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612例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2022-01-06 05:40刘亭亭夏东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疾病谱病历北京市

刘亭亭, 夏东

院前急救是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的首要环节,包括院前合理的急救措施和快速转运,为患者院内进一步抢救赢得机会,降低急危重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院前急救的水平也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医疗水平及处理突发卫生事件应急救援能力[1]。研究显示,对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及疾病谱进行良好的了解,有利于院前急救质量的提高,对院前急救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价值[2]。北京老年医院120急救站受北京市海淀区120院前急救网络管理、指挥及调度,主要负责海淀区山后地区,包括温泉镇、上庄镇、苏家坨镇和西北旺镇4个镇的日常急救任务,同时也承担着北京市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工作以及区内各类现场的医疗保障任务。本文对该院120急救站2016—2019年所有院前急救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医院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及疾病谱特点,为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及提高院前急救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以北京老年医院120急救站院前急救患者病历资料为基础,对2016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所有院前急救患者病历资料进行统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第一诊断、呼叫时间等,排除退车、病历资料中关键信息缺失的病历。

1.2 研究方法

根据参照相关文献及ICD-10对疾病诊断进行分类,分析疾病谱的构成,疾病诊断分类根据急救医生的初步印象,分为:创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内分泌和代谢疾病、妇产科疾病、儿科疾病、中毒、恶性肿瘤、精神行为异常、耳鼻眼部疾病、骨骼肌肉疾病、皮肤及皮下组织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对于昏迷、发热、不明原因死亡及以其他以症状体征为诊断而无法归为具体某系统的疾病,统一纳入症状体征组[3]。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院前急救患者按性别、年龄段分布

2016—2019年总出诊10 350次,去除退车患者,有效出诊9 690次,有效率93.6%,剔除资料不完整病例,纳入9 612例院前急救患者的病历资料,合格率为99.2%。其中男性患者有5 496例,占比57.2%(5 496/9 612),女性患者有4 116例,占比42.8%(4 116/9 612),男女性比例为1.34∶1。院前急救患者年龄分布中,最小12天,最大102岁,0~<20岁患者占比4.3%(415/9 612),20~<40岁患者占比19.9%(1 913/9 612),40~<60岁患者占比23.4%(2 253/9 612),60~<80岁患者占比30.7%(2 967/9 612),≥80岁患者占比21.5%(264/9 612)。其中60~<80岁患者占比最多(30.7%)。见图1。

图1 院前急救患者年龄及性别分布情况

2.2 院前急救患者按年和月分布情况

连续4年院前急救患者的病例数分布,2019年接诊病例数最多,占比27.1%(2 609/9 612),2016年最少,占比22.4%(2 153/9 612)。院前急救患者按月分布情况可见院前急救患者数量排名前三位的月份为5月(8.9%)、10月(8.9%)及4月(8.9%),2月出诊率最低,占7.0%。见表1。

表1 院前急救患者按年和月分布情况 例(占比/%)

2.3 院前急救患者病例数按时间段分布情况

一天按24 h制,以2 h进行时间分段,院前急救患者呼救最高峰时段为8∶00~9∶59,占11.6%(1 116/9 612),4∶00~5∶59为全天出诊最少时间段,仅占比4.3%(415/9 612)。见图2。

图2 院前急救患者时间段分布情况

2.4 院前急救疾病谱分析

疾病谱排序中,创伤居所有院前急救疾病谱中首位,共计2 424例(25.22%)。排名前2~5的疾病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1 933例(20.11%)、消化系统疾病833例(8.72%)、神经系统疾病745例(7.75%)、呼吸系统疾病687例(7.15%)。见表2。

表2 院前急救患者疾病构成情况

2.4.1 排名前五的疾病在不同性别、年龄段分布情况对院前急救排名前五疾病,在不同性别及年龄之中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男性患者有3 894例(58.8%),女性患者有2 733例(41.2%),不同疾病在男女性别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93,P<0.05),院前急救疾病谱前五位集中分布于男性。不同疾病在不同年龄段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 171.531,P<0.05),其中创伤集中分布于20~59岁,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集中在60岁以上,神经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集中分布在60~<80岁。见表3。

表3 院前急救患者排名前五的疾病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分布情况 例(占比/%)

2.4.2 排名前五的疾病在不同月份及时间段的分布情况排名前五的疾病在不同月份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0.59,P<0.05),创伤主要集中在4—7月,循环系统疾病主要集中在10—12月,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分布无明显高峰期。见图3。排名前五的疾病在不同时间段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208.768,P<0.05)。创伤主要集中在8∶00~9∶59,20∶00~21∶59;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疾病均集中在8∶00~9∶59,循环系统疾病在18∶00~19∶59也有峰值。见图4。

图3 院前急救排名前五的疾病在不同月份分布情况

图4 院前急救排名前五的疾病在不同时间段分布情况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2016—2019年北京老年医院院前急救患者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建立包含院前急救患者性别、年龄、呼叫时间、第一诊断等信息的数据库,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该院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特点及疾病谱分布情况,为院前急救人员科学培训、急救资源合理配置及民众急救知识重点宣教提供理论依据。

3.1 重视创伤防治,提高创伤救治能力

在院前急救常见疾病谱排序中发现,创伤为北京老年医院院前急救最常见疾病类型,这与国内外报道一致[4-7]。这主要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交通、建筑业及工业等行业迅猛发展,带来的交通事故、意外伤害等大幅度增加相关[8-9],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创伤所致的死亡人数高达75万,因创伤致残的人数超过50万[10],另一方面与创伤后活动受限,呼叫救护车的比例也相对较高有关。经过对创伤患者进一步分析,发现创伤人群集中分布于20~<60岁,以男性为主,这与北京市[2]及上海市奉贤区及松江区的研究结果相似[6,11],可能与中青年人为社会工作和生产主体,外出活动频繁[6],且斗殴、疲劳驾驶和从事危险工作的男性比例较高有关[12],而这部分人创伤事件的发生,可能会给个人和家庭带来严重的后果。时间分布上,创伤发生时间集中在4—7月,考虑该时段为春夏季节,天气变暖,人们外出活动增加相关[2]。创伤发生的高峰时间段为8∶00~9∶59和20∶00~21∶59,这与赵思宇等[2]对北京市的研究结果一致,前者为北京市上班高峰期,考虑与上班途中车祸伤增多有关,后者主要考虑与近年来北京市居民夜晚外出活动增加有关。为降低创伤发生提高创伤救治能力,提出以下建议:①针对创伤高发人群,建议加强安全生产及交通法规等方面教育,提高其对创伤危害的认识,普及创伤急救知识,减少创伤事件的发生。②加强对院前急救医护人员创伤救治能力培训,熟练掌握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技能,能够在创伤救治过程中熟练应用、从容应对。③在创伤急救过程中,运用好信息传输系统,做好院前和接诊院内的衔接工作,确保创伤绿色通道的通畅,第一时间将患者院前信息反馈至接诊医院,以便院内接诊团队提前做好救治准备,严格执行“黄金1小时、白金10分钟”的急救理念[13],为创伤患者院内救治赢取时间,提高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及致死率。④针对创伤高发时段,合理安排急救工作,加强急救资源配置,医护人员、驾驶员及担架工做好随时出车准备,急救车辆检修、加油及物资领取等工作应避开该时段,在急救车前往现场及送达救治医院道路选择时充分考虑到交通阻塞等因素,尽可能减少呼叫等待,让患者能够尽早得到救治。

3.2 建议提高60岁以上人群慢性疾病突发情况的救治能力

北京老年医院院前急救患者年龄分布中,以60~79岁最多(占比30.7%),而60岁以上人群占所有院前急救患者人数的50%以上,与上海奉贤区相似[6],可能与北京市老龄化程度较高相关,在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显示,北京市60岁以上老人占12.5%,65岁及以上人口占8.7%,提示北京已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14]。赵思宇等[2]在对北京市的研究中发现,随着年龄的升高,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的构成比增加,创伤构成比下降,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提示随着年龄增长,慢性病突发情况是构成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紧急事件。这可能与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抵抗力较弱、易患有急慢性疾病有关[6,15]。针对这一现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①可以通过宣传册、海报、义诊等方式对此类人群进行慢性病管理健康宣教,嘱其规律服药,定期随诊,尽可能避免慢性病突发情况发生。加强对民众急救知识的宣教,提高民众自救和呼救能力。②对院前急救医护员进行慢性疾病突发情况急救知识培训和考核,定期组织急救流程演练,加强院前急救与送达医院的沟通衔接,组建院内多学科救治团队,提高危急重症患者急救效率,不断提高慢性疾病突发情况的救治能力。

3.3 院前急救患者中男性占比较多

北京老年医院院前急救患者中男性患者占比较多,男女比例为1.34∶1,与上海市奉贤区[6]、湘潭市[16]、烟台市[17]、日本[7]等研究结果相似,这可能与性别遗传性差异、接触危险因素多、工作强度大以及部分男性有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多等有关[6、18]。因此应该关注男性群体,可以通过加强对男性健康宣教的力度、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体育锻炼、鼓励男性戒除不良生活习惯、获得更多家庭支持等方式进行改善。

本次调查的不足之处:由于院前急救条件所限,部分疾病以症状待查作为第一诊断,且缺乏送达医院后的诊断信息,无法进行诊断核对,故在某些疾病归类中可能存在误差。

综上所述,北京老年医院120急救站疾病谱及流行病学有其特点,掌握上述规律,加强对民众急救知识的宣教,提高公民自救意识和能力,为北京老年医院急救站发展建设提供依据,也有针对性地对院前急救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及技能培训,定期考核,通过模拟演练,优化急救流程,提高急救效率,在急救高发期合理安排急救资源,保障物资及人员充足,从而不断提高院前急救水平。

猜你喜欢
疾病谱病历北京市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强迫症病历簿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大数的认识”的诊断病历
2016—2018年上海市奉贤区院前急救疾病谱特征及动态变化
为何要公开全部病历?
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谱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