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丽娟
【摘要】针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缺乏的问题,本学期,数学教研组把教研主题确定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力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給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学会探索归纳,得出结果。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独立思考
长时间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把教学重点定位在如何应对考试,以致于我们的教学过于注重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模仿式解题训练。这就造成了很多老师在课堂上的质疑环节形同虚设,学生的思维经常被老师主导,十分被动。很多学生(包括成绩好的学生)只会做题,却根本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数学教育中变得十分迫切。
一、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对于很多老师来说,这可能十分高大上,难以高攀。狭义来说,创造性思维指的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如发明新技术、形成新概念、揭示新规律、创造新理论等。确实在小学,甚至在中学都难以实现。广义的创造性思维来说,凡超越思维主体现有的知识层次,超越一般常规认识水平,自觉探索属于未知领域的某些问题,在局部的结论和见解上有新颖独特之处的思维活动,都是创造性思维。吴正宪老师认为,小学生的数学创造是在其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提出有挑战的问题,能用自己独特的思路去解决问题,能激起其他同学探索的欲望。这些要求,我们能通过有目的的培养去实现。
二、怎样培养提高创新意识
本学期,我们数学教研组把教研主题确定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根据新课标建议,我们打算从三方面进行研讨。第一方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明确怎样的问题是好问题,怎样才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第二方面,让学生得到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第三方面,经历探索的过程,收集一定的数据,通过观察分析数据,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
1.在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中培养创新意识
第一,怎样的问题是有价值的问题。“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怎样的问题是有价值的问题?为了寻找答案,我不断读书和查找资料。在一次聊天中,我找到了答案。前段时间,一些小学已经毕业的学生(当时在读初一)回来找我聊天。我问他们数学学到哪个内容了,学生们说学到“二元一次方程组”。我想了解初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再问对于这个知识,大家想知道些什么。他们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我的眼睛开始发亮,学生们的问题体现了他们围绕课题展开的发散思维。而这种思维正是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分。它要求学生善于联想、分解、组合、引申、推导、灵活和变通。问题看似发散,却紧扣中心;看似离不出课题,却体现出侧重于不同的重难点,找准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发展。
第二,怎样培养问题意识。怎样才能让学生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并非学生与生俱来的,需要老师培养。首先,我们指导学生预习在提问中发展。学生在预习的时候,除了认真阅读课本内容,尝试完成例题的既定的新问题外,还要注重联系课题和中心词等,提一到两个自己最想研究的问题。然后,我们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要求自己设计好有价值的问题,并在有好的生成的时候,体现教学机智进行追问,引导教学不断深入。此外,还设立质疑环节,让学生的疑问得到解答。每天随时在作业登记本记下自己的问题,老师对好问题加以表扬,定期评选班级“创新问题之星”。
第三,教研案例。吴老师的研讨课是《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学生在导入环节,就带来了一连串的好问题。例如,“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图形的边的放大与缩小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会跟着发生怎样的变化?”“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在师生共同探索后的质疑环节上,学生更是“问题”不断。从学生提出的问题的情况来看,我们觉得吴老师的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成功的。也就是说,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
2.在独立思考中培养创新意识
独立思考是创新的核心,自觉优化是创新思维的飞跃。叶老师的课堂上,比起往日少了一份热闹,多了一份思考的安静。在提出一件上装配一件下装,可以有几种拼法后,叶老师给了学生足足是五分钟的时间独立思考,让他们的思维经历从冲突到调整再解决,从凌乱到整理再到清晰的过程。作为课堂观察员,我观察到一位学生开始是用文字表达的方法叙述搭配的过程,他遇到两个冲突:一方面,他写字有点慢,写着写着他停下笔,开始转用符号表达;另一方面,他发现自己在搭配时有重复了,他开始再次调整,先固定上衣进行连线。当他解决各种冲突后,他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在后面的小组交流,他显得十分自信。另一个学生,看来是有预习过的。一开始,他就直奔主题,用上符号来记录搭配思路。并且,做到有序思考,先确定黄色上衣A1分别与三件下装B1、B2、B3分别搭配,再把粉色上衣A2分别与三件下装B1、B2、B3分别搭配。不重复,也不遗漏。显然,他比别人速度快的多。这剩下的三分多钟,他会做什么呢?只见他挠了挠脑袋,又把下装中的蓝色裙子定为A1,分别与两件上衣B1和B2分别搭配。再把白色裙子和裤子分别与两件上装搭配。而组员里,还有一个学生,应该属于思维稍微不够活跃的学生,他也努力地用文字表达记录了自己的搭配过程。直到老师说,我们来交流一下,他还没完全做完。在组员的帮助下,他完成了任务。
在这五分钟的独立思考中,学生不断调整着自己的思维,优化着自己的方法。无论是有预习的学生,还是没预习需要调整思维的学生,还有思维稍不活跃的学生都得到了自己的发展。这节研讨课,告诉我们独立思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是很重要的。
3.在归纳、猜想和验证中培养创新意识
郭老师上的研讨课是《分数的意义》。学生经历了书本上的把一个圆、一个正方形、一条线段、一把香蕉和一盘面包平均分成四份等一系列的分图形或分物活动后,再让学生亲自动手分自己带来的物体。然后,才让学生归纳出什么是单位“1”这是个抽象的概念。学生是这样归纳的:单位“1”不是单纯的数字,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一些物体,一群物体……把谁平均分,谁就是单位“1”。甚至最后有个学生提出猜想,把半个苹果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是我们很多老师都始料未及的。郭老师让学生验证“半个苹果”能不能看作单位“1”,学生把半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拿出其中一份说,它就是半个苹果的四分之一了。此时,我们在座的老师都为这个学生鼓掌。
在本学期的教研活动中,我们通过理论的学习、研讨课的实践,大家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有了一定认识。这一个学期的探索,带给学生的未必是思维上的飞跃,至少是得到了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柯朗R,罗宾H.左平,张饴慈译.什么是数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朱晓鸽.逻辑析理与数学思维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