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感知”到“内化”

2021-12-23 04:24钱蔚
江西教育B 2021年12期
关键词:感知正数负数

钱蔚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实施“课前预习—课中研习—课后实习”之“三习”开放式教学研究,即让学生“先学”,教师“后教”。负数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并有着广泛应用的数,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教学“负数的认识”(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中,我们引导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教学情境中认识负数,真正理解负数的现实意义。

一、检查预习,探知学习起点

课前,教师设计了如下预习题:(1)认真研读教材中的例1,在温度计上你们会看温度吗?+20℃和-20℃是什么含义?有什么不同?(2)认真研读教材中的例2,你们知道怎样的数是正数,怎样的数是负数吗?(3)0是正数还是负数?(4)找找生活中的负数,说说它们的意义?

师:昨天,我问大家,看到负数,你们想到了什么?有一个同学告诉我,他知道-1,-2,-3,其他同学说不知道。因为大家还没有学习负数,后来,同学们进行了预习,通过预习后,现在看到负数,你們想说什么?请在小组里说一说。

师:谁来交流?

生:0以上是正数,0以下是负数。

生: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生:正数前面的加号可以省略。

生:比0大的数是正数,比0小的数是负数。

师:真好!从原来的不知道,到现在的有所知道,进步了!看来,课前预习能让同学们自己了解知识、学会知识。

【思考】课前预习后,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里,教学的起点就应在哪里。课始,教师开门见山:看到负数你们想说什么?让学生进行交流,这是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也是探明学生的学习起点。从学生的交流看,他们对结论性的知识已了然于心。但是,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明白,此时学生对正、负数的认识仅仅处于模糊的“感知”阶段,尚未真正“内化”。

二、课中研习,凸显学习重点

1.正、负数读法的交流与再认识

师:对于负数,你们真的认识了吗?老师要考考你们!

(教师出示:+12,-1,-10.5,8,-20)

师:谁来读一读。

师:你们能找出正数和负数吗?

生:+12,8是正数,因为12前面有个加号,就是正号,8前面虽然没有正号,但是书上说正号是可以省略的。

生:-1,-10.5,-20是负数,因为这些数前面有减号。

生:不读减号,是负号,负号是不能省略的。

师:真好!正号可以省略,负号却不能省略。那么-1,-10.5,-20是什么意思呢?为了使大家说得明白,我给这些负数加上单位名称。比如:-1层,-10.5米,-20℃。选择一个负数,把你们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除了用口头表达,还可以用画图来解释。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

师:哪个小组派代表来交流?

(3个小组派了3个代表,经协商都选择了画图,如图1至图3)

【思考】-1,-10.5,-20这3个负数的解读对于学生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给3个负数加上单位名称,此时的负数就有了具体意义,便于学生交流和解读。学生的想象力是如此丰富,所作的画尽管不精美,但深深地吸引了全班学生和听课教师。

2.正、负数意义的理解与再深入

师:真好!用画图的方法竟然能解释数学问题。我们欢迎3个小组代表以及他们的组员来讲解所画的图与这些负数的关系,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可以提问。

(1)认识-1层

生(上黑板讲解):如图1,地面以下一层是-1层,我们用这条线表示地面,那么这一层就是-1层。

生:我也这么认为,地面那条较长的线可以理解为0,0上面一层就是地上第一层,这是地上第二层。

生:在大商场乘电梯时,电梯按钮上就有-1,-2这样的标记。

师:如果你们在一楼,按-2,电梯往哪儿去呢?按2,电梯又往哪儿去呢?

生:按-2是往地下第二层去,按2是往地上第二层去。

师:我明白了-2层和2层是相反的楼层。(教师用手势表示-2层和2层的方向)

(教师板书:相反)

(2)认识-20℃

师:那图2又表示什么意思呢?有请这组代表。

生:-20℃肯定是很冷的天气温度,这么冷的天是要下雪的,所以我们画了雪花。

师:很有想象力,很有冷的感觉。

生(其他组同学):我觉得-20℃是很冷,但是下雪并不能就说明这是-20℃呀,也许是-15℃,-10℃呢!(其余同学表示赞成)

师:我也赞同,那谁有更好的办法表示-20℃呢?

生:书上给我们介绍温度计了呀!我来重新画(如图4)。

生:这是温度计,我家也有。我在这儿表示0℃,-20℃在0℃的下面,我画的一格表示10℃,那么0下面2格就是-20℃。

生:我有个问题,为什么要先画0℃呢?

生:0℃是分界线,0℃以下就是负的度数,也就是零下几度了,0℃以上就是正的度数。

师:那么+20℃又在哪里呢?请指一指。

(一个学生上黑板指出是0上2格)

师:+20℃和-20℃有何区别呢?

生:一个在0上,一个在0下,也是相反的。

生:一个是正数,一个是负数。

生:它们相差40℃。

师:相差40℃,你是怎么算的?

生:0上20,加0下20就是40。

师:真好!从雪花图到温度计,让我们从具体的寒冷到可以测量温度的工具,既认识也理解了-20℃和+20℃,也把掌声送给这组同学!

(3)认识-10.5米

师:下面介绍-10.5米。掌声有请这个同学。

生:我画的较长的线是表示0米,0米以下我画了10格半,一格是1米,就表示-10.5米。

生:书上介绍海平面的平均海拔高度为0米。

师:对,这条线我们看作海平面,-30米会在哪里呢?

生:还在-10.5米的下面。(手势表示下面)

师:那么30米在哪里呢?

生:在0上面30格。(手势表示上面)

师:看来同学们是真正理解了负数的意义。不同的负数,可以用不同的图来表示,但是这些图有相同的地方吗?

生:都有一条横线。

生:我知道这条横线都表示0。

师:0是什么数呢?

生(齐):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分界线。

(4)用数轴表示正负数

師:-1层,-10.5米,-20℃,能用一幅图表示吗?

生:它们的意思不一样,不可以的。

师:如果去掉单位,这三个数可以用一幅图表示吗?

(出示图5)

师:负数在哪里?

生:在0的左面。(手势)

师:正数呢?

生:正数和负数是相反的,在0的右面。

师:在数轴上找到-1、-2、-5、+3、5。

师(追问):-2到0的距离远还是2到0的距离远?-2和3相差几?

……

【思考】如何在正、负数的学习中理解数的相对性?如何让正、负数表征事物的状态?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0”的作用?这是研习阶段教师预设的目标,也是本节课要研习的重点。由于受年龄的限制,这些重点知识是学生在预习的时候“看不透”的,是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点明”的。本节课的精彩之处是教师并没有依教材“重蹈覆辙”,而是“另辟蹊径”,借助三个不同意义的实例——-1层,-10.5米,-20℃,让学生自主交流,相互补充,各自提问,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将正负数的本质内涵说透。这个教学环节是本节课的主环节,也是教师较难预设的环节,教师的适时介入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也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如理解-1层时,“如果你们在一楼,按-2,电梯往哪儿去呢?按2,电梯又往哪儿去呢?”这看似无关紧要的一问,将正数和负数的相对性从“内隐”走向了“外显”。又如,在理解-20℃时,教师追问:+20℃和-20℃有何区别呢?这一问,又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有解释这两个数的意义的,有表达这两个数表示的状态的,还有进行计算的。教师的这一问,使学生对正、负数的认识又深入了一层。再如,对三个负数解释完后,教师又抛出问题:不同的负数,不同的图,但是这些图有相同的地方吗?如果去掉单位,这三个数能用一幅图表示吗?这两个问题用意至深。首先,将“0”的必要性又推上了“舞台”;其次,适时将数轴不露痕迹地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将去掉生活外衣后的“数”表示在直线上,使原有的思维痕迹上升到纯数学的理性层面,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正数和负数的关系以及所表达的意义。

三、拓展交流,深化知识要点

1.生活中正、负数的再搜索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正、负数?

生:老师批卷的时候扣5分,写的是-5。

生:我看到妈妈在做生意的记账本上,赚了就用正数表示,亏了就用负数表示。

师(小结):正负数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2.正、负数标准的再认定

师:一位老师在测量学生的身高时,将一组学生的身高记录如下表,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姓名 身高(厘米) 王冰冰 +2 沈新 0 何一凡 -2 吕超 +10 ]

生:我明白了,人的身高不可能是负数的,也不可能只有这么高。老师确定了这些同学的一个身高标准,比如140厘米,那么王冰冰的身高就是比140多2厘米,沈新就是140厘米,何一凡比140少2厘米,吕超比140多10厘米,就是150厘米。

师:吕超的身高是150厘米,如果以140厘米为标准,记作+10厘米,如果以160厘米为标准,怎么记呢?

生:就应该记作-10厘米了。

师:吕超的身高没有变,为什么一会儿记作+10厘米,一会儿记作-10厘米?你们有什么想法?

生:因为标准不一样。

师:看来确定标准是关键。标准变化,就会引起正负的变化。如果分别以这两个为标准,你们会表示自己的身高吗?

……

【思考】回到生活中找正、负数,显然学生是有生活经验的,如此便拉近了学生和正、负数的距离,更让学生体会到正、负数存在的必要性。引入身高比较作为基本教学素材或拓展练习素材,通过规定某个身高为标准,引起正、负数的变化,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正、负数产生的原因及“0”的必要性,0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等,对于0的分界作用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充分领会。通过“吕超的身高没有变,为什么一会儿记作+10厘米,一会儿记作-10厘米”的追问使学生明白:随着标准的变化,就会引起正、负数的变化。学生对于正、负数的含义也悄然从“感知”逐渐达成了“内化”。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查桥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感知正数负数
“正数和负数”检测题
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能力与情感
浅谈低年级儿童音乐教学
学好乘方四注意
历经艰辛的“负数”
非负数|a|、a2帮你轻松解题
正数与负数(小相声)
将能力培养植根于语段的阅读活动之中