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某街道居民膳食模式与血尿酸的关联性研究

2022-01-06 07:21邱创良罗镇根许梅黄玉钗卢祖洵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奶类血尿酸膳食

邱创良, 罗镇根, 许梅, 黄玉钗, 卢祖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饮食结构发生改变,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病率逐年攀升[1],加重了人群的疾病负担。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最直接的病因是血尿酸升高,体内尿酸的产生绝大部分由不可控的基因和遗传决定,另一部分则来源于含嘌呤食物的摄入[2]。近年来,膳食模式评价被广泛应用于营养与慢性病流行病学研究领域,而目前探讨膳食模式与血尿酸相关性的研究较少,多以单一膳食、营养素或西方膳食模式为主[3],且大部分集中在美国等西方国家[4],基于中国人群的流行病学证据较为少见。随着健康管理逐渐成为“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探寻一种既有助于控制血尿酸,又能保证人体营养均衡的饮食模式,将能更合理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因此,本研究通过开展横断面调查,了解该地区居民膳食模式现状,分析膳食模式与血尿酸之间的关联,以期为预防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调查现场为深圳市宝安区某街道所属的三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查对象为年龄≥18岁且自愿接受血尿酸测定的社区居民,采血前至少空腹8 h。

1.2 资料收集

1.2.1 问卷调查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设计的食物频率问卷,收集居民基本信息、生活方式、健康状况,以及最近半年内各类食物的摄入频率等资料。共针对18类食物摄取频率开展调查,包括粗粮、精粮、新鲜水果、新鲜蔬菜、水果制品、海鲜、白肉、红肉、动物内脏、加工肉、全脂奶类、低脂奶类、坚果、豆类及其制品、甜饮料、甜食、腌菜和烟熏制品;将食物摄入频率划分为9个等级,分别为:9(每天>6次)、8(每天4~5次)、7(每天2~3次),6(每天1次)、5(每周4~6次)、4(每周2~3次)、3(每周1次)、2(每月1~3次)、1(不吃或每月<1次)。

1.2.2 血尿酸测定血尿酸测定采用尿酸酶比色法[5]。采集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集中运送至上级医院,在37 ℃、546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测定过程中进行内部质量控制,同时设置正常和异常水平质控品,检测仪器为日立7 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所采用的检测试剂盒与比对试剂盒之间的相对偏差不超过15%。

1.2.3 调查方法借助问卷星系统设计电子问卷。由接受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居民开展一对一现场问卷调查,填写纸质版本问卷,采血和问卷调查同步进行,由专人及时查询并补充尿酸值检测结果,对纸质版问卷的完成情况进行审核后,通过电子版本录入到后台数据库中。调查结束后统一导出数据,对数据内容和质量作进一步核查。

1.3 变量定义

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质量/身高2(kg/m2),BMI<18.5 kg/m2为体型瘦弱,18.5 kg/m2≤BMI<23.9 kg/m2为正常,24.0 kg/m2≤BMI<28.0 kg/m2为超重,BMI达到及超过28.0 kg/m2为肥胖[6]。吸烟习惯分为两类:吸烟、不吸烟;饮酒习惯分为两类:饮酒、不饮酒;锻炼习惯按照是否规律性锻炼且每次超过15 min分为“有锻炼习惯”及“无锻炼习惯”;根据《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定义男性超过420 μmol/L、女性超过360 μmol/L为尿酸升高[7]。

1.4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贯穿调查问卷设计、调查员培训、现场调查、问卷录入及数据整理的全过程。问卷设计过程由专家实时把关。调查员经培训后开展现场调查,在调查过程中,调查员需持客观态度,不得引导被调查对象回答某些特定选项。调查结束后,由专人对每份调查表的完成情况和内容进行审核,舍弃未填写完整或填写内容明显不符合逻辑的无效问卷,将初步审核无误的纸质版本录入问卷星系统,待问卷全部录入后,通过问卷星系统导出数据,对数据质量作进一步检查,删除重复收集、重复录入及采血前8 h内有过进食行为的个案数据。

1.5 统计学分析

连续性资料用(均值±标准差)描述;计数资料用例数及百分比描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连续性变量的组间差异性,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分类变量的组间差异性。采用Kaiser-Meyer-Olkin(KMO)检验及Bartlett's检验对食物频率数据进行总体分析;通过因子分析构建一般膳食模式,对18类食物摄入频率等级进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后,结合特征根(λ>1)及碎石图拐点确定主成分个数[8],将旋转后各主成分中因子载荷绝对值大于0.5的食物组保留下来,结合因子载荷大小及专业知识对膳食模式进行命名,主成分得分越高表示研究对象采取相对应膳食模式的倾向性越大[9]。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各膳食模式与血尿酸之间的关联。借助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检验水准α值取0.05。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共纳入1 125名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73人,419人血尿酸升高;女性452人,97人血尿酸升高;研究对象血尿酸均值为(388.2±142.3)μmol/L。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分布

2.2 研究对象膳食模式特征

食物频率量表KMO检验统计量为0.852,Bartlett's检验(χ2=4 641.197,P<0.001),表明问卷结构效度较高,继而采用因子分析处理研究数据。共构建出5个主成分,其各自的贡献率和因子载荷矩阵详见表2。结合专业知识将各主成分命名为五种膳食模式,即:“加工食品”模式,以甜饮料、甜食、加工肉、烟熏制品等加工食品为主;“高蛋白”模式,以豆类、肉类、海鲜等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为主,且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坚果类食物摄入频率较高;“传统”模式,以粗粮、水果制品和腌菜为主;“奶类”模式,包含全脂奶和脱脂奶;“东方”模式,以精粮和新鲜蔬菜为主。

表2 五种膳食模式荷载矩阵

2.3 研究对象膳食模式得分

按照各膳食模式因子得分四分位,将“加工食品”模式、“高蛋白”模式、“传统”模式、“东方”模式以及“奶类”模式进行分组。见表3。

表3 居民膳食模式因子得分四分位分组情况

2.4 膳食模式与血尿酸关联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散点图显示,“高蛋白”模式、“奶类”模式和“东方”模式的因子得分与血尿酸呈线性趋势,将三类模式的因子得分按照四分位进行分组,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探讨各膳食模式与血尿酸之间的关联。结果显示,控制协变量的影响后,“高蛋白”模式与血尿酸之间的关联变得不显著,而“奶类”模式和“东方”模式与血尿酸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因子得分最低组相比,得分最高组血尿酸水平分别降低46.89(95%CI:-65.37,-28.43;Ptrend<0.001)μmol/L和31.22(95%CI:-50.16,-12.29;Ptrend=0.033)μmol/L。见表4。

表4 居民膳食模式与血尿酸关联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本研究基于18类食物摄入频率构建出五种膳食模式,分别为“加工食品”模式、“高蛋白”模式、“传统”模式、“奶类”模式和“东方”模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奶类”模式和“东方”模式与血尿酸值存在一定关联,“加工食品”模式、“高蛋白”模式及“传统”模式与血尿酸之间的关联不显著。

3.1 被调查地区居民血尿酸现状

本研究纳入的分析对象中,男性血尿酸值偏高,女性血尿酸值相对正常,血尿酸升高的整体检出率为45.9%,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于全国(13.3%)平均水平[10],提示被调查地区居民血尿酸水平偏高。既往研究表明,深圳或其他沿海地区居民膳食结构中肉类和海产品蛋白质等食物占据重要位置[11-12]。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据表明,红肉、加工肉、鱼虾类、海产品及总肉量摄入与血尿酸值升高显著相关[13-14]。

3.2 被调查地区居民膳食模式现状

本研究人群的膳食模式与既往研究采用定量或半定量数据结构评价深圳或其他沿海地区膳食模式的结果相似[11,15]。吴为等[11]分析广东省慢性病与营养检测数据后发现,广东地区居民主要采取四种膳食模式,即沿海特色食物模式、高植物性食物模式和现代快餐模式;张秋平等[15]研究发现,珠海地区居民的膳食模式已逐渐由传统模式向西方模式转变,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摄入明显增多。随着深圳经济飞速发展,面对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快餐、速食食品、加工食品等食物成为越来越多居民的优先选择,导致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钠盐和添加糖等的摄入大量增加;且深圳作为海滨之城,海产品供应充足,居民海鲜及其他动物性食物摄入频率较高,饮食结构中高蛋白食物占据重要地位,优越的经济发展条件和地理位置使“加工食品”模式和“高蛋白”模式成为被调查地区居民典型的膳食模式之一。

3.3 膳食模式与血尿酸关联的流行病学证据

有学者开展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不摄入奶类,保证奶类充分摄入有利于控制血尿酸水平[16]。一项Meta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摄入高嘌呤蔬菜与高尿酸血症风险无显著关联,且与痛风风险呈负相关[17];此外,目前有关精粮摄入与血尿酸关联的流行病学研究证据较少。本研究发现,以摄入新鲜蔬菜和精粮为主要特征的“东方”模式与血尿酸水平呈负向关联,为该模式及其有关的食物摄入与血尿酸之间的关联补充了流行病学证据。既往研究证据显示,含有大量添加糖、饱和脂肪、钠盐等食物成分的加工食品与血尿酸升高显著相关,且摄入高蛋白食物,特别是高动物蛋白类食物能增加罹患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风险[18]。本研究中,“高蛋白”模式与血尿酸之间的关联在调整多个协变量后变得不显著,且尚未发现“加工食品”模式和“传统”模式与血尿酸之间存在关联。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各膳食模式所包含的食物类型对血尿酸的影响存在相互作用,未来研究有望细化食物类别,在增强各膳食模式内部一致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研究;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各协变量间存在交互作用,对分析结果造成影响,未来研究有望对此作深入探讨,解析变量间的相互作用,为膳食模式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①本研究为现况调查,结论仅能提示病因线索,如需验证膳食模式的降尿酸作用,应进一步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②本研究仅在一个地区开展调查,结论外推至经济水平、饮食方式等不同的地区时需谨慎;③本研究采用的食物频率问卷未能全面收集摄食相关资料,且可能存在其他影响血尿酸的膳食及非膳食因素,对分析结果产生干扰。

综上所述,被调查地区居民主要采取五种膳食模式,分别为“加工食品”模式、“高蛋白”模式、“传统”模式、“奶类”模式和“东方”模式;其中,“奶类”和“东方”膳食模式与血尿酸存在一定关联,提示多摄入奶类、新鲜蔬菜及精粮可能有助于控制体内尿酸水平,对于预防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发挥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奶类血尿酸膳食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老年人不同生命阶段奶类摄入状况与成功老龄化关系研究
秋天膳食九字诀
尿酸正常后可以停药吗?
中国15省(区、直辖市)1991—2015年中老年居民奶类摄入状况及变化趋势
六个问题读懂膳食纤维
第一章吃的基础课⑧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