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宏军
(陇南市武都区三河初级中学 甘肃 陇南 746000)
物理知识基本上都是来自于基础性理论知识,因为这些理论经过不断实验与实践才获得的,物理知识来自于生活而又应用到生活。物理科目的知识大部分都是以实验为基础进行教学的,经过实验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物理现象,提升初中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实验教学对物理科目来讲是非常主要的,物理教师科学、合理的应用探究性实验教学,既能够激发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欲望,还能够启发他们的智力发展,促使初中生形成发散性思维,他们能够在探究性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持续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并在探究这一环节感受到物理知识带来的乐趣。在新课改教学要求的不断推进下,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意义也越来越明显,各个时期的教学全部致力于提高学生个人素质以及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教师则需要经过应用教学手段培养初中生的主观能动性。本篇作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对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进行阐述,并提出了具体的应用策略。
自从我国在2001年期间提出了新课改,各个科目的教学都发生了改变,初中物理教学也是一样的。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综合发展为根本”,其中重点部分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可以在实验环节中发现问题并能够掌握知识。新课改自从提出以来,最大的变化就是学生由被动学习更新成学生能够积极、自主的进行探究[1]。
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处在极为主要的位置,因为听教师讲解100遍不如自己去看、自己动手去做,只有实践才能够得知真相。实验教学属于是一种直观与形象的教学手段。在新课改下一再强调教师需要以物理知识与技能为根本,让初中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实验探究的主要核心就是学生,学生负责探究,教师需要在其中为学生服务。探究性实验教学是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是从抽象再到形象、从复杂到简单的这一过程,这样的教学模式符合初中生的身心特点以及认知过程。探究实验教学不仅仅是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更是物理教师主要讲解的内容以及应用的一种教学手段,物理教师应用探究性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比如,经过对实验原理的探究与实验设计,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设计能力;经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与整理,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
2.1.1 能够显示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
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引导能够有效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价值,而且经过学生在课堂上的深入参与、积极探究以及主体发展都能够有效反映出来。学生在探究性实验教学活动当中不仅仅是重点也是核心,准备实验器材与教师对学生的引导都主要是服务学生[2]。
2.1.2 能够显示出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
在老式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课堂上,学生在其中完全处在被动的位置,只会复制教师讲解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以及实验步骤。但是在当下的探究性实验教学课堂上,学生获得知识主要来自于教师的引导,凭借自身的主动探究顺利完成的。初中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带着学习热情主动融入到探究活动当中,经过不断努力去完成、去实现自身的知识体系建构。
2.1.3 能够显示出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性
在老式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是采用“以本为本”的教学模式,并没有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位置。而探究性实验教学则能够展现出学生的主体位置,教师的教其实就是为学生服务探究实验这一环节。师生之间只有在平等、和谐、融洽的气氛当中学习,学生才可以获得更大的进步。在此种师生关系当中,教师与学生是坦诚相待的,学生与学生彼此有竞争,但是其实更多的是互相帮助与互相合作。
2.1.4 能够显示出实验信息的互动性
探究性实验教学一再强调学生在实验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教学过程更新成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传递知识的过程。经过各个层面的互动与交流,能够让所有学生都展现出自身的优势,同时获得表达自身的平台,以此来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3]。
2.1.5 能够显示出教学评价的激励性
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进行,而且是分层次开展的,所以,班级当中所有学生都有可能在自身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获得进步,并且能够取得同学之间的认可与教师的表扬。在其过程中的评价标准是丰富多样的,当学生产生不足或者不正确的思路时,学生就可以经过不断反思进行纠正。学生收获到的知识是各个方面的,既能够积累知识,还可以开发学生的潜能。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展示自我,并获得教师的鼓励与表扬,从而获得成功的感受,激发出他们的学习自主性。
2.2.1 有助于培养初中生的创新能力
在当下社会当中最主要的能力就是创新。在探究性实验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发挥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的脑、手、口全部动起来,这样的教学模式非常有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比如:初中物理教师在讲解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3节《摩擦力》这一课程的时候,让学生进行探究木块运动木板不动的活动,经过探究发现木块很难匀速直线运动。教师就可以和学生停下来共同分析其中的原因、共同寻找解决办法。在教师的引导下,有位同学应用逆向思维获得方法:木板不动而木板匀速直线运动[4]。
2.2.2 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探究性实验教学是由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以及假设开始引入,促使学生能够产生一种认知冲突。教师经过遵守循序渐进、自主性以及启发性有效融合的原则,在经过评估与交流,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发言与讨论。学生则能够真正表达出自身的想法与观点,在实验过程中获得失败的经验,才能够更加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快乐,以此来有效激发出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2.2.3 有助于增强初中生的学习能力
在物理探究性实验课堂上,教师会引导学生进行收集一些有关信息,在进行加工从而有效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收集知识、设计活动以及应用方法的作用,而且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本领。
因为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善,处在具体思维更新成抽象思维的时期,而且起到作用的依然是形象思维。而物理科目当中的知识都是具有抽象概念的特点,这就导致初中物理教学具有很大的难度。物理实验通常都需要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才可以开展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实验过程中需要具备一些基础情境与基础条件。在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经过创设情境的模式将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内容引入到其中,促使学生可以对创设情境当中的内容产生探究欲望,以此来让学生进行思考与分析,激发出学习积极性。在这样的情境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进行思考与想象。经过创设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出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热情,促使他们可以在生动、有趣的课堂上进行探究教师所设计出来的问题。
比如:初中物理教师在讲解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压强》这一单元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邀请两名同学(一名男同学、一名女同学)到讲台上开展钉木板的活动,让座位上的同学去猜一猜哪名同学能够先钉好。因为男同学的力气比女同学的大,班级上的大部分同学都会猜测男同学先钉好木板,但是经过两名同学的动手实验发现,男同学并没有先钉好。经过此实验活动,对初中生的想象带来很大的冲击,这样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出他们的探究欲望。然后教师在像学生展示两名同学所应用的钉子是不一样的,男同学是螺口钉,女同学是普通的钉子,因为螺口钉的压力作用非常小,所以男同学才会很难将螺口钉钉入。而女同学所使用的钉子承受压力作用大,轻而易举的就能将铁钉钉入。经过物理教师对学生的指引,不断能够让学生掌握到受力面积的大小可以直接影响到压力效果。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应用探究性实验教学,对培养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都具有极为主要的作用,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需要为学生创造出更多的实践机会,促使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科学思维能力,有效发挥出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价值,并提升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经过老式课堂上的提问模式,可以有效引出两个问题进行思考:首先,大部分教师都将“满堂灌”课堂更新成“满堂问”模式,提出来的问题通常情况下都是只需要让学生回答对错、是还是不是,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思考过程明显不足。因为“满堂问”这种教学手段涉及到的知识都是浅显易懂的,无法培养初中生的分析能力以及探究能力。其次,物理教师在讲解新知识点的时候,虽然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分析作用的问题,但是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却无法回答出来结果,产生此种情况的原因是非常多的,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物理教师对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已经超过他们的理解能力,所以导致初中生追不上教师的思路。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知识能力以及现有知识水平进行设计出有效问题,以此来才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更深入的实验探究[5]。
比如,初中物理教师在讲解人教版九年级第二十章《电与磁》这一单元知识的时候,教师首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独立探究,当学生在进行研究作用的时候,物理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怎样才可以让通电导体往反方向运动呢?我们应当怎样做呢?”此时有些学生就会将导线与电源的正负极进行更换位置或者将磁铁的南北极方向进行倒置进行实现。经过学生的一系列操作与分析,学生则可以经过自己的实验现象获得实验结果,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仅能够培养初中生的观察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总结能力。到那时教师需要注意一点,教师自身不要直接演示实验结果,应当以学生的知识范围为基础提出一些能够让他们进行分析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最后获得学习目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物理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掌握的理论知识,去动手进行一些实验,促使学生在动手探究实验的时候能够感受到物理知识在现实生活当中的有效应用,从而激发出他们对物理科目的学习。但是在挑选课外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是否具备探究意义与探究价值,灵活应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动手实验。初中生在动手实践的时候,可以有效增强自身的发现问题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以此来起到培养初中生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的目的。但是,在课下的探究性实验过程中,不可以过度放任学生自由,以此来减少产生偏题的现象。
比如:初中物理教师在讲解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这一课程的知识以后,学生就可以掌握到误差与错误之间的不同之处,虽然教师在讲解知识的时候会根据教材当中的知识对黑板进行测量,但是仅凭一次的测量还是远远不够的,不具备科学性,所以,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下时间进行自主探究,促使班级每一位同学都能够融入到测量当中,并做好详细的测量记录。在下一节物理课堂上统计所有学生的实际测量数据,经过学生的测量结果就可以发现因为每一个人的测量不同于读数方法的不一致,都会出现非常明显的误差,在现实测量过程中我们能够避免产生错误,但是却无法避免误差。经过学生在课下时间的探究性实验,就可以促使学生不断掌握教材当中的重难点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仅能够激发出学生学习欲望,还能够促使学生对教材当中的知识掌握的更加深刻,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与生活都具有极为主要的作用。
在老式物理教学课堂上,实验基本上都是以物理教师的演示为主,学生并没有获得动手操作的机会,这与当下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明显不符,教师需要意识到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初中能够主动探究的能力,注重的是提高学生自主操作能力并不是观看教师的演示实验。所以,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需要及时更新实验方法,重视初中生自身的动手实验操作,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实验操作机会,从而提升初中生的操作能力,只有这样的教学模式才可以有效发挥出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究性、真实性以及科学性,促使学生经过动手操作能够有效优化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真实情况。
比如,初中物理教师在讲解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2节《欧姆定律》这一课程的知识时,其中涉及到有关电阻测试的一系列问题,教师就可以组织初中生进行操作“伏安法测小电灯泡的电阻”这一实验,促使学生在实验当中能够清晰的发现问题,如:“电流为什么不显示指数,但是电压表却显示指数,而且还非常的接近电源、电压。”初中生在此过程中就会应用实验器材进行探究实验过程中显示出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就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形象思维,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开展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将逻辑思维发散到教材以外的知识上,提高初中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经过以上内容的讲解,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新课改的持续推进下,物理教师也应当朝着生动、专业等等教学方向发展,经过对学生的演示,鼓励他们在课下实践多做一些探究性实验,促使初中生对物理知识产生学习积极性,经过不断探究获得更深入的物理知识与现象,从而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另外,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探究性实验教学不仅仅是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又是当下社会对学生与教学理念提出的全新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时,只有展现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位置,并经过探究性实验教学提高物理课堂的趣味性,拓展实验环节的开放性,才可以更好的应用探究式教学手段,综合提高初中生的学习能力,促使他们可以成为当下社会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