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朱卫华
幼儿园发展需要园所文化的支撑,良好的园所文化建设,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而且可以陶冶教师情操、净化幼儿心灵。开展园所文化建设,不仅使幼儿园的环境、课程、制度、精神、文化等充满内涵,还能体现办园理念和办学特色。我园以“点点闪亮”为成长目标,确立了“让每一滴水都折射出阳光的七彩”的办园理念。依托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幼儿“无边界学习”的行动研究》,我园努力探索幼儿园文化建设之路,让幼儿有生长的动力、有体验的空间、有亲近自然的机会,让教师体验成长的乐趣,实现自我超越。
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有一首诗:“一个孩童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造一个自由嬉戏的乐园,环境应像水一样无界,充满想象,永远保持充沛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以幼儿立场的环境,要求教师支持幼儿创设自己的环境。教师每天会问幼儿:“你想玩什么?你想怎么玩?”为此,我园在一次次活动中不断与幼儿商量。例如,我园有一大块种植地,到了冬天很多农作物被冻死。为了不让这些农作物冻死,有的幼儿提议建一个暖棚。于是,我园将一块种植地改造成了暖棚,幼儿可以在秋冬季节种一些反季农作物;再如,南操场有一间小木屋,原本用来存放一些种植工具。有的幼儿提议重新设计改造小木屋,不久小木屋变成了幼儿喜欢的阅读小屋。为了使阅读小屋里的书更加丰富,大班幼儿主动带来了书,并进行分类、整理、摆放……美好的童年记忆在此空间生发并延续:梦想隧道、亮亮林、玩水墙……多样、有趣、平等的游戏空间,激发了幼儿灵动的游戏创意,进入这样的空间,幼儿能自然地沉浸其中,发现自我,释放个性。
我园各班环境从关注环境的外在效果逐步转变为关注环境能为幼儿提供多少亲自实践的机会。为此,我园环境创设从“教师主导”走向“儿童主导”。例如,我园主题海报从幼儿的视角出发,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记录,每一个版面都真实记录了幼儿的活动;楼道环境从原本呈现幼儿固定不变的作品变为现在的游戏故事墙、阅读记录墙和观察记录墙。我园将环境交给了幼儿,教师支持幼儿创设属于自己的环境,鼓励幼儿与环境互动。
我园努力营造书香园所,教室、读吧、楼底拐角、大厅都设有图书角,便于师幼随时阅览。同时,推出微信阅读打卡,使阅读从固态场所走向“云”阅读模式,用阅读打卡的方式与教师互动交流。教师在每日阅读打卡、好书推荐中找到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链接,激发了阅读热情。
教育,是一种润物无声的力量,学习是无边界的,教育也是无边界的。受陶行知“生活教育论”和“六大解放”思想的影响,我园确立了“无边界学习”课程。凡是幼儿感兴趣的、需要的,随时随地,不受时间和场景限制,及时把蕴含生活意义的话题纳入课程和活动中来,用清润的教育与幼儿的成长美好相遇。
为了让课程促进发展,我园成立课程领导组、课程中心组等组织机构,确立“无边界学习”课程的实施方案,每一位教师都是课程的参与者、实践者与研究者。我园人人参与课程审议,全体教职工坚持每周一、二、三分别就小、中、大三个年龄段的课程,与各年龄段开展课程审议活动;设计新的一日工作记载表,从一周一记走向一日一记。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园还建立课程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开展问题诊断、现场研讨、亮点发布等活动,鼓励教师相互学习与探讨,不断反思与成长。
我园致力于打造属于幼儿的课程空间。我园各班基于幼儿的想法,在游戏时间将下铺的小床变成娃娃家、医院等场所,原本闲置不用的小床被利用起来。游戏时,幼儿先把下铺的被子搬到上铺,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布置娃娃家、医院等环境。课程内容的选择尊重幼儿主体,立足幼儿需要和个性发展,珍视幼儿生活的独特价值,使得幼儿的能力在生活中积累,在生活中成长。我园站在幼儿角度思考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调整课程,“无边界学习”重过程、轻结果的课程理念成为一种常态。
制度是管理的根本,是约束行为准则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我园归类、梳理、完善了各类规章制度,建立了民主、阳光的管理制度,唤醒教师的自我、自觉、自律意识。
为规范幼儿园管理制度,推进幼儿园依法治校,我园结合实际,制定了健全、完善的管理章程,实施常态化管理。围绕师德师风主题,我园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着力提升教师的思想素质和职业修养,如“教坛先锋”“杏坛公仆”“美德园丁”等优秀个体评选活动。
合理有效的激励制度,可以让教师内化于心,并从意识上的“让我做”转变成行动中的“我要做”。我园发放了“遇见闪亮卡”“相约闪亮卡”和“点赞闪亮卡”三张卡。其中,“遇见闪亮卡”由园行政部门发放,园领导发现了教师的创意之举、勤学之风等闪光之处,及时书写“遇见闪亮卡”;“相约闪亮卡”是同事间的相互欣赏,通过“相约闪亮”,开展现场式培训,让各自的经验进行分享,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点赞闪亮卡”是家长发放给教师的,以此接受家长监督,让家长发现教师工作中的闪光点。
为了确保制度的落实,我园借鉴海尔公司的“日日清工作法”,在每个班级外面设置“日清栏”,公示“常规工作日清表”,对每日常规工作要求标示清楚。常规工作细化到各个方面:一日活动的组织、环境的打造、保育工作的管理与配合、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与实施、安全工作的开展与重视程度等。制度管理既要从“常态”出发,严格执行,又从“民主阳光”出发,让严谨的制度管理通过文化的渲染内化为教师自我约束的能力,让教师的教育初心与教育情怀相遇。
作家王开岭说:“一个精神明亮的人,有三个特征:一是头脑合格,精神诚实的人;二是性情温和的人;三是有行动品质的理想主义者。”在园所,这种明亮的精神应当融入生活——教师和幼儿相互遇见的生活。为打造这样美好的生活,我园以“暖人心、聚人心”阳光管理文化为抓手,让教师和幼儿在这场生活中与美好相遇。
为建成一支“结构合理、质量优良、精干高效、富有活力”的教师团队,我园每位教师都制定了“教师三年发展规划”。我园根据教师特长,组建了许多项目团队,如活动策划组、环境创意组等。每学期,我园都组织“最佳项目首席”等评比,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我园主张了解教师的真实状态,开展各类培训,如现场式培训、菜单式培训、例会式培训等。为构建教师合作共同体样态,“我来当园长”管理模式孕育而生,每一位教师用管理者的眼光去重新审视自己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发现幼儿园各条线工作的亮点,通过每周一次的亮点发布,每位教师都可以学到他人先进的班级管理模式和教育理念。
我园在办园理念指引下,创立了“追绿——亲子运动节”“寻蓝——六一玩水节”“描红——感恩丰收节”“画白——双旦迎新节”;生发了经典课程“小书包成长记”“点点亮亮生日会”“青青菜园种植季”;开展了“我们爱祖国”“大手拉下手——垃圾分类”“纸的旅行”等一系列活动,为幼儿的成长创造充分的条件。
我园根据地域环境和建筑特色,确立了以“水”为核心的园所文化,构建了“平等对话、自由开放的互动氛围”和“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人人皆学”的课程样态。幼儿以争做“七彩水滴娃娃”为荣,教师以培养“清澈、清润、清朗、清远”的“水滴娃娃”为方向。
“无边界学习”教育犹如一根柔软而又强韧的细丝,把南苑幼儿园零碎的文化元素串联成完整的文化系统,并逐步形成一个文化磁场,影响着每一个南幼人的思想、情感和行动。我园将不断创新文化的脉络与构想,追求文化与精神的双向统一,着眼构建文化建设的新方向与新高度,让幼儿在有内涵的园所中找到童心野趣,让教师找到幸福感和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