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平
摘要:互联网与各个领域的结合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也为教育带来了更多新的可能性。语文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课程,语文教学有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工具性特征,提高思想文化修养的人文性特征,包含着巨大的育人价值。利用互联网技术辅助語文智慧课堂的构建,不仅可以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直观生动,更富有感染力,还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以此实现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养。本文将从理论与实际的角度出发,探究运用互联网打造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互联网;智慧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随着网络技术的变革,互联网逐渐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与教育不断的深入融合,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使其焕发出别样的光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学的改革,提升了教学的质效。新时代教师应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方法,提升信息素养,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再辅之先进的技术装备,形成教师、学生、学习载体的高效互动,以此构建智慧课堂,让学生在舒适的学习氛围中更高质量的收获知识,获取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微课导入新知,激发学习兴趣
微课是一种新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它以短视频这种视听结合的形式展开教学,具有三个明显的优势:第一,微课时长为5~8分钟,不会使学生产生压力和疲劳感。第二,微课内容多为对某一知识点的讲解,更具针对性,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进行细致的学习。第三,微课具有互动性、体验性、趣味性等特点,对于小学生来说有较大的吸引力。课堂导入作为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使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微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使其快速调整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制作微课,以此构建智慧课堂。
例如,在讲解《观潮》这个一课时,教师可以用微课的方式导入新知,使学生产生探索欲,并在观看的过程中进行独立的思考。同时,学生也会从视听的角度感受大潮的宏伟气势,看到大潮的壮观景象,从而产生正确的情感体验,为有感情的阅读、朗读文章奠定基础。在完成观看后,教师通过提出问题“视频中参观的是哪个潮水?参观的日期与地点是什么?”,使学生结合视频内容、教材内容,产生思维活动,提高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教师也能在提问中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一举多得。
二、创设教学情境,丰富学习体验
人在不同的情境中会产生不同的体验与感受,情境在教学中的正向引导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以轻松愉悦的状态习得新知。信息技术的辅助能让情境的创设更加逼真,使学生在观看视频、图片,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收获强烈的感官体验与丰富的情感体验,构建出高效且智慧的课堂。不过教师要注意,情境的创设不能只依靠信息技术,要积极地发挥自身的组织与引导作用,通过语言的讲解、肢体动作的庙会、神态表情的传达,带入学生走入到情境中,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收获知识与能力。
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描述了西沙群岛景色的优美,物产的丰富,如果学生只靠文字、图片、语言进行想象,很难体会其中的含义与情感,这就需要教师借助多媒体创设“旅游”情境,通过为学生播放当地的景色、文化等视频,将文字以绘声绘色、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化身为“导游”,借助视频的暂停、拖拽等功能,使学生结合文章内容与特定的景象进行理解,从而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实现有效的调动学生积极性,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三、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习能力
语文教学中涵盖着丰富的思想与人文内容,对于年龄较小、生活经验较少的学生来说,理解其中的内涵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教师可以借助幻灯片将重点的字词、语句呈现给学生,通过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细致分析,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精髓,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人物的思想情感等,以此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获取关键信息能力也会得到提高,有利于其之后的语文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课前利用一定的时间进行课件的制作,从而为学生构建出智慧课堂。
例如,《司马光》这一课中设有“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习题。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司马光》的意思并不难,因为这一故事他们已经耳熟能详,但如何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准确的复述却是一项难点。教师可以借助幻灯片为学生展示“戏、登、跌、弃、击、活”六字,并在每一个字旁配上相应的图片,以此引导学生理清故事发生的顺序,并结合关键词完成复述。在此过程中,他们不仅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会进一步发现文言文用词精炼的特点,提高了阅读文言文能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智慧课堂,对于教师教、学生学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要提高对此重视度,通过借助微课导入新知、创设教学情境、利用幻灯片呈现教学重难点等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升课堂趣味性、提高教学质效,实现教学的智慧化。
参考文献
[1]王丹. 运用互联网打造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研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9):174-176.
[2]邱艺,谢幼如,李世杰,黎佳. 走向智慧时代的课堂变革[J]. 电化教育研究,2018,39(07):7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