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发展论坛成功举行
○欧金昌覃鸥
日前,由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办的“2020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发展论坛”在南宁举行。
本次论坛以“质量·融合·发展”为主题,来自中国、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缅甸、柬埔寨、老挝等东盟国家的380位主要代表以“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了深入研讨。论坛下设“高层演讲”“主题演讲”“专题论坛”等分论坛,围绕“一带一路”“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应对疫情”四个专题,探讨了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的新机制、新技术和新经济背景下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路径。国内外政府领导、专家学者、院校及企业共45位代表分别在线下线上作主旨发言。
当前,中国—东盟关系已进入全方位发展新阶段,双方正逐步向互联互通、智慧城市、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领域拓展合作,为中国与东盟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摘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美国改革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标准
○李霓虹
美国学习政策研究所近日发布《打破隔离,追求包容:特殊教育教师培养的变革有望对学校产生重大影响》一文。文中提到,在许多学校中,特殊学生常常與普通学生分开学习,并且在学业上表现落后。根据学习政策研究所数据,尽管大多数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所患疾病不影响认知能力,比如癫痫、耳聋或言语障碍等,但在2018—2019年度,加利福尼亚州仅有13%的特殊教育学生达到或超过了数学标准,而同龄普通学生该比例为43%。此外,在2015—2017年间,加利福尼亚州有超过20%的特殊教育教师辞职,培训不足、缺乏支持、感到孤独等是他们离职的主要原因。
为了帮助改善这一状况,加利福尼亚州教师资格审查委员会批准了数十项关于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认证要求的调整措施,这些措施旨在加强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教师间的共同教学与合作,从而提高特殊教育学生的学习成绩。新标准将于2022年生效,主要变化包括以下内容。
更加注重共同教学,采取专门技术帮助特殊教育学生与英语学习障碍者学习,并为残疾学生调整通识课程;教师在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教室都至少要进行600个小时的学生教学和工作;扩大幼儿特殊教育资格证书的范围,以更好地满足幼儿园和学前班过渡阶段的学生,即3—4岁孩子的需求。根据新标准,他们能够在入学前一直参加早期的特殊教育课程。
(摘自新浪网)
印度加大残疾学生筛查力度
○位娟
近日,印度国家教育研究与培训委员会发布了一份名为《针对特殊需要给予特殊关照——在校学生筛查清单》的报告。根据2016年颁布的《残疾人权利法案》所明确的21种残疾情况,该报告制定了详细的筛查工具,以帮助学校教师初步筛查潜在的残疾学生。
该报告指出,由于社会存在根深蒂固的偏见,残疾人被迫遭受许多歧视,教育领域亦是如此。残疾可能无法治愈,但及早发现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有助于实现教育的最佳效果,防止疾病恶化。2016年印度颁布的《残疾人权利法案》明确了21种残疾状况,提高了大众对残疾人权利的认知,促进了基于平等理念的包容性文化的形成。然而,由于学校工作人员和普通民众缺乏对残疾概念的正确认识,部分残疾特性缺少直观的外在表现,导致残疾儿童无法被正确地识别出来。
秉承着“尽早识别尽快干预”的理念,该报告制定了筛选手册帮助普通学校教师筛查可能有残疾的儿童,并进一步诊断,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制订适当的教育计划并提供相应的指导。手册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普通学校教师填写,教师在对班级学生进行长时间的个别观察后,完成观察表格。供普通教师使用的筛选表格由64个问题组成,每个问题旨在筛选可能存在的不同类型的残疾状况,如针对视力残疾的“该学生在阅读时,书会离眼睛太近或太远吗”“学生在朗读时会出现读错行、漏字、漏句等情况吗”等。筛查手册的第二部分则由特殊教育教师或专家填写,普通学校教师在完成初步的筛查工作后,将由特殊教育专家或教师针对存疑的学生进行进一步筛选或评定,以明确辨别出残疾学生。
(摘自人民网)编辑:张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