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义华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目的是突出学生为主体,促进小组成员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般是教师主导学习的模式,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地位没有得到提升,学生兴趣低,教师教学质量不高。因此,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小组合作;生物教学;初中阶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具有一定的条件,首先就是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分组,使得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呈现效果、价值的最大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实际上,很早以前就开始实施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比如形式化、学生主体仍然没有突出的问题。初中生物的教学内容涉及到较多实验教学内容,如果让学生单人进行实验,这势必会存在实验器材不够的情况,因此需要采取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
一、现阶段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流于形式化和表面化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课堂的运用十分广泛,但是由于受到传統教育观念的影响,生物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都十分的表面化和形式化。小组合作的学习,更多的是偏向于知识的讲授,忽略了学生自主思考以及合作探究,甚至一些生物老师没有顾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强行的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这就导致在课堂中有些问题的讨论只是浮于表面,大大降低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2.小组构建不合理
在初中生物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分组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水平,只是按照前后座位进行分组或者按照成绩编排,这样就导致整个小组的整体水平参差不齐,班级中的小组之间也不能形成公平竞争的氛围。
3.监控力度不够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一些教师只是在教学中降低了自己的教学地位,仅在课堂中布置了教学任务,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并没有进行及时的监督和调控。并且在小组合作讨论中,教师基本上都是放任不管,导致没有适时的解决小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还有一些教师直接略过自己的教学和引导,只是单纯等待学生公布答案,然后判断学生答案是否准确,就迅速的进入到下一个阶段的教学中。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导致学生的学习时间十分紧凑,学生的主体性在这个过程中是得到了突出,但使其学习的目的没有达到。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1.设置课前导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设置课前导学的内容,让学生根据小组合作的模式,分工收集学习资料,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开拓视野,促进学生得到知识和能力上的提升。比如,在《细菌》的学习中:收集有关列文虎克,巴斯德的事迹资料以及微生物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资料,准备细菌模型的制作原料。然后教师在上课前需要询问学生关于课前完成的预习导学情况,并且要求学生将疑难的问题在自己小组内提出,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处理自己不能课前独立完成的内容,培养合作意识。
2.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
在教学开始的时候,教师必须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仔细分析课程目标,了解到课程对于学生有怎样的要求,需要学生掌握哪些知识或者能力。此外教师还要意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目标与传统的三维目标不同,还需要注重学生合作能力的提升。比如,在《细菌》的教学中其教学目标是:能够描述细菌的形态特征、基本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特点;总结出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通过观察电子显微镜下的细菌图片,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点,并进一步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尝试制作细菌模型,发展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教师还需要加入一项目标内容就是需要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实验探究,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教师在导入课程、解决学生课前导学的问题之后,还需要分组开展课堂的教学,完成:“细菌的结构有什么特点?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相比较有什么异同点?”等问题。
3.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课需要体现每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但是在小组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很容易发现一般都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踊跃发言,而有些成绩不太好的学生,虽然参与了讨论,但是讨论的东西和问题大都不沾边,并且情绪也不太激烈,还有一些同学甚至不参与讨论。这主要是由于学习的内容与个别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兴趣不搭边,学生不愿意参与大学习中。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制定合适的学习内容,通过真实、有趣的学科任务,让学生能够在任务中通过运用科学的步骤解决实际的问题。
结语:
总之,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时,教师不仅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还需要注重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通过有效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提升学生对于初中生物的兴趣,主动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
参考文献
[1]王彩荣.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