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朱如静
文 朱如静
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因此,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游戏是课程的内容,是课程实施的背景,也是课程实施的途径。一个无视幼儿游戏的课程不可能是真正适合幼儿的课程。游戏应该与幼儿的主动、自发相关联。游戏是幼儿学习和娱乐的最佳途径,幼儿园游戏最重要的原则是有利于幼儿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参与活动。
《儿童权利公约》中强调了儿童游戏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都强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喜爱游戏,是因为游戏是幼年生命活力的体现。幼儿因心理生理机能不成熟不完善,幼儿的感知和思维特点,导致了认识肤浅,思维直觉形象,所以,幼儿对世界的认识依赖于形象和材料,依赖于动作和行为表现,通过摆弄实物认识事物,通过操作实物反应事物。幼儿情绪冲动,在现实中被成人斥之为“人来疯”的行为,在游戏中能获得合理宣泄;幼儿注意力不稳定,容易分散,意志薄弱,持久力差;幼儿富于幻想,其想象夸张在游戏中能获得满足,发展稳定的注意力。因此,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决定幼儿的基本活动只能是游戏。
教师应以幼儿为主体,就要营造宽松、平等的心理氛围,创设丰富的、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游戏环境,使幼儿有被尊重、被关注的感受。每个幼儿都能在游戏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各具特色的游戏内容让幼儿按照兴趣来选择,满足了幼儿的兴趣需要,促进了他们富有个性的发展。
基本活动是指对一个人来说最经常、最适宜、必需的活动。对幼儿来说,游戏是符合幼儿特点的活动。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实施教育,而教育对象是幼儿。因此,课程游戏化是必需的,课程游戏化让幼儿园游戏为基本活动落到实处。
教育目标隐含在为幼儿提供的环境中。在一次蛋壳造型活动中,为了让幼儿学习用多种材料在蛋壳上进行装饰,并掌握一些美术造型的技能,教师有意识地把装饰好的一个蛋壳造型物、收集的蛋壳、制作材料、工具投放在手工区,引起幼儿的关注,激发了幼儿参与制作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的用橡皮泥捏造塑形物的局部粘贴在蛋壳上,有的有水彩笔直接在蛋壳进行描画自己造型,有的按照范例模仿制作……幼儿作品所选材料、所塑造型、所用手段各具特色。
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幼儿的需要。一日活动中,幼儿最爱的事莫过于玩游戏。游戏中自由自在的氛围、丰富的玩具材料、同伴间的交往等。
例如,一次制作新年帽的活动就是在游戏中引发的。有个幼儿从家里带来一顶色彩艳丽的圣诞帽,幼儿试着戴在头上表演,滑稽的动作引来同伴的阵阵笑声,大家都争着要戴。教师及时掌握了幼儿的需要,引导了幼儿开展“一顶帽子不够用怎么办”问题讨论。
教师通过和幼儿共同讨论布置场地,提供材料,为自主型游戏创设氛围和空间,再通过观察幼儿游戏过程,了解幼儿的兴趣;游戏结束时和幼儿讨论游戏,进一步了解幼儿的需要和经验,让幼儿分享经验和乐趣。
它是以游戏为手段,服务于特定的教育目标和任务。因为有明确目的,必然有事先设计好程序,过程指向结果,是教学手段化的一种组织形式。它要求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后,采用情节化、探索式等手段体现游戏般氛围,变枯燥的教学为有趣的活动。宽松的氛围、丰富的材料、生动的过程、教师的接纳和赞许,能够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轻松地“玩中学”。
游戏与教学一体化是追求游戏与教学相互结合,整合游戏的社会文化因素与教学的科学精神。游戏中获得的知识经验成为教学活动的内容,教学活动中获得的间接经验又成为游戏主题。在主题中,游戏与教学交替进行,在同一主题实现了多层面、多角度的双向转移。
1.幼儿活动方面
首先是经验的一体化。幼儿游戏是其生活经验的反映。游戏与教学一体化是将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从幼儿生活中来又回到幼儿游戏中去,并在游戏和教学一体化中实现整合,积累新经验。
其次是幼儿体验的游戏化。幼儿在游戏游戏和教学中的体验是不同的。例如,在组织了一个教学游戏化及自主游戏的半日活动后,教师问:“今天你们做了什么?”幼儿回答:“我们一直在玩。”事实上,教师只是在教学环节上追求了游戏化效果,幼儿便有了一直置身在游戏中的体验。
2.教师组织方面
教育环境的主题化。在教学和游戏一体化实践框架,墙面布置、区域内容、材料的提供与幼儿近期学习内容有关,显示了环境对幼儿发展的教育功能。环境既是幼儿发展的忠实记录者,又是下一个阶段主题活动的引发者。
教育目标内容的一体化。即将游戏中幼儿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变成教学活动的重点。教学活动内容在游戏中继续延伸,包括教学工具、操作材料及幼儿作品都转化为游戏材料。正在进行的活动有相关的游戏区域做支撑,这样使游戏和教学在内容层面实现了整合。自主游戏追求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效果,而教学活动却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因此,教师要明确幼儿发展的阶段目标,一方面把教育目标转化为幼儿需要;另一方面把教育目标隐含在为幼儿提供的环境中,通过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目标。
教育资源的一体化。空间、时间、社区资源、家长资源,都是开展游戏和教学一体化实践的宝贵资源。
自主性游戏、教学游戏化、游戏与教学一体化,三者构成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框架。任何游戏都有内容,任何游戏都有形式,游戏是内容和形式的结合。游戏涉及的内容是与幼儿的兴趣关联的,游戏应该与幼儿的行为相关联,游戏应该与幼儿的主动、自发关联。因此,玩游戏是幼儿参与课程“设计”的一个途径。
教师在游戏化教学之前,需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游戏化教学,使教学不仅要起到激发幼儿兴趣的作用,还要起到教学的作用。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过程中,要想更好满足设计要求,并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按照要求进行,就需要为学生创造富含教育性与游戏性的环境。创造物理环境需要遵循以下几点:首先,设计物理环境时,教师应把安全放在首位;其次,设计时教师须做到多样性,多种多样的形式可以进行互相协调;最后,游戏材料尽可能丰富多彩,丰富多彩的形式更能吸引幼儿参与,培养幼儿能力。
例如,在开展“医生和病人”游戏中,教师起初为幼儿提供的道具是听诊器,而在教师拿走听诊器时,幼儿也会找到其他圆形物品代替,这就增强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要想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就要改变教学观念,正确认识游戏化教学。同时,教师要提高教学技能,树立正确理念,提高教学效率。教师需要经过专业培训,提高教育技能,创造更多适合幼儿发展的游戏,顺利开展游戏化教学。
例如,在开展数字迷宫游戏时,教师要让幼儿自己尝试走出数字迷宫。当幼儿多次尝试还是无法走出迷宫时,教师可以给幼儿一些指引,引导幼儿自行选择迷宫路线。这样,幼儿能无拘无束地开展游戏,在游戏过程中获得进步和成长,实现游戏教学的价值。
课后评价对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至关重要,要求教师设置一套系统性、科学性、合理性的评估标准,明确评估的对象、范围、手段等,从而对游戏化课堂教学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有全面了解,以便有效解决教学问题,确保游戏化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提高游戏化教学的质量。
总之,幼儿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教师应善于挖掘幼儿在集体生活中的教育价值,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和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