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莲
摘要:新课标是素质教育从形式走向实质的标志,因而站在新课标的视角下对学生进行教学,高中数学教师要有着正确的角色观。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有着生本理念,他们所选择的教学策略要能促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布置预习任务、创设生活情境和组建科学小组这三种策略都在教师的选择范畴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效发挥它们的作用。
关键词:新课标改革;数学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高中数学教师扮演着掌控学生的角色,他们会将所有的知识都详细地讲解给学生听,学生只需要牢记,然后再通过题海战术巩固即可。教师这样做产生的弊端是:学生很难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他们缺乏学习兴趣。在新课改的推行中,教师的教育理念已然有所改变,此时他们需要在生本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展开教学,以往的教学策略都不再适用,因而他们要重新踏上探索之路,进而获得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自主学习
数学知识是学不完的,高中数学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促使学生培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减轻对教师的依赖性,遇到数学知识的第一反应不再是寻求教师帮助,而是自己去进行思考。课前的预习环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好时机,此时教师要为学生进行预习任务的布置,一来为学生划出自主学习的范圍;二来对学生进行督促。
例如:如果笔者直接告诉学生函数具有单调性、最大(小)值、奇偶性,让学生记住这一结论。那当下一次学习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时,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询问笔者,而不是产生思考意识。学生这样的反应并不利于他们在数学学习上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在进行《函数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的教学之前,笔者为学生布置了预习任务,具体如下所示:1、回忆已经学过的函数图像,对其展开分析2、挖掘函数的三个性质3、挖掘函数性质的应用。此时没有笔者督促学生,学生可能在完成预习任务的过程中转移注意力,进而导致任务的完成度不高。因而笔者会向学生强调一点,那就是他们完成预习任务的结果会影响到他们的课后作业量。这样一来,学生会认真对待预习任务,在完成预习任务的过程中做好上课准备。
二、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探究学习
在预习过程中,学生所面临的是陌生的数学知识,他们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诸多困惑。此时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困惑进行搜集,并在此基础上搜集生活素材,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将困惑以问题形式融入其中。在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为学生呈现所创设的生活情境,鼓励学生展开探究学习,旨在解决困惑,对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有着深刻理解。除此之外,学生还会收获探究能力。
例如:在完成预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诸多困惑,笔者会通过网络工具与学生交流,进而搜集他们所产生的困惑,具体如下所示:1、如何判定简单函数的奇偶性呢?2、如何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和函数的最值呢?3、函数的性质可以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因为函数性质在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因而笔者进行了生活素材的搜集,如旅店定价和住房率之间就存在着函数关系。在课堂教学时,笔者会为学生播放生活素材,旨在创设生活情境。学生需要从中搜集信息,进而列出方程。接下来笔者会将问题呈现给学生,为学生留出探究时间,鼓励学生扮演智者角色,探究问题的答案。
三、组建科学小组,让学生合作学习
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高中数学教师还需要为学生组建科学小组,鼓励他们展开合作学习。这样做还有其他益处,如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促使学生培养合作意识。在组建了科学小组之后,教师要为学生布置合作学习任务,并且融入竞争氛围,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再浑水摸鱼,而是积极地为整个小组做贡献。
例如:学生需要经历不断练习的过程,才能熟练掌握并且灵活运用函数的三个性质。因而在课堂教学时,笔者会为学生组织课堂练习。此时为了增添课堂练习的趣味性,笔者会让学生担任出题者,设计出具有价值的习题。单凭学生一个人可能很难交出完美的答卷,笔者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为他们进行了科学分组,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笔者所布置的出题任务。接下来小组成员需要通过抽签来确定竞争小组,并且交换彼此的习题。习题本身的价值和学生的正确率都会成为笔者评判输赢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这样一来,小组内的每一名学生都会积极总结函数的性质,积极探索函数性质的应用,进而在此基础上设计习题。
总而言之,新课改所倡导的教育理念让高中数学教师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他们的教学也需要发生改变,不再是先教后学,而是要将教建立在学的基础上。基于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学习机会,促使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这样一来,学生除了收获数学知识外,还会收获独立思考能力、学习能力、探究能力等诸多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戴尚礼.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探研[J].成才之路,2020(27):130-131.
[2]朱丽强.新课标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2020(24):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