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背景下“课堂革命”的探索实践
——以“职业礼仪”课程为例

2022-02-13 07:35
科教导刊 2022年34期
关键词:课堂革命礼仪职业

文 臻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汕头 515000)

2020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1]对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其核心内容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高职院校必须围绕培养适应性人才进行教学改革。课堂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课堂的深入改革,才能真正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在互联网和信息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云计算、教育大数据等信息科技正在颠覆传统学校教育教学,互联网及各种新技术、新媒体的使用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认知工具与智能化的支撑环境,形成了“互联网+”时代新的课堂模式——智慧课堂,改变了以教师为主宰的传统教学结构,促进了“课堂革命”。

“课堂革命”是对课堂教学的全面变革,是对教学目标的优化,对教学内容的升级,对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对教学过程的科学设计,是一项整体推进的系统工程[2]。本文以“职业礼仪”为例,阐述在智慧教育背景下对该课程进行线上线下融合的课程改革和教学实施过程,以进一步推动课程优化改进,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1 课程定位

“职业职礼”是一门规范性、实用性、实践性强的课程,是许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必修课。其目标是使学生在规范的礼仪理论知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性的环节,巩固理论知识,掌握职场交际的技巧及各种职业场合的礼仪规范,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职业礼仪对高职学生的求职和职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职业礼仪”课程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升职业能力为教学核心,知识传授和技能实践相结合,对学生开展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四个方面的培养。

2 “课堂革命”三要素

2.1 以学习者为中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并练就新的技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最终达到学生有效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

2.2 课堂教学环境和网络学习环境有机融合

利用两种环境的优势,在网络学习环境,学生自主安排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真实的课堂教学模拟职场工作情境,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在学中做。学生根据工作任务的要求,访问课程线上学习平台,完成线上学习和理论知识测试,线下通过小组学习共同完成实践任务。通过学习环境的混合,达到教室授课与网络授课并存,同步学习与异步学习并存的目的,将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的优势融合,使学习更高效,更自主。

2.3 采用智慧教学系统

课程采用超星泛雅“一平三端”智慧教学系统。泛雅平台作为智慧教学系统的云端大脑,能存储课件、微课视频、学习资料等并供教师学生随时利用。通过该平台,在线课程建设、课程学习、教学互动、教学效果分析都更为便捷,教学更加智能化。该平台还可覆盖多终端设备:教室端、移动端、管理端。教室端能关联教室信息化设备,支持课堂互动和教学评价等,并与泛雅平台全面对接,做到线上课程及资源实时调用,将传统课堂变为智慧课堂。学生移动端支持学生参加线上课程学习、课堂教学互动、课后作业考试、阅读在线资源等。管理端可实现对“线上+线下”教学全过程的即时数据采集、云端分析处理和即时结果反馈,促进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变革。

3 “职业礼仪”课程重构

3.1 教学内容

3.1.1 立德树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基于职业岗位需求定位人才培养标准,应围绕职业岗位特点,梳理课程思政要素,找到课程知识技能与立德树人目标的最佳结合点,巧妙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使思政育人自然融入教学过程,循序渐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实现德技并修。

3.1.2 岗课融合,开发课程教学内容

推进岗课整合,岗为方向,以岗设课,课为基础,提高课程含金量,德技并修,增强技能学习的适应性[3]。课程建设只有紧跟时代的变化和经济产业的发展,保证课程体系的构建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保证学生能及时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才能满足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4]。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职业礼仪”课程教学内容,结合岗位工作任务调研分析,获得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岗位能力标准。在此基础上,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成学生的学习任务,通过工学结合,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巩固礼仪知识、操练岗位技能、提升职业能力。

3.2 教学模式设计

通过对智慧教学系统功能的研究及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分析与探索,设计出“职业礼仪”课程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开发、组织、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质量开展真实性评价,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持续深入展开[5]。该模式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阶段。

3.2.1 课前

此阶段在网络平台完成。教师创建课程、制作课程门户、编辑课程内容,将教学资源上传至平台;通过调查问卷功能了解学情,便于今后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设计个性化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教师发布项目任务,学生查看任务要求并自主学习相关的礼仪理论知识,查看微课视频等学习资源,为完成实训任务做好准备;学生完成理论知识测试,获得自学反馈;教师通过管理端查看学习情况,获得实时反馈,适当调整教学策略,同时进行个性化辅导;学生围绕情景任务展开合作学习,设计完成项目的方案。

3.2.2 课中

此阶段在智慧教室进行。学生经过小组合作学习达成共识,形成团队成果,最后在课堂上进行学习汇报和成果展示;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运用平台上的投票、抢答、选人、主题讨论等工具,对各小组的项目方案及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提出改进的建议。教师不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而是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引导学生利用平台及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完成知识的构建,通过线上线下师生、生生多维交互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2.3 课后

此阶段在网络平台完成。教师在平台上发起评分活动,学生根据具体评价标准进行自评、互评,教师对各小组进行详细点评;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撰写学习日记提交到平台,根据课堂上获得的评价意见对项目方案进行优化并再次实践,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学生继续在平台上查看相关的学习资源,拓宽知识面。

3.3 教学策略

通过学情调查发现,参加课程的学生能认识到学习职业礼仪的重要性,热衷信息技术,喜欢亲身体验活动,但是学习自主性较弱,沟通合作能力不强。因此确定采用授人以“鱼”“渔”“愉”“欲”“誉”的策略开展教学[6],并且设置相应的策略有效性检验机制。如表1所示。使用智慧教学系统,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精心设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收获礼仪知识,熟练运用礼仪技能,在真实工作情境中完成实训任务,提高职业能力,获得自身、同伴、教师及用人单位的肯定,提升自信心和荣誉感。

表1 “职业礼仪”教学策略

3.4 教学方法

“职业礼仪”课程采用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教学为理念,通过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知识和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

3.5 教学过程

3.5.1 智慧平台课程准备

教师登录教学平台,设计开发课程的教学资源,搜集整理网络开放课程资料。课程的资源包括:学习任务单、微课视频、课件、案例库、实训展示视频、拓展学习资料、配套试题等。课程平台的建设应以职业素养培养为根本,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特别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沟通能力。依据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工作要求和项目化教学设计的思路,将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生学习任务,确定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职场形象、职场交际、职业活动三大模块,形象管理、职场沟通、职场日常、求职面试、仪式庆典、参观推介、会议接待等九个情境工作任务,涵盖二十七个子项目。

3.5.2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教学导入环节,围绕主题精心设计,能够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动机的活动情景非常关键。本课程通过校企合作,运用企业在线VR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可以亲眼看到企业的工作环境,熟悉岗位场景。选择岗位真实任务作为学习内容,设计情境问题激发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例如,在求职面试这个主题当中创设如:“什么人面试成功率最高?”“怎么自我介绍最与众不同?”这样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5.3 布置任务明确要求

在学生的探索欲望被激发后,教师发布任务单,学生根据任务单自主选择平台上的资源进行学习。教师需明确告诉学生完成任务的具体要求和评价标准,提供探究式学习的成功案例,帮助学生更有效率地完成任务。

3.5.4 自主探究学习知识

每个学生的知识面和能力有所不同,所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平台上与该任务相关的理论知识、微课视频、工作案例开展自主学习。教师通过管理端查看学习情况,及时进行个性化指导。

3.5.5 团队协作实施任务

设置学习小组,组员协作制订完成项目的方案并完成实训任务。制订工作方案包括工作流程、技术要点、工作分工等,这样的方式既锻炼团员之间的沟通能力,又促进了合作学习。

3.5.6 交流探讨解难释疑

遇到问题,学生可以跟老师或同学进行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运用已有的知识是否能解决问题、是否有更便捷的方法来完成实训项目、完成项目需要运用哪些知识和技能、通过哪些途径可以获得这些知识和技能、通过哪些方法可以搜寻到必要的信息、如何解决碰到的难题等,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利用智慧化的学习工具和学习资源去寻找解决方案。

3.5.7 成果展示讨论反馈

各学习小组在课堂上进行实训。针对各小组实训情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比较各个团队之间的异同点,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3.5.8 评价考核反思改进

课后,学生对照任务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估,对自己的学习态度、职业能力等做出评价,撰写学习总结。小组成员对学习过程的合作情况、团队成员的参与度、对成果的贡献程度进行组员互相评价。教师根据评价标准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打分,从符合岗位要求的角度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及情感态度进行评价,对学生个人进行纵向对比,强调学生的学习成长及能力发展情况。

3.6 教学评价

“职业礼仪”课程学业评价采用多元化主体、多样化方式,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测量与观察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岗位考核标准制订评分标准,由学生自评(占30%)、同学互评(占30%)和教师评价(占40%)组成综合评价成绩。通过智慧教学系统,学生主动提问、浏览资源、在线测试、生生互动、参与课堂活动等数据都被详细记录下来,实训视频、学习总结等都一一保存在平台上,相当于动态变化的学习成长记录。

4 “课堂革命”的实施效果

本次“课堂革命”选取同一专业同一年级两个平行班级为实验对象进行教学实践。1班为实验班,运用智慧教学系统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2班为普通班,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课程结束之后,选取“出勤率”“测验正确率”“优秀率”“学生满意度”“企业满意度”五个观测指标进行对比。

“出勤率”数据来自教学日常考勤记录分析,“测试正确率”数据来自课程理论知识测验结果。“优秀率”数据来自课程考核,综合成绩85分以上为“优秀”。学生满意度数据来自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匿名问卷的调查结果。“企业满意度”数据来自学生在校外实训阶段,企业所反馈的信息。从数据结果来看,礼仪理论知识的测试正确率两个班相差很小,普通班为97%,实验班为98%,说明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效果差距较小;实验班出勤率为96%,普通班为92.2%,学生满意度实验班为96%,普通班为88%,可见新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获得较好的学习体验;课程优秀率和企业满意度方面,实验班与普通班差距较大,实验班优秀率为80%而普通班是43%,企业满意度实验班为90%,普通班是70%。由此可见,运用智慧教学系统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调动学生提升礼仪素养,增强职业能力,提高实践能力方面有较明显的优势。在参加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践中,学生的工作表现及礼仪素养获得企业导师的认可并被新闻媒体报道。对于课程实施的效果,企业导师认为学生的工作主动性有较大提升,适应岗位的速度更快,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5 结语

“互联网+”时代,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教学赋能,加快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方式变革,拓展职业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提高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服务好社会用人需求及学生发展需求。

猜你喜欢
课堂革命礼仪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从细微处做实小语“课堂革命”
浅析如何在《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课程中推行“课堂革命”
浅谈APP学习软件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筷子礼仪
我爱的职业
为明天的课堂做准备
礼仪篇(下)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