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金
摘要: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在“双减”教育政策下做好课后作业的布置工作,其不仅能够改变一些学生对于语文课后作业刻板的印象,激起学生做作业的主动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做作业的质量,让课后作业的布置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此,在学科教学期间,需要教师正视课后作业的有效布置,尽量为学生布置形式多样化的作业。
关键词:“双减”教育政策;小学语文;课后作业布置;有效途径
“双减”教育政策要求减轻学生做作业的负担,对此,在小学阶段,为了提高语文学科课后作业布置的有效性,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对传统的语文学科课后作业布置方式进行调整。然而,受传统课后布置方式的影响和桎梏,多数教师对于小学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布置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也很少为了践行“双减”教育政策来为学生设计和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导致学生对于语文课后作业缺乏动手做的兴致。加上一些学生对于课后作业存在着一定的抵触心理,导致学生主动完成课后作业的效果低下。面对此种情况,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进行举例和说明,希望能够为“双减”视野下小学语文课后作业有效布置途径探索提供一些方法上的指导和建议:
一、课后作业布置基础化,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
“双减”教育政策特别指出减少学生的作业总量和学生做作业所耗费的时间,因此,为了贯彻和落实“双减”教育政策,突出学生做作业的效果和质量,需要教师从巩固学生语文课堂所学入手,将课后作业的布置予以基础化。
举例来说,在《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一课的课后作业布置当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加真切的感受纳米技术的神器,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本节课知识的同时,还为学生布置了一些基础性的作业,从而让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巩固其课堂所学。比如,为了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教师则为学生布置了“在整篇课文当中,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的健康”的作业,让学生尝试通过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找出问题的答案。而为了帮助学生意识到纳米技术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性,教师则为学生布置了“找一找我们身边的纳米技术”的作业,通过让学生课下去搜集并整理一些现实生活当中应用了纳米技术的实例,从而帮助学生清楚的意識到纳米技术的作用之大。
二、课后作业布置趣味化,激起学生做作业的动力
对于小学学生而言,做作业的过程是无趣且枯燥的,尤其在题海战术的影响下,多数学生对于语文作业更加提不起动手做的欲望,甚至严重的还有一些学生对于语文课后作业存在着明显的抵触和排斥心理,不仅做作业的态度存在问题,同时作业的质量也不高。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激起学生主动做作业的兴致和动力,教师需要将作业的设计予以趣味化,尽量选择一些趣味性十足的作业内容来让学生进行完成。
举例来说,在《春夏秋冬》一课的课后作业布置当中,为了激起学生做作业的兴致和动力,教师还就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向学生设计了“看图拼花”的课后作业。在此次作业当中,教师将一些一年四季比较常见的花以卡片的方式分成了几个不同的碎片,并将其打乱放置在了一起,而学生则需要利用课下的时间,通过对这些代表不同季节的花的了解和认识,将是同一种花的卡片碎片拼组起来,并准确指出所拼花朵代表的是什么季节,从而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完成作业的快乐,帮助学生积累起花方面的知识内容。
三、课后作业布置开放化,切实提高作业布置效果
课程改革尤为强调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效果的提升,而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当中,课后作业的布置作为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有效举措,切实提高学生做作业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对于学生学好语文这门课程的帮助无疑是巨大的。因此,为了让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的布置更具效果,需要教师在设计小学语文作业期间,改变题海战术,在减少作业总量的基础上,降低学生做作业的难度,选择开放化的方式来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
举例来说,在《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的课后作业布置当中,为了巩固学生语文课堂上的所学,帮助学生更加充分的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教师就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设计和布置了“观看纪录片”的课后作业。在此次课后作业当中,由教师向学生推荐一些和恐龙演化相关的经典画面,由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进行观看,并在观看结束之后尝试着有条理的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以此来让课后作业布置的效果得以体现出来,让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和提升。
总的来说,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作业布置当中,想要让“双减”教育政策真正的落实下来,提高课后作业布置的效果,不仅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以“题海战术”为主的作业布置方式,选择一些更加适合班级学生的内容来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又要将课后作业的布置予以基础化、趣味化和开放化,从而在激起学生做作业积极性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让更多的学生逐渐喜欢上做作业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肖运发. 优化小学语文作业 提高小学语文质量[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09):122-123.
[2]丁燕霞. 让作业在智慧设计中灵动飞扬——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问题思考及策略研究[J]. 华夏教师,2018(21):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