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俗信息毒害少年网络平台应当自律

2021-12-27 00:45
甘肃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惩戒育儿入学

低俗信息毒害少年网络平台应当自律

据显示,过去一年来,全国有关部门查处色情低俗等不良信息1018万余条。在“流量为王”的畸形价值观下,各种网络平台信息传播正在低俗泛滥。身处其中,且是主要受众群体的青少年,如何逃出低俗信息的“围追堵截”,成为一道现实考题。青少年三观尚未定型,对有害信息缺乏辨别力和抵制力,很容易走上歧途。作为互联网企业,尤其是向青少年提供文化教育娱乐等信息的平台,做到审核筛查“零死角”理应是基本责任,而不是总是抱着“事后补救”的侥幸心态被动灭火。因此,只有把网络治理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形成依法监管、行业自律相辅相成的治理体系,才能营造更加清朗健康的网络空间。

(陆玄同)

培训机构的老师更讨学生喜欢要反思

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聊及学生作文时说:“以前学生写《难忘的一课》,十有八九是写课任教师的;而如今他们笔下的难忘课程,越来越多是培训机构的”。这是一线教师的亲身感受。培训机构教师何以讨学生喜爱?原因大致如下:一是态度恭敬给人温暖,二是课程多样选择灵活,三是课堂有趣活力满满,四是给人成功让人轻松。当然,对社会教育培训的强势崛起,笔者认为不必过于担忧,但要正视它的冲击和挑战,切实改变学校教育之不足。首先,端正教育思想,增强危机意识;其次,拓展课程设置,丰富选择余地;第三,激发课改热情,挖掘教师潜力;第四,开辟活动场地,增加设备投入。学校教育是未成年人学习成长的主渠道,不能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扭转当下的尴尬局面,学校教育者要及时反思,自我加压,切实打好赢得学生的保卫战。

(陈立武)

体育课“依考定学”恐适得其反

当体育被纳入中考并赋分100分逐渐成为趋势后,体育培训市场日趋火爆。体育中考焦虑之下,不少家长“加码”孩子的体育培训,“陪练”“专项训练”成为家长社交关键词。家长们“依考定学”“依考定练”的简单思维来应对体育中考,有悖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更是对“体育入中高考”政策精神的误读。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需要因地制宜加快推进体育评价改革,探索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关注学生体质健康的评价制度,促使家长形成常态关注孩子体育锻炼的共识和行动,缓解不必要的体育考试焦虑,真正让学生形成受益一生的体育锻炼习惯。

(张筠)

让科学育儿成为社会温度的体现

如今的新手父母遭遇大大小小的育儿问题,都习惯于去网上寻找答案。但在育儿领域,却存在着海量信息鱼龙混杂,伪科学泛滥成灾的现状。伪科学能够大行其道,权威信息不解渴是重要原因。对新手爸妈来说,难免遇到各类实际问题,但又往往很难从抽象的育儿书、官方渠道寻找答案,权威机构科普缺位之下,许多父母即便具有一定科学素养,在手忙脚乱、焦虑忧心之时,也难免一时糊涂交了“智商税”。有人说,为人父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需要学习,甚至需要考试。眼下,越来越多的父母想要认真学习,却缺乏让人放心的渠道,因此,与时俱进打造优质渠道,缓解新手父母的育儿焦虑,也是社会温度的体现。

(胡宇齐)

谨防学历焦虑成为集体困扰

最近在网络上出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热词,比如“双非硕士”“985相亲群”“海淀家长”等。这些新词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学历焦虑,不难发现,学历焦虑正在成为社会整体层面上的一种集体困扰。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我们能够发现学历焦虑其本质是要实现自身和家庭的阶层向上流动,同时通过努力培养下一代来规避向下流动的可能。教育作为人人必经的主要通道,在这种氛围之下,就成了学历焦虑的主产地,甚至承载着就业、婚姻和下一代养育的功能重任。但教育的最大前提是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家长要承担的不仅仅是让孩子上昂贵补习班、参加国际比赛和提供海外留学的机会。因此,在社会重要转型期的今天,需要共同研究和思考,谨防学历焦虑成为集体困扰。

(严飞)

校园跳“撩衣舞”踩错了节拍

前不久,桂林阳朔某中学,多名女生集体跳“撩衣舞”的消息引爆网络。学校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应:“这个舞蹈网上比较流行,同学们就是在模仿,老师审查的时候,学生们撩衣服的幅度没有这么大。”根据现场视频显示,在舞蹈中,多名女同学跳舞期间撩起上衣,领舞的女孩已经露出了大半个内衣。这样的舞蹈动作居然会出现在初中校园里,让网友表示震惊。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各种形式的艺术表达也越来越习以为常。但是,“撩衣舞”再流行,在中学校园里跳则不合适。流行的舞蹈千千万,总有既新潮又适合引入校园的,不是非“撩”不可!社会有社会的节奏,学校有学校的节拍,千万别为了校园体育创新,而踩错了节拍。

(郭元鹏)

对教育惩戒多一些宽容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即将实施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把“戒尺”还给了教师,教育将更加有力量。不过,惩戒是一把双刃剑,任何惩戒行为都可能产生争议,甚至会导致老师和家长对簿公堂,如何消除惩戒对教师的负面影响?笔者认为,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抑或是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对敢于行使惩戒权的老师应多一些包容,对教育惩戒多一些支持。对于惩戒中的瑕疵,不必抓住不放,更不必将其无限放大。家长及社会如果对教育惩戒不够宽容,对敢于惩戒的教师不够包容,动辄吹毛求疵,甚至上纲上线,把善意的惩戒定性为恶意的体罚,“戒尺”就会被老师束之高阁,教育将也讲真的不再完整。

(罗义安)

冒名入学追究刑责是“好声音”

1月,教育法修正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首次审议。草案进一步明确了冒名顶替入学相关行为的法律责任:冒名顶替入学或将被撤销入学资格并停考一至三年。众所周知,“冒名顶替入学”行为严重冲击了教育公平底线,挑战了社会公平正义底线。每一起“冒名顶替入学”事件的背后往往都隐藏着权力滥用甚至腐败问题,每一起“冒名顶替入学”事件的背后就是一个被人为改变的人生。因此,明确对冒名顶替入学行为“追究刑责”,依法依规坚决予以严惩,坚决维护教育、考试制度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无疑是一个“好声音”,值得期待。

(廖卫芳)

为青少年埋下科技梦想的种子

近日,17岁的杭州高二女生李依庭在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大会上获称“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优秀小科学家”。这一事件成为了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建设科技强国的又一有力实证。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是国家未来科技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要让科学少年蔚然成风,需全社会形成合力。学校应大力开展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机制,为有志学生创设科研设施条件。家长们也要呵护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鼓励他们勇攀科技高峰:全社會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的浓厚氛围,激励科学少年为国家争光、为梦想添彩。

(熊苹)

编辑:蔡扬宗

猜你喜欢
惩戒育儿入学
忘却歌
教育惩戒艺术仍值得继续探索
偷偷摸摸育儿
也谈“教育惩戒权”
教育有时需要一定的惩戒手段
入学面试
入学第一天
育儿神器
育儿Q&A
育儿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