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芳英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广西 崇左 53220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直接关乎高校培养人才的相关问题,需要明确为谁培养人才以及培养怎样的人才。高校课程思政过程中,将立德树人视为中心环节,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各学科教学的始终,实现全面育人、全方位提高人才素养的目标。就艺体类大学英语课程来讲,在教学实践中,全面融入育人理念,推动课程思政工作的落实,既有利于顺利完成大学英语教学任务,又能促进大学英语教育过程中展现立德树人目标,进而真正地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思想深度,进一步创新大学英语教育方法,为课程思政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所谓的课程思政,实则就是指新时期教学背景下,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新理念及模式。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添加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内容,同时兼顾思政课建设以及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思想,令思政内容走进学生课内、课外,真正植根于学生心灵深处,从而实现专业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时育人的目标,保障各专业课教学时在不同阶段以及不同环节,均能发挥思政教育的协同效应。艺体类大学教学时,要把立德树人任务贯穿至大学英语教学始终,将专业课和思政课程内容高效融合,极有利于全程以及全员育人,将思想政治视为课程教学的关键目标,真正提高思政教学成效。
高校艺体类大学英语属于艺体类本科专业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公共必修课,教学时间较长,且覆盖的范围相对广泛,为学生传授的思想具有新创特点,肩负着思政育人的重大责任[1]。单从学科这一角度进行分析,艺体类大学英语具有人文性特点、工具性特点,是典型的人文学科。语言以文化为核心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构成内容。学生学习以及掌握英语语言,不仅有利于及与他人和谐交流,同时还能通过学习过程了解国外社会以及其他国家的文化,强化学生针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认知,产生中外文化异同意识,逐步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实力。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时,需要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在中西方思想碰撞下进行交流。教师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国际视野,带领学生对比分析中国文化以及西方文化,从而培养学生民族意识与家国情怀。在学习相关内容后,实现我国文化的对外传播目标。但是,艺体类大学英语长时间教学以来,更重视灌输语言知识,具有浓厚的工具性色彩。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学”都带有功利性滤镜。由此可见,艺体类大学英语教学时,在教学内容和教学价值等方面均有待改进,教学时要求教师能够意识到艺体类大学英语的特殊属性,结合专业特点明确思政教学内容及方案。
艺体类专业学生是相对特殊的群体,这一类专业的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而且思想非常活跃,渴望接受新鲜事物。其中,有部分学生忽视文化素养理论知识的学习。目前,在我国提出文化“走出去”的方针后,对外文化传播形式以及内容都出现了从低层次至高层次、从外在形式向内在内容延伸的趋势,从展示生活艺术转向至人文科学,逐步建构以物质文化为依托的精神文化。艺体类专业学生毕业后多从事文艺表演工作或者是作品展演工作,针对其展开英语文化素养的教育及课程思政教育非常关键[2]。一般来讲,艺体类大学英语覆盖书法学、动画、美术学、服装设计以及舞蹈等不同专业,艺体类大学英语课程包含专业特色活动、专业特色英语以及技术英语等不同内容。在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活动调节等方面,都需要考虑到专业的特点。不得不承认,由于我国课程思政起步较晚,在艺体类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这一方面,欠缺理性的指导,教与学过程中有关思政元素的协同效应并未全面地展示出来,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英语学习诉求。为此,把课程思政融入艺体类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并以此为改革契机,调整艺体类大学英语教学工作方案,俨然已刻不容缓。
艺体类大学英语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一点毋庸置疑。在高校中,个别教师常年生活在海外,有留学经验,对国外风土人情较为了解。由于长期不在国内,针对国内社会的认识便存在一定局限性,且个别教师受海外自由主义思想所影响,关于我国党的路线、理论、方针等均缺乏了解,甚至个别教师言行有所失范,欠缺课程思政的自觉性[3]。在英语课程授课时,英语教师普遍重视传授专业知识,以促进学生专业学习及专业发展为目标,并未全面地渗透思想政治内容,未关注大学生思政状态,且并不关注大学生思想成长历程。个别教师为了能够活跃英语课堂氛围,甚至会在课堂上使用碎片化手法解构中国文化完整历史,以娱乐化手法讲解较为严肃的历史内容,达不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效果。
艺体类大学英语教材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新时期大学生在校生活、未来等内容,且融入了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但是有关课程思政的内容却少之又少,占比极小,而且整体课程思政内容欠缺规范性以及系统性特点。艺体类大学英语教材中内容的选择忽略中国文化,西方文化占比偏大,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受西方文化以及西方节日等意识形态的影响,极不利于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艺体类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如果格外重视外来文化,却忽略中国文化,极有可能导致中国文化输出现象被淡化,致使个别学生盲目崇拜外来文化,关于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会逐步地被削弱[4]。
现阶段,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未曾将英语教学及课程思政理念有机融合,学生重视学习英语,意识到了英语对于自身未来学习专业知识的帮助。在学习过程中格外重视学习英语母语国家的背景、语言技巧以及语言知识应用方法,在学生学习英语专业内容时,经常会忽略思政思想,这样便与我国培养综合素养较高的人才目标背道而驰。学生在课外学习英语时,重视关注如何应用英语语言,强化对英语国家文化的认知,比如学生参加英语角、英语故事大赛活动等过程中,并未全面地渗透思政理念,导致思政与英语专业学习相互分离。
新时期高校办学时,重视培养高素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以及建设者。为此,需要全面提升教师队伍育人意识以及教学能力及教师思政意识。教师要意识到自身在教学时绝非是授业角色、传道角色以及解惑角色,同时也肩负着光荣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把课程思政和大学英语教学内容高效融合,前提在于要提高相关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及意识,这样才能为学生带来有益的指导。学校应积极引导相关教师参加课程思政研究活动,组织教师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学习内容,把思想政治教学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目标之中,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挖掘课程中蕴含的各种育人元素,充分丰富课程思政资源,保障课程思政能够覆盖到艺体类大学英语教学的每一阶段[5]。
教师在课堂内外可以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以保证艺体类大学英语和课程思政完美融合,比如通过辩论赛形式教学,便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讲解“Earn as you learn”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辩论赛的方式学习,引导学生自由划分小组,促使学生进一步针对“work-study”优势以及劣势加以辩论。有学生讲道“The school can provide fewer jobs and the salary is low, causing some students to go out to look for job opportunities, be deceived by unscrupulous companies, and even start to go astray.”有学生则表示“The work-study program can earn pocket money by yourself, help parents reduce the burden of living, and learn some knowledge and skills during the work process, which is very useful for future employment.”这一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并且促使学生意识到父母亲情的重要性,促使其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选择岗位,学会在学习过程中规划好人生发展方案。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分组方式进行讨论以及辩论时,即可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力,达到英语教育学和课程思政的融合教育效果[6]。
教师在授课艺体类大学英语课程知识时,要利用好大学英语课堂主阵地,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相关的语言知识,并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正确观念。教师纯粹地英语教育,已无法适应新时期发展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在具体传授专业知识时,令学生主动接受道德教育内容,以保障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能够强化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7]。艺体类学英语属于语言工具,涉及众多的文化知识、经济知识、政治知识以及社会生活知识,可为课程思政提供鲜活元素。在讲解“loving parents ,loving children”时,结合文章题目即可联系到我国传统的孝道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孝文化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发挥着积极关键的作用,真正植根于后辈人的个人生活、国家发展及社会发展的每一层面,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慈爱及孝顺形成和谐整体,教师在讲解相关文章时,即可引导学生分析感受我国传统孝道文化在当今时代的影响价值[8]。由此可见,在英语教材中存在着众多传统文化资源,而这些语言素材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并且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重视解读英语相关的德育内容,深层次展示文化内涵,以促使学生学会做人及做事的道理与方法。
进入信息化时代,涌现了众多互联网平台。微信工具以及QQ聊天工具蜂拥而至,在艺体类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地使用电脑、客户端、手机以及APP等不同通信手段,展现第三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和课程思政教育方面的作用。通过拓展教学途径,方可促进学生全面接受不了课外知识,进一步陶冶学生情操,令学生了解更多与艺体类大学英语知识相关的德育背景和内容,全方位提高学生民族文化自信。比如,微信是当代青年群体极其欢迎的一种实时沟通工具,具有较为强大的分享功能,已成为新时期普及的交流平台。艺体类学生几乎人手一个微信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即可发挥微信沟通分享功能的作用,借此展开思政教育。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课程思成和艺体大学英语教育的融合,需要充分得到这些教育资源的支持。结合物联网平台,把高校艺体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向外扩展[9]。教师分应用微英语、21世纪英文报等微信公众号,令学生每日阅读,即可促使其第一时间了解每日新闻,关注时代发展的脉络。通过应用各种语言学习素材,将其与大学英语内容加以结合,既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英语学习过程,同时也激励学生文化自信,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令其在轻松的氛围下了解国内外时事热点,通过互联网平台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并且不断强化政治文化素质。
在课程思政教育背景之下,高校若想真正的提高思政教育水平,就需要强化艺体类大学思政教育改革实践的评价环节,增强评价力度。通过有力评价机制,积极评价学生。一方面,艺体类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重视针对学生展开专业的水平测试,教师要放弃只重视观念而忽略过程性评价的模式,将思政教育合理的分配在艺体类大学英语教学任务之中,全方位记录学生在每一阶段的学习表现,并且将思政素养列入至评价学生成绩的体系内。另一方面,艺体类学英语教学改革要关注教师思政评价,通过使用有效的考核评价方法激励英语教师在思政教育方面的热情,促使其主动投入到艺体类大学英语思政教学研讨工作中,以便为学生学习思政内容提供有力引导[10]。
综上所述,新时期我物质文化极其充盈,且精神文化日渐丰富,在各阶段教学过程中均要深刻意识到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性以及紧迫性,努力探索艺体类大学英语特色化课程思政教学道路。在具体教学时,要求艺体类大学英语教师充分认知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以及人文素养的关键意义,在潜移默化过程中令学生吸收德育知识,从而结合德育教育以及学科教育,争取实现全过程育人以及全员育人的目标,真正展现艺体类大学英语课程德育内涵及德育教化功能,与时俱进的传递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