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浩 黄 奎(通讯作者)
(丰县人民医院骨科,江苏 徐州 221700)
骨科中多见的一种疾病是股骨颈骨折,其发病率、致残率较高,发病群体主要是老年人[1]。目前,临床治疗股骨颈骨折大多以手术的方式,多以后外侧入路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虽有一定治疗的效果,但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影响患者的康复[2-3]。所以,需采取其他的入路路径实施手术。本文选取老年股骨颈骨折80例患者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诊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80例患者资料,按随机数表分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55~78岁,平均(68.49±6.76)岁。研究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56~79岁,平均(67.98±6.77)岁。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经医学伦理会批准,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实施髋关节置换术:帮助患者选取侧卧姿势,在粗隆顶端行一个约15cm的弧形切口且将其当作中心,逐层切开使外旋肌群暴露并切断,再切开后侧的关节囊,使股骨颈暴露出来且将其截断,以取头器取出股骨头,清除髋臼四周的增生物、异物,并对髋臼进行打磨,对髓腔进行开口且扩髓,然后将假体置入,对关节进行相应的复位,对比双下肢长度,如满意透视假体的位置将引流管置入后常规缝合。研究组则以前外侧入路实施髋关节置换术:给予患者全麻后,切口选择患者髂前的上、下棘后2cm位置,且转成弧形、经过大转子后延伸到远端后下方,切口长度在6.5~9.0cm。分离患者皮下组织,拉开阔筋膜和臀大肌,充分暴露大转子,暴露出髋关节的上、前、下部分,将关节囊切开充分暴露髋部,通过X线对股骨颈截的骨线进行测量,以锯将股骨颈从内侧往外截断,取出股骨头。再暴露出股骨颈的近端和髋臼,以2枚螺钉固定髋臼,且利用髓腔锉扩大髓腔,选合适股骨头对其髋关节进行复位,关节活动的程度较满意后,安装好股骨假体、髋臼内衬,最后复位髋关节,且将引流管置入,并进行缝合。1.3观察指标(1)观察临床指标: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2)观察记录骨代谢指标:BAL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TRACP5b(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DPD(尿脱氧吡啶啉)。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2.0软件分析,计数数据资料采用[%(n)],以比较检验,计量数据资料采用(x±s),以t比较检验;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指标 研究组患者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少,且切口长度比对照组短(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x±s)
2.2 两组骨代谢指标 治疗后,研究组TRACP5b、DPD低于对照组,而BALP比对照组高,表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骨代谢指标(x±s)
近些年,伴随建筑业、交通业的迅速发展,导致跌伤、坠落伤、车祸伤等频繁发生,因国内老年人数持续增加,使股骨颈骨骨折的患者也越来越多[4]。若患者没有及时得到治疗,会对其日常生活造成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出血量、住院的时间均比对照组少,且切口的长度比对照组短;说明前外侧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优于后外侧入路。究其原因,可能是后外侧入路通过将患者的外旋肌群切断、暴露出髋关节,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且术中患者的失血量也较多,术后还需长时间卧床休息,对其髋关节的功能恢复有一定影响[5]。前外侧入路安全性较高,且不会对关节周边的支撑结构造成较大破坏,经过阔筋膜张肌、臀中肌的间隙中进入到关节,能防止破坏关节四周肌群,创伤比较小。且因为手术操作中不需要将肌肉切断,术后患者可及早下床活动,有助于髋关节的功能恢复,减少患者住院的时间[6]。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研究组TRACP5b、DPD低于对照组,而BALP比对照组高;说明前外侧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能改善患者的骨代谢指标。骨代谢的指标对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有直接影响,TRACP5b和DPD是破骨细胞降解产物,可有效反映骨吸收情况,而BALP能反映骨生成的活性[7]。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血清中的BALP是低表达,DPD与TRACP5b是高表达。此外,因后外侧入路治疗需切断梨状肌外旋肌群,消弱后方的软组织,所以术后极易使患者出现髋关节脱位等并发症。但前外侧入路可保护髋关节四周的肌肉,降低对肌群的损害,也不易使患者的运动神经受到损伤,能发挥微创治疗效果,降低术后血肿、脱位、感染、滑膜炎等并发症,利于患者预后快速康复[8]。
总之,前外侧入路相比后外侧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前者的效果更佳,且可促使患者在最短时间恢复健康,减少患者出血量,使患者手术、住院时间有效缩短,帮助患者改善疼痛情况,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有效恢复、减少脱位的风险,增强患者预后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