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存花
【摘要】本文以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为切入点,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分析和探讨如何在语篇教学的各个环节以问题为契机,实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理清语篇脉络、升华语用高度等目标,以期通过设计有效的问题更好地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阅读思维。
【关键词】小学英语;语篇教学;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志码】C【文章编号】1004—0463(2021)01—0180—02
在小学英语中,语篇模块是核心内容。语篇是发展语言能力的载体,学生通过语篇认知、熟悉这门语言,进而学习运用这门语言。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1]。学生的思维常常始于问题,问题可以推动思维的产生。因此,在语篇教学中,设计有效的问题尤为重要。我们可以在语篇阅读全过程中设计提纲挈领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感知语言,体验语境,进行探索,进而优化英语阅读的效果。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在英语语篇教学中设计问题。
一、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也是学习的重要目标。阅读语篇、学习语言更是如此,那么在文本阅读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学习任何一种语言,相应的语言环境如同麦苗生长的“沃土”,是促进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也是学好语言的必要条件。
1.巧妙导入。一次良好的阅读体验,必然有一个良好的开端。阅读前富有启发性的提问,会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引起学生对新内容的探索欲。例如在教授《外研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第六模块第一单元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问题:Yesterday I bought an ice cream. What did you buy yesterday?学生们对这类生活实际问题特别感兴趣,纷纷热情地交流昨天买的东西,“I bought some water.”“I bought a present.”......由此巧妙地联系了生活实际,成功引导学生进入一般过去时的情境中,并自然过渡到课文活动:What did he buy on the earth?带着问题阅读文本,有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背景渗透。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內涵。语言与文化是密切相关的。英语毕竟是一门外语,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教学中同样不可忽视。在语篇阅读之前对相关的背景知识加以铺垫,不仅可以为顺利阅读文章扫清障碍,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进而拓展文化视野,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2]。例如《外研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第4模块,第二单元是中国传统节日,同学们很熟悉背景,理解起来水到渠成;但第一单元是西方的感恩节,为了保证阅读的顺利进行,笔者这样设计: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anksgiving Day?进而在孩子们已知的一些资料汇报中,教师穿插、补充,让学生了解感恩节的相关背景及文化习俗。这些背景铺垫,不仅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让文本的阅读顺利进行。
3.发散预测。预测是培养小学生阅读思维的有效策略之一。教师在阅读前出示语篇插图或课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预测文本的主要思想,为文本教学的发展铺平道路。例如在教学《外研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Module5Unit1时,笔者出示课文插图,插图中Lingling拎着行李箱,Ms Smart正在和Lingling交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边观察图片,一边猜测:What is Lingling going to do?Where is she going?学生们纷纷大胆猜测:Maybe she is going to have a trip.Maybe she is going back to China...有了这样丰富的猜想,学生们自己赋予了语篇精彩的内涵,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启阅读,去探究自己的猜测是否“准”,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探究的能力。
二、理清语篇脉络,阅读理解语篇
新课标强调阅读中理解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基于读前环节的语境创设,学生的已有知识和以往经验得以激活,我们一起进入阅读的核心环节——读中活动。在阅读中理清文本脉络及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是阅读的关键所在。我们可以根据话题主题、目标语句等设计一些主线性、条理性、过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并理解语篇内容。
1.整体把握,感知语篇。语言具有整体性,我们引导学生阅读时也应从整体视角来解读语篇,引导学生从大处着手,整体把握,理解语言,培养学生提炼语言的能力。设计整体性问题,引导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语篇,形成阅读初体验。
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九模块第二单元时,课文情境是Smart一家打算来中国旅游,笔者这样设计问题:Why do they want to travel to China?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收集信息:There are lots of beautiful places to go in China.有了这一统领性的答案,就可以成功分析出文本脉络,为进一步理解课文铺平道路。
2.理清脉络,解读文本。语篇内容在本质上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我们可以根据语篇文本的层次关联性,围绕话题主线设计脉络型问题,帮助学生理清条理,解读文本。例如《外研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第二模块第一单元,课文讲述的是西蒙的妈妈带着西蒙跟大明去公园野餐的情境,笔者以不同环节的时间为交流点:用What do they do at half past eleven?What do they do at half past twelve?这两个问题成功建构了故事的“框架”,文本的脉络在学生头脑中清晰明了。
然而,不可忽视的一点是:有的语篇较为简单,脉络自然清晰,学生容易把握;但有些语篇的层次稍复杂一点,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设计出层层递进的问题,帮助他们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理解文本脉络。例如在教学《外研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第九模块第二单元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的,同时也给出两个问题:What does Lingling write first?And then what does she write?从表面上看,这个“脉络”非常清晰,然而在解决问题时笔者才发现,由于这两个答案中新词较多,语句较长,让学生一次性达到收集信息、输出信息还是不太理想。笔者及时调整了难度,让他们分两次解决,学习效果明显好转。
3.抓住细节,画龙点睛。有些语篇较简单易懂,学生们根据整体性问题和脉络性问题就可以获取相关信息,然而有些语篇的关键点就藏在“细节”之中,而这些细节往往较为隐蔽,这时抛出“细节型”问题,为理解文本画龙点睛。继续承接前文一课,当同学们清楚地理解了语篇的主旨内容后,教师追问:Why is Lingling going to run and fish ?答案随之明朗:Because she is good at running.She likes fishing.随之感叹Lingling兴趣广泛。这样一来,同学们对语篇的理解更细致、透彻了,还引导學生从语篇走向了生活。
再如《外研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第六模块第一单元,Daming和Simon制作了一个纸质的宇宙飞船并送给了Simon的妈妈,教师可以在同学们理清文本主要内容后接着问:Why did they give the spaceship to her?学生们答:Simon’s mum bought a book about space travel for Daming.He thanked her for the birthday present.这样一来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才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并赋予了文本信息“灵魂”。
三、拓展运用语言,升华语篇文本
读前的问题犹如“灯塔”,把握方向;读中的问题就像“框架”,细品语篇;读后设计小结类、延伸类问题,不仅可以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还可以发展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新课标重视对学生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的提升与熏陶,让学生在语篇学习活动中,同时获得相关文化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提升和熏陶,不仅利于语言的学习,更益于学生的成长[3]。我们可以通过问题交流、互动,表达自己所想所感,将所学语言运用到实际情境中,升华语用高度,真正实现“语言来自生活,也运用于生活”的阅读目的。
例如《外研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七模块第一单元,Daming和Fangfang在上学路上聊起他们爸爸妈妈的工作及上下班时间,文本阅读之后笔者这样提问:How do you think about parents’work?同学们在交流中小结出;Our parents love us.They are very busy.We all love them...在语篇的学习中,同学们不仅习得了语言、运用了语言,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以提升。
综上所述,设计有效的问题在语篇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不断实践、反思、总结和创新,让有效的问题引领学生探究阅读、深入阅读与拓展阅读,以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让语篇教学真正成为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发展学生阅读思维的桥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6.
编辑:赵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