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文华
摘要:初中时期的化学课程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化学知识基础学习阶段,是学生必须要学会的课程之一。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开展,提倡“减负增效”已经成为了课程教学的重要“旋律”。所以,初中的化学任课教师在传授知识、方法的过程中,不仅要通过合适的措施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还要减少课堂中不必要的训练,主动探索提升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方式,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深度钻研的过程中,学好化学这门课程。
关键词:初中化学;有效性教学;提升质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新时代的教育理论表明:“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有效互动的重要过程。”所以,不论传授哪一科的知识,教师都必须要做好课前准备: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等。同时,教师也应借鉴其他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全面激活学生热情和兴趣,帮助学生内化化学知识。另外,教师要重视学生潜能的激活,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课堂中,最终实现“减负增效,提升初中化學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一、创造性地应用教材,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全新的初中化学课程教材知识容量、类型等发生了变化,删除了一些生活中、社会中很少会用到的理论知识,以及大部分学生无法理解的知识内容。新的初中化学教材内容比较少,难度较低,但这些知识都属于化学领域的精华[1]。通过教材的变化,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会得到减轻,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和学习。教材重点突出了关键知识和核心概念,并不再严格定义一些非重要的化学知识概念。所以,教师应创造性地应用教材,利用好教材的优点和特点,掌握改革的内涵和本质,带领学生有效解决化学问题。
举例,在教学“盐、酸、碱”相关知识时,部分教师认为,只有帮助学生了解这些物质的性质,掌握三者之间的关系,就能让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实则不然,新时代的化学教材与传统教学大纲相比较,对此部分知识的教学要求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倡导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利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期间,应重视教材中的知识挖掘,要在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拓展。同时,教师也要针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训练,帮助学生学会知识的运用方式,在不断地运用、练习中提升自身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化学知识学的更“透”。
二、优化化学课堂导入,激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
当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时,学生将会有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其精神、热情也会更加饱满,从而进行有效的知识学习[2]。化学这门课程主要依靠实验支撑,惊奇奇幻、生动具体的化学实验比较符合学生的“胃口”,能让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所以,教师在教学化学知识期间,可以从优化课堂导入环节入手,将更多趣味的化学实验引入到课堂中。
举例,在教学“化学让世界更加绚烂多彩”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引入一些教材以外的趣味化学实验,如“空杯冒烟、清水变成果汁、水中燃起大火”等,通过这些实验呈现不同物体的性质,强化学生的感知,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带入到充满奇幻的化学世界中。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强化导入效果,为学生呈现工业、农业相关的图片,并引导学生将生活与图片内容连接在一起,让学生意识到化学知识学习的重要价值。通过这个过程,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目标能够达到一致,课堂效果也会随着目标的实现得到提升。
三、革新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化学知识学习
教材中有很多知识具有总结性特点,如果教师直接用“干巴巴”的语言对学生转述教材中的知识,那么学生只能“死记硬背”[3]。因此,教师可以针对教材知识的特点,将人类探索知识的过程还原,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所以,教师必须要提高对每一个实践探究活动的重视程度。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探究活动,能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发挥,在实验、收集、钻研等多个过程中,学生将会掌握更高效的学习方式。
举例,在学习“人类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区别”相关知识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实验,并细致分析实验现象,尝试利用专业化的化学语言描述实验现象,以此培养学生的热情,让学生感受到探究的乐趣。随后,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不同单元的实验性探究活动、讨论活动等,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促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还能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式。
结论:综上所述,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保证需要以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作为支撑,需要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作为基础,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所以,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等,还要分析真实的学情,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知识与生活的关联,促进学生主体地位作用的发挥和体现,主动与学生交流、互动,最终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曹涓. 借微课之力,点燃初中化学之灯[J]. 新课程,2021,(37):146.
[2]薛昊. 分化·突破·实验·训练——论初中化学酸碱盐的有效教学[J]. 山东教育,2021,(Z6):88-89.
[3]王蓓蓓. 基于中学化学课程的化学核心素养实证研究[J]. 智力,2021,(19):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