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情境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2022-01-05 09:44朱晓玲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生活情境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

朱晓玲

摘要:利用生活情境能够增强小学生自我效能感,提升其知识内化和自我建构水平,也是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有益尝试。所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要以生活情境为基、以法与德为主,对小学生的价值观、社会情感等方面进行启蒙教育。本文基于生活情境对教学改革的内生诉求,把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以期厘清现状、追本溯源,找到问题症结所在,进一步提高教师将生活情境全面渗透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水平,持续规范小学生行为、塑造期法制意识,打造道德与法治课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生活情境;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生活情境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的理论基础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度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在遵循学生中心、学科素养导向和学校统筹规划的原则之下,应基于生活情境多维度把握法制教学要求,通盘考虑学生法律意识和综合素养、“最近发展区”、以及学习的规律,把和学生息息相关的法律范畴主题充分体现在教学环节之中,全面把握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指向性和内涵属性,创造性设计出以学生为主体、基于学生学业水平的优质课堂。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理论要求小学道法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客观、正确、科学的评判小学生现有道法水平,并根据客观实际水平设计具有一定难度的教学任务,从而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和潜力,顺利完成“跳一跳、摘桃子”的学习任务。“最近发展区”于学习者而言是一个动态的区间过程,于道法教师而言则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要拥有超高的教学预判力和想象力,促进学生完成“完全依赖—半独立—完全独立”的道法素质发展过程。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20世纪50年代产生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在主体意识和学习者思维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丰硕的研究成果。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主体意识和思维参与,从这两个方面对教学行为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诠释和研究。认知心理学侧重具体化研究,对学习者的认知及其对心理行为的影响给予肯定。所以基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研究,小学道法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着重观察小学生在习得新知识时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而得出每位学生的认知习得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构架学生道法思维支架,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板块化设计,以此寻求更能刺激小学生认知点的、更为高效、高质的教学策略。

二、生活情境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一)以知为本,创设学习情境

首先,要根据法律和道德等相关主题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给小学学生营造恰当的任务环境、“乐学”的环境,以生活教学、情境教学等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保证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活动效率。其次,任务的设计要巧妙而富有教育性意义。在某些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主题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给学生呈现单一的生活案例、视频片段,不能体现现代课堂教学技术的多样化优势,更无法吸引学生参与其中。所以,道德与法治教师可通过生活热门案例,对其中的法治和道德教育内容进行充分、合理的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讲解三年级《有点警惕性》时,以触目惊心的偷盗、抢劫视频抓住学生注意力、以“我生活中的小插曲”切入调动起学生的同理心,更容易学会区分好人和坏人,促进道德与法治形式上的多态化、课堂气氛的鲜活化,促进学生法治和道德素养的不断形成

(二)以情促知,创设讨论情境

良好的教学设计一定是有情感维度的,如孔子的启发诱导使学生“欲罢不能”;张载强调教学应做到“有如时雨化之者”。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辩证思考知识和教学艺术的问题,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编排、统筹规划,为学生创设恰当、适宜的情景,将最“渊博而复杂”的教学过程艺术化处理、情感化设计,促进教学活动活色生香,有情感、有温度。如在三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的《安全护我成长》的教学设计中将安全教育上升为生命教育作为关键词开展教学活动,利用电影片段和对部分小学生父母采访的视频片段创设讨论情境;引导小学生从生命来之不易的角度说出对生活中安全行为的自我感受;调动小学生移情心理,引领小学生学会保护自我生命,热爱生活。

(三)创设讨论情境,增强道德与法治意志

近年来,对生活情境促进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认知、丰润小学生道德情感和法治意识等的相关研究日趋增多。生活情境的投射功能,能够帮助小学生充分认知道德与法治层面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促进小学生道德和法治意志的形成。首先,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尊重小学生的兴趣、生活情境的生活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来创设生活情境,主动唤醒小学生个性体验,促进小学生能够在生活常识的认同中认识自我、认知世界。在这一情境中,授课教师通过起伏有致的声音、丰富的肢体动作、恰当适宜的音乐、和视频,感召小学生进入理想的道德与法治世界,促进其建构具备道德、高尚、勇敢、节俭、公平等特性的自我精神世界,提高道德与法治意志。

(四)施之以行,提高道德与法治水平

要加深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深度理解,进行知识迁移、情感迁移,就要坚持教学内容现实化、教学情节生活化、教学语言生动化、生活内容还原化,真正做到让小学生在行动中提高道德与法治水平。在《有点警惕性》的教学中,由于小学生无法正确判断生活中的好人与不怀好意的人。所以,道法教师可采用三步化实践教学法,创设探究式生活情境:首先,浅表化知识,将教学重点迁移到“角色扮演”之上:有陌生人敲门怎么办呢?再次,小学生讨论之后之后,将讨论结果折射到日常生活之中,让小学生自我判断刚刚讨论的结果是否可行。再次,通过儿童剧表演、绘画等方式让小学生将讨论内容呈现出来,更能促进小学生对教學内容的深度理解,从而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三、结语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完整科学的生活化教学过程能够给学生和教学带来无限的动力和生机。所以,在国家减负相关政策之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设计要真切履行国家政策文件精神,以知为本,创设学习情境;以情促知,创设讨论情境;创设讨论情境,增强道德与法治意志;施之以行,提高道德与法治水平,增加小学生学习内生动力、学习效度,增加学习兴趣,才能真正实现道德与法治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北京市联合发布《北京市大中小幼——优化德育体系建设研究项目指南》[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年.

2. 陈传锋,陈文辉,董国军等.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程度、原因与对策一一基于全国小学学生学习状况与课业负担的调查[J].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

3. 钟启泉,崔允部,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一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猜你喜欢
生活情境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