地阶段,很多家长未雨绸缪,不仅在兴趣上给孩子增添负担,在学业上更是想快人一步。而这些问题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重要原因,只有拥有独立人格,可以独立思考的孩子才可以更好的应对未来的挑战。

2.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数学学科对于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主要集中在对于提高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帮助其更多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现在很多孩子在对数学的学习上已经产生了依赖性,解决问题时习惯性用发呆来应对,而不是转换思路积极的应对。这样的后果导致教学时老师当堂教授的知识未能被最大化吸收,课后又被新的问题所困扰不能实现高效的复习。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加大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而老师在教学中不仅需要进行专业知识的教学,还要多设问、多立疑,不断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这不仅可以降低老师教学的难度,而且可以帮助学生高效的进行知识吸收。

二、小学阶段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欠缺的可视化表现

1.养成依赖

很多小学生的家庭作业都会空很多题目,而空出来的原因就是不会做。但是当老师严格要求只能空几题时,不少被空下来的题目又都会做了。而这其实就是没有养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的对老师讲解的依赖性。这种依赖型一方面是学生贪玩的天性作祟,另一方面就是对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靠。

2.选择障碍

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就会养成从众的习惯,如果你的选择是别人给的。看似你做出了选择,其实不过是对别人的盲从。很多的孩子在面对困难时,很少能积极面对,并尝试解决问题。他们永远有借口,别人就是这样做的,哪怕这是错误的。

如,A在欺负B,C作为旁观者它是A的朋友,选择帮助A欺负B。而D看到他们都在欺负B,于是选择帮助他们望风。(D与A、C关系并不好。)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不知道对错,只是不愿意为正确的事情而努力。

3.逃避问题

逃避问题是大多数小学生最常规的日常行为,无论事情对错,参与进去总会有借口和理由。而最为明显的就是这样的一种表现,我都听你的,应付过去就好了。

如,一位妈妈帮助孩子报了作业辅导班,但是孩子每次作业不多,但是写的特别慢,总要留一部分作业带回去。问他原因,回去后我妈还给我准备了好多其他的课外作业,我现在写完回去还要写,还不如留点回去写。

三、如何实现小学数学对于独立思考能力量化培养

1.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活动

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教学活动,必须注重教学形式、课堂组织形式的趣味性,充分的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结合日常教学所需,对教学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课后对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考核,实现当堂内容当堂吸收的理想教学状态。

2.课堂上注意拓展设问的形式

数学课堂由于运算练习较多,那么就需要教师进行跨学科的知识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旁征博引,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添加合适的设问要素,引发学生的好奇,进而实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目的。

3.课后练习分层引发学生思考

在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时,可以进行适当的分层设置。对于完成度较高的学生给予激励和表扬,可以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得部分有能力的孩子可以得到锻炼的机会。而家庭作业的形式,也需要多样化,不拘泥于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结束语: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改变其思维固化,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与教改任务中对中国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初衷相吻合。对于孩子未来成长的“拔苗助长”,对培养合适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来说是致命的。“百年大计,重在教育”,在小学课堂上加强对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务必要与小学生实际学习为参考蓝本,不然很有可能适得其反。需要多的进行教学反思,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从根本上打破小学生过往的四维固化,使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提高其思维的发散性,从而更好的学好数学。小学数学教育实际上是对思维的培养,是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因为只有独特的思维,独立的思考,才能创造出新生事物,开阔其思维的视野。

参考文献:

[1]刘子玉.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分析[J].吉林教育,2016,04.

[2]宋开红.关于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问题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15.

[3]王小清.试析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5,09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教育系统化独立思考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漫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系统化心理护理在生长发育迟缓患儿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陪产家属系统化健康教育对孕妇分娩方式的影响
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阑尾炎腹腔镜术后患者恢复影响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研究
谈独立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探微
探讨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
竞争意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