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 培育学生家国情怀

2021-12-27 13:41李会琴
甘肃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家国情怀途径

李会琴

【摘要】家国情怀的本质是一种文化认同,初中阶段是培育学生文化认同、民族自信和家国情怀的关键时期,教育部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尤其注重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教学内容,从英雄故事、时政热点、影视资源、优秀文化等方面入手,上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渗透家国情怀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探究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效路径,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育;家国情怀;途径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01—0182—02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有“天下之本在家”的优良传统,家国情怀是一种胸怀国家民族、甘于为国奉献的勇气和使命,彰显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大爱,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理想追求,突出表现为爱国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也是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社会繁荣进步、无畏生死的奉献精神[1]。《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聚焦青少年,要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2]。进入新时代,家国情怀已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助推器[3],引导学生认同家国情怀已成为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大课题。

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培育学生家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的关键时期,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载体和途径,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与历史使命感,同时也有利于传承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那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效途径有哪些呢?教师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追寻英雄故事,感悟家国情怀

部编教材突出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相结合,重心是教育学生心怀祖国、爱国爱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上,英雄名人故事是很好的教育素材。回望五千年中华文明,有许多埋头苦干的奉献者、勇于奋斗的无畏者、舍身求法的先行者,他们的故事是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好素材。比如周恩来少年时期就胸怀大志,决心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努力读书,还有当前社会各行各业中涌现出的时代先锋、楷模,他们的事迹很贴近我们的生活,更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引导效应。在教学中,适时引入这些好素材,既丰富了课堂,充实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又能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最终达到育人目的。

如讲授《亲情之爱》相关内容时,笔者将花木兰从军、孔融让梨的故事融入课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彰显家国情怀。如讲授《凝聚价值追求——感悟民族精神》时,笔者将愚公移山、苏武牧羊、司马迁忍辱著《史记》、文成公主远嫁西藏、钱学森留学归国、中国女排奋勇夺冠等“中国脊梁”的故事搬进课堂,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汲取精神营养,感悟家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讲授《社会生活讲道德》一课时,笔者选取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陈俊贵守誓言,在天山脚下为战友守墓30多年的故事与学生分享。笔者还把霍去病不灭匈奴决不成家、文天祥舍身报国名留史册等素材巧妙地穿插引入课堂[4],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从中领悟家国情怀,守护精神家园。

二、聚焦时政热点,厚植家国情怀

时代是道德与法治课的宏大背景,家国情怀则是道德與法治课的灵魂。在教学中,适时引入鲜活的时政素材,能有效对学生开展时政教育,还能给课堂教学注入活力。

如在执教《构筑中国价值》一课时,笔者准备了排雷英雄杜富国的先进事迹,当“你退后,让我来”的声音响起,很多学生看着屏幕上失去双眼双手的杜富国时,热泪盈眶。杜富国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普通军人的爱国情怀,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一次感人至深的爱国主义教育。执教《敬畏生命》一课时,笔者将英雄机长刘传健的故事引入课堂。在9800米高空的生死关头,他选择了担当,靠毅力和丰富的实操经验,历时34分钟完成了“史诗级”备降,旅客无一伤亡。危急时刻精准到位的操作,是刘传健对生命的最高敬畏,也让学生领悟到了对生命的敬畏。

同时,笔者还利用抗疫素材,为道德与法治课增添了许多生动的内容。白衣天使逆向而行、日夜奋战在抗疫一线、争分夺秒挽救生命的故事,令人深深感动。基于此,我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从战“疫”中汲取育人素材,开设特殊的道德与法治课,引导学生进一步懂得尊重自然、敬畏生命。通过分享钟南山、李兰娟等一线医护人员的感人故事,引导学生学会感恩,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与担当;通过理性认识造谣传谣、暴力伤医等社会事件,懂得遵守规则与法治的重要性;通过分享联防联控全力抗疫的责任担当故事,让学生感受在灾难面前令人震撼、令人骄傲的“中国力量”。

三、借力影像资源,激活家国情怀教育

影像为时代画像,记录历史瞬间,传承时代文化,传播精神力量,是上好道德与法治课的有效手段。将凝聚时代力量的优秀影视作品输入课堂,实现了故事从“可听”到“可视”、从抽象到直观的转变,将爱国爱家、为国为民的核心价值理念渗透到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中明德、立志、笃行、责任、担当,健康成长。

如教授《国家利益至上》时,恰逢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热映,我以《我和我的祖国》护航篇为主线设计教学,挖掘7个普通人的故事,以小见大,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再以《我和我的祖国》相遇篇为主线学习《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引导学生认识国家安全的重要性,鼓励学生遵纪守法,在自己的人生位置上“各尽其能”,为个人成长、为国家发展尽心尽力。在讲授《做守法的公民》一课时,反腐大片《人民的名义》被引入课堂。我选取了其中几个片段,帮助学生学习理解相关法律知识,收获颇丰。再如用励志电影《摔跤吧!爸爸》讲授《珍视生命》,教育学生正确面对挫折,挖掘生命力量,实现人生价值。

让优秀影视资源进入课堂,不仅可以激活道德与法治课的思想活水,让课堂从平面走向立体,传道与解惑并重,理论与实践共融,而且教育的针对性更强,教育效果更好。

四、弘扬传统文化,涵养家国情怀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家国情怀的精神沉淀,承载着无数中华儿女的价值追求,已渗入国人的血脉。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更加注重对优秀文化的渗透与传承,教师要深入挖掘课程资源,古今结合,点亮课堂,让道德与法治课成为浸润学生心灵、升华学生情感、提升文化自信的主阵地,促使学生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双提升,为道德与法治课养“气”,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如讲授《友谊与成长同行》时,我以历史上的管仲和鲍叔牙为例,不管是贫贱时的相交,还是共富贵时的同心辅政,两人的友谊始终如一,引导学生真诚待人,建立高尚友情。“千万经典孝义为先”,孝是中国家庭传统文化的核心。讲授以家庭文化为主题的《亲情之爱》时,笔者发动学生收集古人孝亲敬长的感人故事,进行剖析,还把2019年全国十佳美德少年优秀事迹搬进课堂,对学生渗透孝亲教育、感恩教育,唤起学生的孝心与感恩之心,弘扬傳统美德,传承责任与担当;讲授《少年当自强》时,通过视频让学生走进诗会现场,聆听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感悟少年强则国强的震撼,激励学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执教《守望精神家园》时,让学生观看精品文化节目,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培养学生有信仰、有担当、有追求的家国情怀。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是每个人对国家和人民最深沉的爱,是推动国家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也是一种使命和担当,凝聚着信仰与追求,是道德与法治课的灵魂。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与时俱进,去粗存精,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将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渗透到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各环节,将教学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让课堂回归生活,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让道德与法治课成为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精神沃土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源泉,逐步实现个人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娜.“中国梦”进程中青少年家国情怀的培养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05):13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S].人民教育出版社单行本,2019:02.

[3]刘桂龙.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初探[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01):137.

[4]钱健.法治教育视域下的家国情怀培养——《以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为例[J].中华少年,2019(33):263.

编辑:彭雪亮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家国情怀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
例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的创新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运用情感教学的思考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